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的兒子們,因為示劍玷污了他們的妹子底拿,就用詭詐的話回答示劍和他父親哈抹。對他們說:“我們不能把我們的妹子給沒有受割禮的人為妻,因為那是我們的羞辱。唯有一件事才可以應允,若你們所有的男丁都受割禮和我們一樣,我們就把女兒給你們,也娶你們的女兒,我們便與你們同住,兩下成為一樣的人民。”
哈抹和他的兒子示劍喜歡這話。那少年人做這事并不遲延,因為他喜愛雅各的女兒。……凡從城門出入的人,就都聽從哈抹和他兒子示劍的話,于是凡從城門出入的男丁,都受了割禮。
到第三天,當眾人正在疼痛的時候,雅各的兩個兒子,就是底拿的哥哥西緬和利未,各拿刀劍,趁著眾人想不到的時候,來到城中,把一切男丁都殺了。又用刀殺了哈抹和他兒子示劍,把底拿從示創家里帶出來就走了。雅各的兒子們因為他們的妹子受了玷污,就來到被殺的人那里,擄掠那城,奪了他們的羊群、牛群和驢,并城里田間所有的。又把他們一切貨財、孩子、婦女,并各房中所有的,都擄掠去了。
就在這時,還發生了幾件“家庭大事”:在鹽海東邊的伯利恒,雅各最心愛的妻子拉結因難產而死,生便雅憫。長子流便與雅各偏房辟拉發生通奸暴露。此時雅各已經在田野里因與神摔跤而被改名“以色列”,神允諾他為一族先人多國之父。以掃黯然離開迦南出走。雅各父親以撒享年180歲而死。
雅各12子的順序:利亞生的流便、西緬、利未、猶大、以薩迦、希布倫;拉結生約瑟和便雅憫;兩個妾生但、拿弗他利、迦德、亞設。還有一女兒叫底拿。
趕走了哥哥以掃,雅各帶著他的家族心安理得地住在迦南地。有跡象顯示兩個偏房生的孩子與雅各最疼愛的兒子約瑟之間有嫌隙。最終哥哥們把約瑟賣給路過的“以實瑪利人”,他們的目的地是“下埃及”。“以實瑪利人”不知道是不是亞伯拉罕的妾夏甲所生的后代,假如是的話,中間只隔了兩代人而已,大家就已經如此陌生,也足見他們家族之大,已經成為一種民族。所以他們部分留在了中東,部分集體分批出走他鄉也是完全可能的,雅各家族與“以實瑪利人”儼然兩大國矣。
按照拉法爾的解釋,這時候的雅各就是一個(埃及)法老。
幾個哥哥放牧途中碰到約瑟的故事說明他們是游牧民族,并且帶著自己的族群甚至可能是妻女仆人,走到哪兒算哪兒。從《圣經》上看,他們的家族核心在迦南這里,但是枝蔓可以延伸到很遠的地方。約瑟到了埃及,其他幾個孩子到處帶著羊群在游蕩。迦南離埃及不過200千米。
真實的歷史中這些人到底生活在何處,是在巴勒斯坦還是在埃及,不好確定。因為《圣經》典籍的最后整理定型實際上是在摩西時代之后,他們當時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是否會從“自古居住在迦南”的角度出發,把發生地都放在巴勒斯坦附近地區而故意撇開埃及呢?我認為古代以色列人與埃及的關系遠比我們想象得深。但是僅憑《圣經》來看,雅各一個人的一生就跨越了兩河流域、迦南與埃及等中東地區,并且他長期在這三地居住,他爺爺亞伯拉罕同樣如此在三地之間來往走動,所以我們今天把中東作為分割的地區看待是不妥的。
雅各最疼愛的兒子來到了埃及。這是不是一種暗示,雅各所疼愛的兒子就表示了雅各作為法老最重視的王土實際上是埃及?拉爾夫有一個推測,約瑟與后來的耶穌有一個同樣的經歷:在生死威脅下到埃及避難。拉爾夫認為耶穌實際上就是法老,約瑟也是法老。以色列人到埃及去似乎是特殊情況下法老所必須經歷的,很可能他們要在那里進行某種培訓。在后面的《列王傳》中確實看到以色列的許多國王是由埃及法老培植的,算是為此找到了一個證據。
