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難是我國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首先分析了制約中小民營企業銀行融資的原因。并主要著眼于中小民營企業和銀行之間的行為抉擇,通過博弈分析,力圖打破銀企之間(不放貸,不還貸)的不利均衡,探索有效途徑,以形成(放貸,還貸)的最佳均衡,最后,提出了解決中小民營企業銀行融資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 融資 博弈 中小民營企業
一、我國中小民營企業銀行融資的現狀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一支重要力量,但融資不暢一直是困擾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問題,尤其是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給實體經濟發展帶來的危害不斷加深的背景下,中小企業發展更加困難,融資難問題更加突出。
從銀行獲得融資是中小民營企業籌資的最重要渠道之一,順暢了銀行融資途徑,也就解決了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的主要問題。目前,中小民營企業銀行籌資難的原因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企業資信不佳,這是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問題最根本原因。根據5C評估法,中小民營企業誠信比一般企業差,而且資本規模小,資產質量不佳,提供的抵押品的有限,臨機處理能力不強,雖然在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家出臺了降息、放松信貸等一系列政策以支持中小企業,但因受銷售市場的影響,導致了企業的現金不能回籠,資金的需求更加迫切,進而其他問題也接踵而至,銀行融資難度進一步增加;二是我國資信評估體系不健全,統一、透明、有效的資信評估系統未能得以建立和實施;三是銀行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針對中小民營企業的專業銀行體系尚未建立;四是市場失信行為的懲戒體系尚未實現,中小民營企業失信行為的成本很低,甚至為零,因此助長了部分中小民營企業的違約,從而加劇了其融資的難度,并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二、我國中小民營企業銀行融資的博弈分析
假設:令中小民營企業從銀行籌集的本金為P,利息為I,銀行從吸收存款或其他途徑獲取資金的成本為E,且根據一般實際, I-E>0,即在一個有效的貸款投資中,銀行應當取得貸款收益,并設企業利用融資所獲取的利潤為R,可建立如下靜態博弈平衡。
若銀行貸款予企業,企業按約歸還本金,支付利息,銀行將獲得收益I-E,企業使用資金獲得利潤R。
若銀行貸款予企業,企業違約,銀行將損失貸款本金P以及該筆資金的成本E;而企業則獲得資金的投資收益R及違規獲得資金P。
若銀行不貸款予企業,企業的選擇為無效選擇,雙方的收益都將為0。
以上博弈可用下圖1體現。
所以銀行和企業的行為之間只存在惟一納什均衡,即(不放貸,不還貸),這也契合了目前我國多數中小民營企業和銀行之間的現狀。從博弈圖形可以看出,銀企之間最佳的均衡應當是(放貸,還貸),二者收益均能達到最大,但由于企業的不誠信行為,造成了目前的最差結局,這正是銀企之間的行為困境。
那么,是否有可行途徑,突破目前困境呢?若能通過有力措施,改變二者的收益,則有可能改善博弈均衡。筆者試圖對上述博弈作如下改進:若企業不遵守契約,將承受懲戒成本,所謂懲戒成本,是指若借款企業違背誠信,不能按期還本付息,將遭受的懲罰金額,這種懲戒既有可能是顯性的,如銀行終止放款,提前收回貸款,處以違約金等;也有可能是隱性的,如該企業因違背誠信,以后的籌資將面臨困難,在日常運營中也將不被信任,進而喪失市場份額等。此處設懲戒成本金額為C,且C必須大于R和P之和,即懲戒成本必須足夠大,如果企業違約,其獲取的收益將小于零。則改進后的博弈可體現為下圖2:
可見,在此博弈中,將同時存在兩個博弈均衡,即(放貸,還貸)和(不放貸,不還貸),兩個均衡的差別主要在于銀行的行為抉擇,而銀行究竟作何選擇呢?很明顯,銀行在放貸時的收益將大于不放貸時的收益,其最佳選擇應當是放貸,故此博弈最終將存在唯一的納什均衡,即(放貸,還貸)。
三、解決中小民營企業銀行融資難的對策
