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60年代,日本便提出了“設計立國”的口號。許多成功的企業家、學者、政治家都驚異于工業設計的巨大能量,并對工業設計師的生活和工作充滿了無盡的向往。工業設計為何有如此魅力呢?這就涉及到了工業設計與產品、企業、市場的關系。產品、企業、市場三者的關系,很像技能、人與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人需要在掌握了豐富而且全面的技能后,通過一定的機制利用技能去實現自身價值,創造社會價值,并使其得到社會和公眾的認可,從而在社會中建立起自己的形象。市場就是一個商品化的社會,是一個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根本目的的社會。只有實現了最大的商業利潤,才是成功的,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最終被社會所認可。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需要合理地利用自身掌握的資源,在良好的企業管理機制下,創造出自己的核心產品,形成品牌形象并向社會推銷自己的產品,使產品既為企業實現最大的利潤,又創造出最大的社會效益?,F在,工業設計由設計產品已發展到設計企業文化并創造和引領市場的發展潮流。因此,在目前全球經濟蕭條和我國產業結構面臨重組的形勢下,企業更好地理解工業設計與產品、企業、市場的關系是非常必要的。
一、工業設計與產品
我們看到市場的潮起潮落,更看到許多企業在市場風浪中沉浮。有些企業銷聲匿跡了,有些企業發展壯大了。其中的奧秘是什么?是因為企業根據動態環境以及長遠的目標,真正弄懂了什么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 如何才能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核心產品,如何使核心產品實現企業價值。這是我國所有企業應該正視的一個重大問題。
市場競爭決定了任何企業只能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創新,否則就會被其他競爭者所取代。現在意義上的產品創新是全方位的,不再局限在技術創新、形象創新層面上,而是進入了標準創新的時代。誰掌握了設計標準,誰就掌握了市場,掌握了主動權,缺乏創新者將永遠處于競爭的底層。從產品的產生到衰落的發展過程來看,在一類產品的誕生的初期主要是技術標準的競爭。技術標準競爭開拓,并占領市場形成普遍的消費心理。在產品成長期和飽和期階段,主要是在使用舒適度、外觀、售后服務、生產成本等方面的競爭,在商品過剩的情況下,消費者對產品的需要越來越細致。簡易的包裝,粗糙的外形,將無法吸引到消費者的目光。今天,商品價值中除了材料成本、人工費用、設備折舊、運輸費用及廣告宣傳等有形的“硬”價值外,還包括技術的新穎性、實用性、產品整體的優良設計、售后服務及產品文化內涵等無形的“軟”價值。隨著消費觀念的更新和市場的不斷發展,軟價值在商品價值中所占的比重將越來越大。同樣的產品、同樣的功能、同樣的制造成本,由于設計的差異可能使售價相差幾倍。因此,搞好產品的設計對企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工業設計發展的原動力在于人們對和諧(技術、文化、形象、人因、成本等各方面的不懈追求。這種追求是自發的,與生俱來的。正是這種對和諧的向往與追求,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在人類歷史上,工業設計是高新技術與日常生活的橋梁,是企業與消費者聯系的紐帶。在全球化經濟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工業設計正在成為企業經營的重要資源。
二、工業設計與企業
市場因素是引發創新的主要因素(60%~80%),其余則是新的科學技術進展和機會所引起的。現在的市場與過去大不一樣了。變化加快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過去單純靠設計師個人品位進行設計的方法已經一去不復返了?,F在設計已經進入了團隊創新的時代。團隊作業是一個觀念因素,涉及到企業經營和產業競爭的方方面面,是產生持續創新流的組織原因。企業各職能部門間實現一體化連接,將企業資源實現最優化配置。設計管理的出發點是提高產品開發的系統效率,設計管理既是設計的需要,也是管理的需要。管理原本就是一種文化,它既源于文化又創造文化。管理研究如何對各個層次進行整合,協調設計所需的資源和活動,并對一系列設計策略與設計活動進行管理,尋求最合適的解決方法,已達成企業的目標和創造出有效的產品(或溝通)。這種機制包括生產的管理、產品創新的管理、銷售的管理、財物的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機制。
