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開展商業賄賂防治中,對失職瀆職人員存在著問責不夠的問題,使商業賄賂之風屢禁不止,嚴重擾亂了正常經濟秩序,阻礙了市場誠信體系建設。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防治商業賄賂問責制。以問責遏制商業賄賂的發生。
[關鍵詞] 商業賄賂 問責制 問責
當前,多數企業在開展防治商業賄賂時,對失職瀆職人員存在著問責不夠的問題,使商業賄賂之風屢禁不止,嚴重擾亂了正常經濟秩序,阻礙了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對此,有關部門和國有企業應引起高度重視,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防治商業賄賂問責制,營造“問責一個、教育一片、誠信一方”的有序競爭態勢。
一、為什么要建立健全問責制
對于企業經營管理者來說,盡職盡責是責無旁貸的義務。要做到事事盡責,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使經營管理者按規矩行政,另一方面對不盡職責、不恪守有序經營之道的行為,要進行責任追究。因此,在防治商業賄賂中,建立健全問責制十分必要。
1.從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層面上看,建立健全問責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經濟秩序,提升企業競爭力。商業賄賂使市場經濟固有的價值規律以及競爭規則無法正常發揮作用,不僅造成物價虛高,嚴重損害廣大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而且嚴重影響經營者的創新積極性,妨礙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通過問責制,可以規范市場秩序,增強經濟活力,進一步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和品牌創新。
2.從提升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層面上看,建立健全問責制有利于規范經營者和管理者的權力,增強履職責任心,防治腐敗行為發生。商業賄賂滋生腐敗行為和經濟違法犯罪,腐蝕了企業干部隊伍,影響了企業持續有效和諧發展。通過問責制,可以規范市場交易行為和企業干部從政行為,有利于對權力制約,防止權力的濫用和尋租。
3.從企業文化建設層面上看,建立健全問責制有利于打造誠信企業,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商業賄賂損害商業信用、敗壞商業道德、惡化社會風氣,造成社會的道德滑坡,助長了爾虞我詐、背信棄義、損人利己等歪風邪氣。通過問責制,可以從思想上筑牢嚴防商業賄賂意識,積極倡導誠實守信、公平競爭,引導干部員工和廣大經營者自覺遵守社會基本規范和商業道德,推動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良好風尚的形成,提升企業文化的教育力和影響力。
4.從打造國際品牌企業層面上看,建立健全問責制有利于維護國家形象,提升國際競爭力。商業賄賂惡化投資環境,損害我國國際形象,削弱我國國際競爭力,影響了國際社會對我國投資環境和商業活動的正面評價。通過問責制,可以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和規范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為實施好互利共嬴戰略,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二、怎樣建立健全問責制
1.一把手問責制
一把手作為企業的主要管理者,對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各項措施以及實施手段的監控,負有主要責任。因此,凡在經營活動中違反經營規則,擅自采用不正當競爭手段,造成不良社會影響,都應該追究一把手的責任。
2.違反內控制度問責制
會計信息失真、企業經營失敗、各種經濟犯罪行為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都與企業內控制度缺失有關。內控制度是對企業經營管理各個環節實施有效監督的制度,它是集投資、金融、管理、營銷、法律、信息等綜合知識為一體的,是一種素質要求和能力要求,控制人員如果沒有一定的素質和能力作保證,如果沒有高度的責任感作保證,就一定會造成管理失控。因此,對造成管理失控,都要對有關人員問責。
