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次人造衛星繞軌道飛行(“斯普特尼克1”號,1957年10月)。
2 首次搭載有生命動物進入軌道,1只名為萊卡的母狗(“斯普特尼克2”號,1957年11月)。
3 首次搭載有生命動物進入軌道并安全返回,2只名為Belka和Strelka的狗、40只老鼠及2只白鼠(“斯普特尼克5”號,1960年8月)。
4 首次載人進入太空,尤里·加加林也是首位繞地球軌道飛行的宇航員(“東方1”號,1961年4月)。
5 首例2艘太空飛船同時繞軌道飛行,盡管不是經常描述的那種太空交會(“東方3”號和“東方4”號,1962年8月)。
6 出現首位女性宇航員瓦倫蒂娜·捷列什科娃(“東方6”號,1963年6月)。
7 首次3名機組人員登上太空飛船(“上升1”號,1964年10月)。
8 首次太空行走(“上升2”號,1965年3月)。
1967年1月27日,“阿波羅1”號飛船上的3名宇航員在訓練時由于發射臺火災事故喪生。但僅僅2年后,所有的問題宣布得到解決。巴特·斯伯里說,這次事故使得NASA得出結論,認為“贏取”太空競賽的唯一途徑就是偽造假著陸。
NASA和其他組織都認為,蘇聯取得的這些成就并不像簡單的列表那樣令人印象深刻,很多的“首次”都只是特技,并沒有極大地提升技術水平,或者說完全沒有提升技術水平。
仔細審視許多飛行任務能夠發現很多問題、風險及對于蘇聯和美國雙方的計劃都近似災難性的事件。一個負面的“首次”就是1967年4月,當“聯盟1”號墜地時的第一個飛行中災難,它發生在“阿波羅1”號火災后3個月。盡管發生了那次災難事故,經過長時間地像“阿波羅”計劃那樣解決設計問題,“聯盟”計劃仍得以繼續進行。
在“阿波羅”首次環繞地球軌道飛行之前,蘇聯的載人航天飛行時間累計達534小時,而美國則超過了1992小時。到“阿波羅11”號任務時,美國則更為領先。
在公眾視線之外,將太空技術用于軍事目的的競爭也在激烈展開。早在“史潑尼克1”號(第一顆沿地球軌道運行的人造衛星)發射之前,美、蘇都開始發展間諜衛星。科羅廖夫設計的具有雙重用途的“頂點1”號飛船最后發展成“東方”號系列飛船。但一開始,作為圖片成像衛星它和美國空軍的“發現者”系列有過競爭。1960年8月,美國的“發現者8”實現了有效載荷成功返回地球,僅僅領先蘇聯的同類計劃1天。
美、蘇的這些大規模的太空軍事計劃,經常被對方模仿,所以經常是蘇聯制造甚至發射了自己的飛行器,而美國在它的計劃結束前只完成了實體模型:
超音速洲際巡航導彈:美國的納瓦霍(測試計劃停止)與蘇聯的布冷風巡航導彈(計劃)。
小型飛翼太空船:美國的X-20Dyna-Soar與蘇聯的米格105(試飛)。
衛星觀察艙:美國的藍色雙子星與蘇聯的Soyuz攔截機。
軍用太空站:美國“摩爾”計劃與蘇聯的阿爾瑪茲。
美國僅在1年后實現了以上大多數的首次事例(有的甚至僅在數周內)。美國于1965年開始實現登月行動中許多重要的第一次。1957年一1969年,太空探索里程碑的列表中更完整地列出了美國和蘇聯的成就。蘇聯從未研制出一艘能圓滿完成登月任務的火箭——他們的N1火箭在4次發射嘗試中均遭到失敗,他們也從未嘗試過在載人飛行任務中登陸月球。這一切難道不讓人感覺疑竇頓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