[摘要] 本文采用了文獻法、調查訪問等方法,對宿遷市進行體育旅游的生態資源及人文歷史資源進行了總結探討,認為必須重視對體育旅游文化的挖掘,使當地的體育旅游資源與傳統文化優勢相結合,加強整體規劃,打造特色品牌,提升體育旅游競爭力,促進宿遷市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 宿遷體育旅游文化
一、前言
1.體育旅游相關界定
體育旅游是旅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隨著時代發展而變異出來的,體育與旅游結合的產物。廣義上講,體育旅游是旅游者在旅游中所從事的各種身體娛樂、身體鍛煉、體育競賽、體育康復及體育文化交流活動等與旅游地、體育旅游企業及社會之間關系的總和;狹義上可理解為,為滿足和適應旅游者的各種體育需求,借助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并充分發揮其諸種功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諧發展,從而達到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豐富社會文化生活的目的的一種社會活動。游客可以借助自然資源,以旅游的形式,來獲得心理滿足和身體健康。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體育旅游也逐漸向文化交流、康復保健、刺激冒險、觀光體驗等等方向發展。
2.問題的提出
宿遷市作為中國旅游競爭力百強城市,下轄兩區(宿豫區、宿城區)三縣(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以及湖濱新城,總人口達530萬、面積8555平方公里。境內融山、林、河、湖、濕地、洞、園、寺、珍稀物種于一體,擁有良好的生態資源,以及人文歷史資源。但是一直以來,開發的深度不夠,資源利用率較低。如何利用這些豐富的資源,通過合理的規劃、開發,發展宿遷的體育旅游事業,促進宿遷體育產業的增長,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二、宿遷市體育旅游資源概況分析
宿遷自古被乾隆稱為“江南第一春好處”,目前已開發的景點46處,國家3A級1 處,2A級10處,正在創建4A級的3處,國家級濕地保護區1處,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2處。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眾多的歷史傳說、人文資源,構成了宿遷體育旅游資源的堅實基礎。
自古以來,宿遷就有“北望齊魯、南接江淮,居兩水中道、扼二京咽喉”之稱。地處隴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和沿海經濟帶的交叉輻射區,京滬高速、寧宿徐、徐宿淮鹽高速貫穿全境,由于位于淮海經濟區的中心位置,依托淮海經濟區20個省轄市,具有1.2億人口的主消費市場,此外,新長鐵路穿越境內,市區到徐州觀音機場60公里,離連云港白塔埠機場100公里,這樣就擴大了市場范圍,爭取到京津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消費群體?,F在的體育旅游主要集中在假日短線游,據有關專家分析,一個景區最主要的消費群體是吸引行程在5小時之內的人群,所以獨特的區位,成就了宿遷發展體育旅游的優勢。以下是宿遷現已開發的體育旅游項目簡表:
三、宿遷市體育旅游開發的若干特色主題
1.宿遷市體育旅游開發的核心問題
現在,國內城市都在大力發展旅游事業,不僅可以擴大城市影響力,還可以增加收益,在這個大環境下,大量的人造景區相繼涌現,但是相當一部分在火熱的開端過后,都以冷淡的結局收尾,究其內在,就是缺乏內涵本質——文化核心。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這樣說過:“文化是旅游業的靈魂。” 文化和旅游是密不可分的,旅游是文化最好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沒有文化,景區的生命力是不可能長久的。宿遷的體育旅游事業正處于剛起步的階段,所以要借鑒經驗,利用后發展優勢,打造以西楚文化為核心,兩湖文化、紅色文化、田園風俗文化為依托的體育旅游文化,這樣才會讓宿遷的體育旅游發展更富生命力。
2.以古夷文化發源為核心的體育旅游
據考證,宿遷是世界生物進化中心之一,在泗洪縣雙溝鎮的下草灣地區,發現了江蘇最早的古人類遺址,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從最早期開始,體育就決定了人類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狀況。人類想獲取食物,必須發展以體力為主的身體活動,而這正是體育的本質。人類只有豐富自己的跑、跳、擲等活動技能才能在殘酷的自然界生存下來。下草灣遺址對人們了解早期人類的進化,以及原始的體育行為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很強的吸引力。
3.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體育旅游
宿遷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新四軍的駐扎地??箲鹌陂g,涌現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著名的宿北大戰三臺山阻擊戰遺址,是當年陳毅和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開創了解放戰爭中全殲國民黨整編師先例的地方。我國八大抗日名將彭雪楓將軍,他率領新四軍第四師的英雄事跡在宿遷廣為流傳。此外,劉少奇、朱瑞、鄧子恢、張震等許多老一輩革命家在此運籌帷幄,這些珍貴的物質遺產都是體育旅游的重要資源,可以讓人們在感受革命精神的同時,重溫紅色之路,鍛煉身體,加強意志品質。
