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目前國內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不建全、知識體系存在著重復、時序錯位等混亂的現象,探討建立一套橫向上將知識點按照構成旅游大系統的幾個子系統歸類,并對應于相應的課程;縱向上劃分為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知識三個層次的旅游管理專業知識體系框架,并提出了保障體系框架實施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旅游系統 旅游管理專業知識體系 構建
一、問題的提出
國內旅游高等教育從起步至今僅有二十多年,卻經歷了數量規模跨越式擴張的發展歷程, 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旅游產業化的發展趨勢及旅游高度的學科關聯特征引起了各級各類高校的注意和興趣,但往往是學校內哪個學科捷足先登,旅游的后續發展就打上該學科的烙印,有人文的、歷史、英語、地理、地質、經濟、管理等,表現在四個方面:
其一是專業歸屬不同。至2004年,我國本科層次的旅游專業院校已增加到了210所,不同學校旅游管理專業處在不同學院,有的在經濟或管理學院,有的在人文或外語學院,有的在地理環境科學學院。
其二是課程體系的偏重不同,即便是在98年教育部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中把旅游專業設置在旅游管理專業是管理學科中的二級學科,并對主要開設課程進行了規定,全國范圍內同為旅游管理專業所開設的核心課程也不統一,不同系列的旅游教材涉獵的內容體系和側重不同。
其三是課程內容不同。由于“出身”不同,對旅游的本質的認識存在分歧,使各校同一課程名稱下的內容體系相差很大,造成按照課程大綱定的教材往往是內容差異很大,給學生學習造成困難;許多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還未形成一個可被普遍接受的定義。
第四是旅游研究的高度分散與相對獨立。各學科對旅游的研究大多是從本學科的延伸應用而非旅游本身出發,導致旅游管理專業各課程很多是對其他相關課程移植后的再拼盤;同一層次的旅游管理本科專業沒有一個清晰系統的知識體系貫穿于四年的學習中,有些內容在各課程中或重復、或漏缺、或順序凌亂、或輕重顛倒。例如“旅游”、“旅游資源”“旅游者”等概念在不同課程中相繼重復出現,但不僅表述不同,甚至定義大相徑庭。因此,旅游專業急需建立一套相對規范的課程知識體系。
二、構建《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知識體系的意義
在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學科劃分中,學科門是最高級別的學科,如理學、工學、農學等,比學科門低一級的學科稱為學科類,比學科類再低一級的學科(即二級學科)稱為專業,是一級學科設置的基礎。學科體系概念指的是某一學科的研究對象、研究范圍和根據一定指導思想將多個分支學科組織在一起的研究框架,其學科內容方面是一個完整的具有嚴格邏輯同一性的知識體系。專業是培養人的基本單元,與學科分類和社會職業分工是密切相關的[1]但又有所區別。目前在旅游高等教育研究中關于構建旅游學科體系的內容較多,實際上是要將現實的二級學科升格為一級學科體系的研究。但是這種研究或呼吁自1997年國家教委頒布新的學科目錄(征求意見稿)開始一直持續不斷,10年過去了,唯一與旅游有關的專業仍然是置于管理門——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之下的二級學科《旅游管理》專業。
實際上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專業的地位和作用對學科建設來說是決定性的。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發展,高校畢業生實施“雙項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以后,專業目錄的修訂工作,都把解決原來設置過細偏窄問題放在首位,都是朝著不斷拓寬專業的方向努力。就專業特點而言.旅游管理應用性、操作性較為突出,與市場聯系緊密,涉及領域廣泛,要建立一級學科體系制約的因素很多,任重而道遠。當務之急是理順旅游專業的課程體系和知識體系,在現有學科歸屬狀況下,不同區域、不同層次的高校旅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者腦海里應有一個完整而清晰的體系結構圖,在不違反旅游教育基本規律的前提下根據市場需求確定本專業課程體系的核心層,中間層和邊緣層,制定課程大綱,由大綱編撰或選用教材。旅游專業知識體系構建是一個戰略性問題,它決定著《旅游管理》本科專業教學向著成熟的路上邁進,旅游教育通過專業建設工作推動著旅游學科的完善和發展。
三、構建《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知識體系的視角
1.有關高等旅游教育課程設置的相關研究
1998年教育部頒布了新修訂的大學本科專業目錄,將學科目錄中原隸屬少經濟學門類的旅游經濟改為旅游管理并將旅游管理與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一起列為管理學科中工商管理類的一級學科。有關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研究也應運而生,出現了“系列型”、“模塊型”等多種類型的課程結構形式。林剛從旅游管理專業作為管理類學科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包括管理專業的共同基礎課程系列、旅游專業基礎課程系列、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系列和現代管理人才素質教育系列等四個系列的“系列型”課程設置形式。許春曉從課程內容與旅游管理活動的內在聯系出發,將課程體系劃分為專業基礎課程、專業理論課程、專業應用課程和專業活動課程四大模塊;田喜洲從課程體系的框架應體現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考慮,構建了由素質教育課程群、專業基礎教育課程群和專業發展教育課程群三大模塊組成的課程體系。吳必虎,邢玨玨根據《旅游研究紀事》3年發表的旅游研究文章中的某類主題詞總數最多和某一主題詞出現的頻次最高劃分出了旅游管理學(337個詞)、旅游資源(旅游地)開發與管理(311個7)、旅游人類學與旅游社會學(201個詞)、旅游經濟學(163個詞)和旅游心理學(118個詞)五大類型,表明其旅游分支學科中研究較深入,也由此來判斷其知識較之其他更具深度和廣度。龍江智認為旅游研究應該以體驗作為基本視角來構建旅游的學科體系,即從旅游者的個體旅游行為體驗作為脈絡進入,衍生至地理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等其他學科支脈出來。將旅游學研究領域劃分為三部分:其一,研究旅游體驗本身(個體和群體);其二,研究旅游場的管理問題(微觀和宏觀);其三,研究旅游體驗對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的影響。
從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無論從什么角度或什么方法去構建學科體系或專業課程體系,都離不開旅游所涉及的幾大塊內容的不同組合。某種程度上說,廣泛存在的既有一定的合理性。目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主要問題是從一年級到四年級課程體系不明確,知識脈絡不清晰,課程之間的關系沒有理順,不僅是不同課程教材內容重復嚴重,甚至同一本教材的前后章節都有重復。導致學生對旅游專業的科學性、嚴謹性產生質疑。因此旅游教育研究是否可以換一個視角,即從研究建立學科體系的熱潮中轉向對加強專業課程內容體系的研究入手呢?