3.違反審批規定問責制
商業賄賂的癥狀在于權力私有化。大力削減人為權力和審批事項,將審批權分解,嚴格按照集體決策,集體審批,擇優審核,公開招標,公正競標的方法去辦理,就能根除產生商業賄賂的媒介,大幅度地減少商業賄賂的機會。因此,凡是不細化審批權限,不分解審批權力,大搞“一支筆”審批,都要進行問責。
4.審計不力問責制
審計制度是對會計人員所作會計記錄,應用科學方法進行系統審核,查明企業的經營或財務狀況,在此基礎上提出審計報告,作出客觀公正評價的制度。隨著新形勢新任務的新要求,審計的職責已不限于事后審核財政收支情況的消極查錯防弊范圍,而應該積極幫助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出如何避免資產流失或控本增效的科學建議。如果審計緊緊停留在賬面上,審計不出經營活動中的非正常行為,都要進行問責。
5.公開不到位問責制
暗箱操作是商業賄賂的最終結果。凡是項目審批、項目招標以及重大事項安排,都要做到全過程公開。修訂完善“三制”、“三書”制度,堅持重大事項及時公開、徹底公開。對于不落實公開制度,或公開不及時、不到位、不徹底的,都要進行問責。
6.監督缺陷問責制
監督缺陷就是不制定監督制度,不落實有關監督條例,不創造監督環境,不設立監督機制,不支持有關監督部門專項清查,不鼓勵員工義務監督和拒絕媒體監督等,都要對有關責任人進行問責。
7.處罰不力問責制
重點審辦產權交易、工程建設和物資采購、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的案件;嚴肅查處企業經營管理者在效益產生過程中,有沒有違法亂紀的行為,有沒有行賄受賄的舉動,有沒有侵害國家利益,多貪多占,損公肥私,中飽私囊,坑害國家,破壞公平競爭的問題。凡是對以上違紀違法行為,熟視無睹,姑息遷就,處罰不力,都要對有關責任人進行問責。
三、如何積極開展問責
1.要提高問責意識
一方面,要加強反商業賄賂教育。扭轉一些錯誤觀念和看法,使人們認識到商業賄賂不是交易活動中的“潤滑劑”,更不是經濟增長的“助推劑”,而是影響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腐蝕劑,必須認真加以治理;另一方面,要加強責任觀教育。要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國家有關獎優、治庸、罰劣的法律法規,解剖有關案例,使干部切實認識到只有兢兢業業,時時問責,處處盡責,才能夠創造新業績,提升新形象。
2.要制定問責辦法
合理劃分權責,明確問責對象和范圍,進一步推進企業改革,明確機構的職能及其工作人員的職責,并以制度形式規定問責執行者的職責。而且問責時必須要分析責任同事件的關聯點和因果關系,對于問責事件,應該追究到哪一級的領導干部,就必須追究哪一級的領導干部。問責中,要認真分析研究事件本身內在的關聯性和因果性。對過錯行為的具體表現、責任追究的程序、處理辦法、審理程序等做出具體規定,而且要注意區分集體責任和個人責任的界限,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的界限,前任責任和后任責任的界限。
3.要建立問責體系
除有問責辦法外,還要進一步完善問責相互協調聯動責任體系。企業財務、監察、審計、工會組織等各部門要相互配合,加強協調和聯系,建立問責相互通報制度,尤其是要支持職工代表大會的問責,支持媒體代民問責,并建立健全職代會和媒體問責相關制度,切實保護職工代表和新聞工作人員參與問責的權力。同時要設置舉報電話和網址,便于職工群眾舉報,進一步營造全員問責的良好氛圍,形成齊抓共管局面,增強問責合力。
4.要完善問責程序
即責任的認定程序、問責的啟動程序、問責的回應程序和問責的審理程序。在責任的認定程序中,必須有明確的責任劃分,積極認定責任的歸屬和嚴重程度等。在問責的啟動程序中,必須界定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對企業相關經營管理者進行問責。在問責的回應程序中,必須清晰被問責的經營管理者,通過什么樣的程序來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解釋。在問責的審理程序中,必須按照干部管理權限提出問責處理意見。有關監督部門在獨立行使問責權時,要嚴格把關,保證質量,把問責結果反饋紀檢監察部門,進行備案,存入本人廉政檔案,作為干部使用和獎懲的依據,確保問責結果落到實處,增強問責防治商業賄賂的特殊功能。
參考文獻:
[1]李玉賦:深入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 推動科學發展 促進社會和諧《中國監察》(2008.4)
[2]劉占書:企業效能監察需健全問責制《中國監察》(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