1.健全中小民營企業資信評估體系,加強對違規行為的有效懲戒。從以上博弈結果可知,要實現改進后的博弈均衡,關鍵在于增加企業違約行為的懲戒成本,懲戒措施多種多樣,綜合國外的成功經驗,建立健全資信評估體系不失為一種有效途徑。中小民營企業資信評估體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銀行融資中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首先,一個健全的資信評估體系,可在銀行的授信環節中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資信評估不僅是企業目前狀況的衡量,而且也是對企業歷史行為的記錄,一個及時有效的資信評估系統,應當可以及時準確地記載中小民營企業的行為,特別是不良行為,從而能夠在授信階段,就能正確識別企業,將其道德風險問題遏制在起步階段。其次,健全的資信評估體系也可以起到一個有力的懲戒作用,通過公開透明的資信網絡,使得企業的違規信息置于一個完全可便捷獲得的環境中。不僅是銀行,其他與企業發生經濟往來的市場主體都能迅速獲取該信息。這樣便可迅速增大企業不良行為的懲戒成本,從而使得企業自覺杜絕失信行為。
2.建立多元化的銀行體系,進一步滿足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需要。雖然可通過事后懲戒的辦法來遏制企業的不良行為,從而獲得上圖2的博弈模式,形成兩個納什均衡(放貸,還貸)和(不放貸,不還貸)。比較這兩個均衡,從數字可見,銀行在放貸予中小民營企業時,收益較大,銀行應當選擇放貸。但這個博弈均衡暗藏了一個必備條件,即銀行資本是一種非稀缺資源,銀行的資金若未投放于中小民營企業,最終收益將為零。但目前我國的借貸市場基本上屬于貸方市場,銀行資源相對缺乏,銀行不放貸予中小民營企業,并不等效于不放貸予其他企業,也就是說銀行不放貸予中小民營企業時的收益并不為零,甚至放貸予其他企業的收益更大。因此,即便是建立了事后懲戒體系,銀行還是可能選擇其他企業,而不是中小民營企業。主要原因在于銀行資源相對匱乏,特別是當中小民營企業與其他大型企業或國有企業等同時借貸時,二者的不平等性顯而易見。銀行出于自身利益的抉擇,往往是舍前者而取后者。為避免這一不利結局,創設上述博弈結果2,我們應當吸取歐美國家的成功經驗,建立專門針對中小民營企業的銀行體系,即在一個多元化的銀行體系中,不僅要存在資力雄厚的全國性的大銀行,還需要建立各種規模的中小銀行。全國性銀行有實力放貸予大型的項目和企業,而中小銀行受規模所限,則更加熱衷于中小項目和企業的投資。這樣才能全方位地滿足各種經濟類型的融資需要,同時,也有利于博弈結果2的最終實現。
3.加強企業內部建設,提升自身資信水平。上述分析的著眼點都是中小民營企業的外部融資環境完善,但外因最終還需通過內因產生作用。要完善外部環境,并要通過宏觀環境的改進來促進企業內部建設。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關鍵在于企業本身資信不佳,只有中小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真正意識到完善自我的重要性,進而苦練內功,不僅做到“言而有信”,而且提升資產質量,加強市場風險的應對能力,才能最終獲得較高資信評分,進而順利獲得銀行資本,形成良性循環。
中小民營企業的資信提升,應當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要樹立市場意識,不斷加強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增強自身的盈利水平,以優良的經營業績吸引銀行投資,變被動為主動地位;其次中小民營企業應當加強資產管理,不但要注重增強盈利能力,還要保證良好的財務狀況,特別要注意把握合理的資金結構,在風險與成本間確定適宜的平衡,不能只重視眼前利益,而不求長遠發展;另外,中小民營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要保證自身職業操守,保持良好的財務關系,不僅體現在銀企關系中,而且在與往來客戶、競爭對手之間都應當保持良好的社會形象;而且,中小民營企業最終要求得發展,就必須不斷進行自我提升,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組織機構,從而自主控制風險和失信行為。
參考文獻:
[1]繆承雄:我國中小外貿企業融資博弈分析[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06年第12期
[2]馬杰鄒曉明:資信評估與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6年8月
[3]張圣利:物流企業短期融資方式探討[J]商場現代化,2008年5月
[4]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