2.基于98專業目錄中主干課程的不同層次院校的課程體系建立
1998年國家將旅游調整至的工商管理下的子專業,使得旅游發展成為獨立學科受到限制,專業也受制于管理的圈子內而不符合旅游自身的特點,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除了專業目錄中規定的13門專業主干課程[7]以外,沒有做其他硬性限制,本身就是為了給不同地區、不同層次院校以可以拓展的空間,辦出特色的余地。因此旅游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應該在共同遵循專業目錄規定的基本課程的前提下,根據培養目標和就業取向分層次地設置不同的課程體系,例如沿海地區大城市或重點院校的旅游專業與西部地區或地方性院校在課程體系的側重上就應該不同。綜合前人研究的結果,總結從事旅游高等教育多年的體會、結合旅游本科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及構成旅游的主客體要素等,筆者將旅游課程在內容上分為三個體系,即旅游需求系統、旅游共給和旅游價值系統;在結構上分為專業基礎和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兩大塊(圖)。
(1)旅游本科專業知識的內容體系劃分。筆者根據較多教材所采用的“旅游”的定義:旅游,包括旅游需求系統和旅游共給系統以及這兩個系統相互作用產生的經濟影響、社會文化影響以及環境影響,即旅游價值系統。這種劃分充分體現了旅游是一個由旅游者(需求)、旅游對象及其服務媒介(供給)共同“引起的關系和現象的總和”。
一直以來,旅游教育界對于專業培養目標的認識模糊不清,具體表現在整個專業的課程內容沒有做很好的梳理,因人設課、因書設課、根據書名定教材、根據某一本教材編寫課程大綱等現象依然比較多見,在教才上似乎每一本教材都致力于把所關聯的內容涉及到并講清楚,這也是導致內容重復,主線不清、前后跳越。筆者所探討的就是針對這些現象將主要知識點進行系統分類:
橫向上將知識點按照旅游大系統的幾個子系統歸類,并對應于相應的課程。
縱向上可劃分為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知識三個層次。
(2)游管理專業知識體系構建的支撐條件
①要制定一套結構嚴禁、層次清晰、各課銜接有序的課程教學大綱。目前高校旅游專業的課程大綱往往是專業在開課之前或由系主任、或由某任科老師根據某一本教材的目錄內容格式化編寫的,而國內同一課程名稱教材的內容和側重相差甚遠,一旦更換教材就造成課程大綱作廢或修改。因此要使旅游管理專業有一個相對系統和相對穩定的知識體系,根據專業培養目標而非教材建立一套系統的課程大綱使非常必要的。
②要按照總體框架和課程大綱要求編撰或選用一套較為的體系的旅游教材。因為國家沒有專業課程大綱的規范要求,因此現階段旅游管理教材編寫非常混亂,經常出現根據教材目錄上之構的教材結果是貨不對版。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編寫教材,或根據大綱要求嚴格選用。
③專業教師上課要清晰自己學校旅游專業課程大綱體系,以便在同一問題的眾多概念混雜中合理取舍,避免前后課程闡述不同或不同的老師闡述不同給學生造成混亂。
參考文獻:
[1]紀寶成主編:中國大學學科專業設置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49~50
[2]林剛:管理類學科中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及課程體系初探[J].旅游學刊,1998(S1):66~69
[3]許春曉:本科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探索[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S2):143~145
[4]田喜洲:21世紀旅游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研究[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24(S1):186~189
[5]吳必虎邢玨玨:旅游學學科構建及旅游學研究的時空特征分析——《旅游研究紀事》30年.旅游學刊. 2005(4):73~79
[6]龍江智:從體驗視角看旅游的本質及旅游學科體系的構建[J].旅游學刊.2005(1):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