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中美洲伯利茲南部茂密的雨林里,曾有一個繁華的瑪雅人社區。城里建有金字塔形的寺廟、裝飾華麗的石造行政大樓和蓄水池,以及一個在節日舉行比賽的球場,平時就作為商業貿易的場所。
在這個球場中,地上擺滿了工匠制作的精美陶器。筆吏辛勤謄寫在樹皮上的彩飾經文,并指導王孫公子學習瑪雅復雜文字的要點,場地中最忙碌的是商人,他們是這個城市的主角。
商人向遠方的其他瑪雅城邦輸出這一帶盛產的石料和礦物,例如制造利刃用的燧石,制造石磨的花崗石,用來提取紅、黃、黑等顏色的赤鐵礦石、褐鐵礦石、針鐵礦石和錳礦石,以及用來做鏡子的金色黃鐵礦晶體。
這個古城繁榮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后,大約在公元750年,瑪雅文化圈的一些大城邦發生內戰,使這個本來充滿活力的城市漸漸衰落。由于通商道路的阻斷或封閉,商業逐漸萎縮,在殘酷戰爭、貧窮、疾病、環境惡化等種種因素夾攻之下,居民都逃離了這個城市,使它變成一座死城。
叢林重行侵入,700年后西班牙征服者到來時,此地曾有人煙的任何痕跡已經消失殆盡。
這個城市湮滅了1000多年后,有個名叫彼德·鄧漢的美國學童,隨著他的祖父回到南美去游覽,在釣魚時發現了一個幾百年前的燧石箭頭,于是開始在那附近找尋別的古物。從此他對考古學發生了興趣,中學畢業后,他選擇了修讀紐約州州立大學的考古學,1990年獲得了博士學位。
在修讀考古學的10年期間,鄧漢到過危地馬拉和伯利茲等幾個南美和中美國家勘查,發掘文物。他的重點研究對象是瑪雅文化和瑪雅社會的興衰原因。
瑪雅文化的黃金時代大約是公元250年~公元800年,以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向西向南擴展,直到薩爾瓦多。傳統的理論認為,這個向四面八方擴展的文明能夠昌盛幾個世紀之久,主要原因是危地馬拉南部有幾個地區盛產幾種至關重要的礦物:黑曜巖、硬玉、花崗石和赤鐵礦石。但鄧漢認為這個理論不夠完善,一定還有其他原因。
鄧漢一面在伯利茲沿海平原和低地上已知的考古點勘探,一面計劃遠征瑪雅山區那些無人居住的偏遠高地。
有關這一地區的資料很缺乏,鄧漢于是去查看空中攝影圖,他發現猴河源頭附近有幾片較深的綠色,可能表示土地肥沃。如果那片土地下盛產礦物,不僅可以供應附近的城鎮,還能輸往北方和西方的城郊,這就為瑪雅社會的繁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鄧漢知道,要證明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必須組團徒步登山考察。1996年,他向美國之家地理學會申請資助,組織考察隊,隊員除了5名考古系學生和1名考古專家外,還有3名研究員。
1997年,鄧漢要求資助的申請獲準。兩個月后,他和2名學生懷著亦喜亦懼的心情駕車從克利夫蘭前往伯利茲,與其他隊員會合。
中美洲的叢林令人望而生畏。光線穿過濃密的樹冠直射而下,宛若流動的玉液。在樹枝上和地上,活躍著各種鳥獸,包括鸚鵡、吼猴、蛛猴、懶猴、南美浣熊和貘,還有美洲虎、豹貓、毒蛇、蝎子、馬蠅、巨蛛。在晚上,蛙噪蟬鳴之聲不絕于耳,鏗鏘響亮,有時甚至使人難以聽清幾米外的人語。
鄧漢率領的考察隊進入了這樣一個陌生奇異的世界,為了探索這一地區,一連兩年進行了考察活動。
1999年5月,鄧漢的考察隊跟隨著攜帶武器的瑪雅向導,步行進入陰暗的森林。他們沿著一條小溪向上攀登,進入山區,鄧漢確信他們已經到了他在地圖上所標記地點的附近,只是在叢林里,由于下層植物的糾結纏繞,使人難以發現什么。鄧漢心想,用這種方式考察,他們隨時可能與古跡擦身而過。
第二天早晨,鄧漢把隊員分成兩組。他率領一組沿小溪前進,看看巖上是否有建筑物的遺跡。另一組人進入叢林,與他相距約70米平行前進;兩組人不時以呼喚聲保持聯絡。驀地,他聽到叢林中的另一組人發出了響亮的歡呼聲,原來他們發現了一座小丘——個人工砌成的石堆,在大批縱橫交錯的老樹里面,依稀可辨。接著,新發現越來越多,于是鄧漢這一組人也走進叢林,沿著石堆進入密林深處去尋找古城的中心。
這些石堆本來是大建筑物的基座,如今有些已成為草木茂盛的小丘,但也有些仍然呈墻狀,且近乎完好。
第二天,全隊開始清除幾處地點的灌木叢。在晨光下,他們看得出那幾處以前是行政機構。
考察隊不久就發現,他們清理的原來是廣場的一角,他們發現了一座樓梯和一幢建筑物的鵝卵石墻的正面,都保存得很完好。
砍刀清除了更多的草木,古城的規模和宏偉的結構逐漸顯露。考察隊在北端發現了一個庭院,庭院中有塊長形石頭躺在地上,幾乎全被野草覆蓋。那是塊傾倒的紀念碑,這標志著他們發現的是當年瑪雅人的一個重要城市。
還有更令人興奮的事:一名考察隊員從叢林里跑出來報告說,他在遠離小溪的地方發現了一個相當大的水池。鄧漢跟著他去一看,原來是個人造蓄水池。在一層薄薄的翠綠色浮萍下面,這一仍然完好的建筑物貯存著清澈的淡水,雖已千年之久,仍可飲用。
在這一地區勘探了幾個星期之后,所有的人都贊同了鄧漢的理論,那就是猴河上流盆地盛產古代瑪雅需用的各種巖石、植物和動物,是瑪雅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考察隊在那里又工作了兩個星期之后,鄧漢率領全體隊員一起出發,去尋找據說在上游幾千米處的另一個廢墟。
他們走了一整天,找到了那個廢墟。但是意外地發現這處廢墟曾被盜賊光臨過,盜走了一堵石墻上的石塊,因為古代瑪雅建筑物上的石塊也可賣錢。他們扎營以后,就開始清理樹木,做勘測工作。
隨后的幾個星期,鄧漢帶領隊員沿猴河各支流探索了幾個山谷。但隨后幾天一直下著傾盆大雨,他們被迫放棄最直接的路線,隨向導走了一條艱險的迂回路。他們人人都背著30千克的背囊,穿越一連串崎嶇的峽谷。他們辛辛苦苦地攀登了一天,終于找到了那個廢墟。這是個盜賊沒有光顧過的廢墟。
在最后一天,鄧漢雖然發著高燒,并且身不由己地顫抖,他還是步行了25千米去尋找古跡。他們此行一共發現了4處以前無人勘探過的瑪雅古城遺址,把那個湮沒了1000多年的古城面貌重現在世人面前,為研究瑪雅文化開辟了一條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