4.以西楚文化為特色的民俗體育旅游
宿遷是古楚文化孕育的搖籃,是叱咤風云的西楚霸王項羽的家鄉,有著豐富的民俗風情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霸王舉鼎、霸王扳倒井、洋河美人泉、伍子胥血染斬龍墩、乾隆下宿遷等歷史故事家喻戶曉,霸王的豪氣和淳樸的民風為開展體育旅游奠定了基礎,今年舉辦的第一屆西楚文化節,設立了有武術、象棋、舉鼎、健身操四項的傳統運動會,這為發展以西楚為特色的體育旅游樹立了招牌,增加了關注度。
5.以文化休閑為目的的體育旅游
宿遷作為省級園林城市,全市森林覆蓋率25.5%,全年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天數達301天,被譽為淮海地區最大的氧吧。洪澤湖有國家級的濕地保護區,珍稀物種繁多,現已建成一座具規模的康復理療中心。駱馬湖的水質達國家二級標準,空氣質量達一級標準。優質的沙灘,清澈的湖水,目前已經開展了沙灘排球、游泳、垂釣、帆船、水上滑傘等項目,正在規劃中的駱馬湖國際度假城,使宿遷具備了國際級優秀湖濱體育休閑、度假勝地的條件。
6.以體驗鄉村文化為主的體育旅游
宿遷是生態農業大市,使得以觀光、采摘、體驗為主的鄉村體育旅游有著先的優勢。泗陽平原森林和蘇北花卉示范園是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云龍山莊葡萄采摘園和嶂山林場柿子采摘園為人們近距離體驗,提供了方便,農夫莊園、林海漁村可以讓認為更好的享受農家樂。眾多的生態資源,極具開發潛力。
四、宿遷市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策略
結合以上的分析,聯系宿遷當地的實際情況,本文初步提出宿遷市體育旅游文化資源開發的總體設想:以生態為中心,環洪澤湖旅游圈的建成和駱馬湖體育休閑度假區的建設為基本點,構建具有湖濱特色的體育旅游文化休閑度假圈;挖掘西楚文化內涵,以其為內核,推動民俗傳統體育旅游文化項目。
1.加強整體規劃,提升城市個性
“先發展后治理”是大多數城市發展旅游的弊病,宿遷要充分利用后發展這一優勢,科學的綜合開發,把處理好加快開發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放在首要位置,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原則,充分考慮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合理性與生態環境的保護,不為了經濟利益或體育旅游企業的短期行為,以犧牲體育旅游資源環境為代價。
開發體育旅游資源,一方面可能通過開發、建設、美化環境;另一方面,也能破壞自然生態和社會環境。體育旅游資源并非“用之不竭”,有些一旦被破壞,往往不能恢復,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保護好體育旅游資源,維護旅游點的生態環境,刻不容緩。必須依靠當地政府出臺相關文件,加強規劃管理,來保證體育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打造綠色之都。
2.深度挖掘文化內涵,發揮資源優勢
體育旅游的實質是文化,游客的主要原因,深度挖掘包含了宿遷地理環境、楚韻風情、歷史文化、遺址名跡等的旅游文化內涵,這樣可以豐富體育旅游的文化結構層次,激發游客對宿遷特色文化的興趣,產生進行體育旅游的動機。圍繞綠色生態的發展戰略,將自然環境、西楚文化、民風習俗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開發一系列的體育特色文化旅游項目。
3.明確消費市場,規劃梯次,加強區域聯合機制
首先明確主體消費市場,根據宿遷的區位,細分國內旅客市場:立足淮海經濟區這一核心市場,融入長三角,發展皖、魯周邊市場,爭取京津唐和珠三角的遠程市場。
宿遷處于國內最具活力的以滬寧杭為核心的長三角體育圈輻射區,緊鄰環太湖體育圈,可以利用它們崛起的機會,建立環洪澤湖、駱馬湖體育帶,通過規模擴張,提升產品檔次。加強與它們之間的合作,同類體育旅游地之間以各自價值鏈中的強勢部分相結合,產生規模經濟和集群效應,異質體育旅游地之間突出比較優勢,從而形成區域完整的產品鏈和產品體系,實現體育旅游要素一體化經營和體育旅游價值鏈的重構,形成相關產品配套協作網絡,從而產生體育旅游空間競爭上的“近鄰效應”,形成良性互動的雙贏格局。
4.重視品牌建設,強化旅游服務
樹立知名的品牌,就是城市的名片,圍繞環兩湖體育帶,積極引進國內外高水平比賽項目,精心包裝洪澤湖螃蟹節、泗陽國際越野摩托車賽,以及極具地方特色的西楚文化節,擴大宣傳力度,整合現有的資源,有計劃的進行體育旅游品牌策劃。在宿遷政府網、旅游局、體育局網站建立相關體育資源鏈接,發展體育旅游電子商務,豐富宣傳手段。在市內37家旅行社開展以體育旅游為內容的旅游線路,加強導游專業素質的培養,一方面從原有職工入手,學習體育旅游相關知識。另一方面,從高校、職業院校引進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韓魯安楊春青:體育旅游學初探[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8,13(4):61~64
[2]鐘華:開發蘇州太湖體育旅游資源優勢與對策[J].體育與科學,2007,(6):62~64
[3]閔健:體育旅游及界定[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6):2~4
[4]趙學功:區域體育旅游合作若干問題探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6):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