設計與企業管理的結合是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要獲得好的產品設計不僅是一項設計工作,也是一項管理工作。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的專業技能固然重要,但在企業內部設計管理的技能同樣重要。通過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證企業設計資源充分發揮效率并與企業的發展目標保持一致。設計管理的關鍵是企業各部門間設計的協調一致。由于企業的特點千差萬別,設計管理的組織結構也各不相同。但總體而言,設計管理的組織結構應該是自上而下的,如果決策部門有人全權負責設計管理,統一協調企業各方面的設計活動,混亂的局面就不會發生。這就意味著在決策部門中至少有一位對設計有濃厚興趣,并有一定專業水平的人士負責企業的設計工作。他在企業的高層代表設計,決定設計如何將企業戰略轉換為視覺形象。為了在實踐中管理設計,企業還需要在各部門建立起一系列的設計管理工作小組,構成日常的設計管理網絡,將設計管理的概念落實到企業的各個環節。這種網絡保證了各部門之間最大限度地交流和直截了當聯系的機制,從而避免互不通氣和扯皮帶來的麻煩和低效。
三、工業設計與市場
市場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紐帶,它決定企業進行的是否是恰當的和有價值的生產。市場的微觀環境由企業、供應者、營銷人員、顧客、競爭者和公眾所構成,這些因素同企業市場營銷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是企業內在的動力源,是企業發展的基本條件。宏觀環境是指市場的系統風險,由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等構成,是影響企業微觀環境中所有行為者的大型社會力量。構成大型社會力量的各因素相互獨立又相互作用,對于企業既是威脅又是機會。企業只有進行市場調查、市場預測,充分了解和認識市場,再對市場進行分析研究,實現并利用好市場的交換功能、價值實現功能、供給功能、反饋功能、調節功能、服務功能,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
隨著工業設計的發展,企業正在由被動市場細分轉變到主動細分市場。市場細分的目的是從分割開的市場內,辨認企業營銷的目標市場,為自己的產品在目標市場上的“定位”,并以此實施恰當的營銷策略,實現企業自身的價值。在生產力不太發達的時期,人們的需求只是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人們只重視商品的實用性,而對商品的結構合理性、外觀的新穎性要求不高。再加上企業的生產能力有限,只要滿足了人們的需求,就能賺取高額的利潤。因此,企業對于產品的設計也僅停留在較原始的層面。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需求產品的層次也隨之提升,再加上競爭的加劇,迫使企業重視和改進產品的設計,工業設計也由此開始在企業內蓬勃發展起來。由于設計能給企業帶來的巨額利潤,企業開始主動地進行產品研發與設計,從而引導消費的趨向。產品設計的個性化,使其更具有針對性地面向特定的受眾,這便是真正意義上的細分市場。也正是由于工業設計的介入,使我們生活的世界更加豐富多彩,使我們有了更廣闊的生活空間。工業設計在市場細分的過程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設計使企業適應市場,更使企業主動地去創造和引領市場。
四、結論
在當今全球經濟面臨困境的背景下,我國的企業界也經歷著一場嚴峻的考驗。那些沒有自己的設計和自主品牌的企業必將在這場無情的競賽中敗下陣來,設計的重要性再一次顯現出來。因此,我們的企業要樹立起以工業設計為根本的管理新機制,對待產品、企業、市場要三位一體、統籌兼顧。要在重視技術、管理、營銷等方面人才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工業設計師的主導作用。工業設計是企業一付強有力的粘合劑,它將產品、企業、市場更協調、更緊密地聯系起來,為社會創造技術性能優良、使用方式合理、外觀新穎、成本低廉且文化底蘊深厚的產品,為企業帶來最豐厚的商業利潤,并使市場更加繁榮和規范。
參考文獻:
[1]李亦文:產品設計原理.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2]張同:產品系統設計.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3]劉瑞芬:設計程序與設計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