聯系上面的情節,以下這段話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亞伯拉罕與他的后人確實以某種方式在埃及居住了四代,然后才回到迦南,或者這四代指的是四個朝代: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約瑟?或者這段預言是說約瑟之后延續了四代,我們確實從后面可以推測出來,約瑟之后以色列人在埃及生活了大約430年。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的確知道,你的后裔必寄居別人的地,又服侍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400年。并且他們所要服侍的那國,我要懲罰后來他們必帶著許多財物從那里出來。但你要享大壽數,平平安安歸到你列祖那里,被人埋葬。到了第四代,他們必回到此地,因為亞摩利人的罪孽,還沒有滿盈。”
雅各的兒子猶大的家族故事顯示了當時的一些社會狀況。
猶大長子珥因得罪神而死,二兒子俄南也因得罪神而死,三兒子本來說要娶嫂子也失言了。因為家族繼承問題,兒媳無后而不得不故意勾引公公為奸。結果猶大與兒媳他瑪生下兩個孩子:法勒斯、謝拉。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都可解釋為政治原因,比如老大、老二的不正常死亡、被神扼殺,都可以視為某種冒犯而被法老賜死。神不過是一種委婉的代稱而已。但是還有一種可能后面會深入論及,比如被驅逐出去永遠不得回鄉。
根據記載,按照當時的族規,兄弟應該娶亡者的遺孀,但所出卻只能歸亡者。老大珥死后遺孀他瑪守寡,無論是二兒子俄南拒絕讓嫂子他瑪受孕,還是小兒子示拉沒有按時去娶他瑪,都暗示有微妙的多種原因。一是政治危險;二是家族財產過巨。否則大家就不會在意這個生子與瓜分家產的問題。
日后,猶大家族成為以色列十二支系中最大的三個家族之一。其他兩個支系是約瑟和利未家族。
人種的差別形成可能有幾個渠道,但其中之一是通過婚姻得以改變。白種人和黃種人有沒有可能出現在同一個民族之內?完全可以!
以以色列民族為例。僅《圣經》記載雅各就在兩河流域娶有四個太太,這幾個太太的膚色和人種決定了以色列后代的人種,但的母親與約瑟的母親可以不是一個人種;雅各的人種也可以取決于他的母親利百加;夏朝的人種則取決于夏甲這個含族埃及人,并且夏朝的人種一再地與埃及人混血,預示著他們最終會與以色列的人種有所區別。所以說,盡管中國境內可能有亞伯拉罕的后代,但最初的人種上卻可以有很大區別。我的推測是,具有埃及特色的夏人在中國穩定地發展了幾百年,不僅同化了以往的仰韶等人種,并且很快同化了后來的商、周(假如他們確實為后來者)。無論白人、黑人都全部被埃及的黃種人同化。實際上以色列人種本身很可能當初是黃種人占優勢,今天我們看到的所謂以色列人或猶太人(猶大家族)只是十二支系中的一支(或兩支),其他的支系全部丟失了。其他的支系是什么人種取決于雅各的不同妻子,或者取決于雅各十二個兒子的妻子的人種,而不是別的因素。
在大衛、所羅門這個時期,我們看到,大衛是猶大的后代,查他家譜,他本人就有濃厚的埃及血統;大衛后來與赫人妻子生下混血的所羅門,雙重的含族血統使畫像中的所羅門王顯示出典型的黃種人特點,看起來和一個普通的中國大爺沒有任何差別。所羅門進一步納娶各族妻妾幾百人,甚至與黑人通婚,至今留下了一支黑人以色列人。所以我們把以色列人當作白人看待是完全錯誤的觀點,黃種人完全可以是以色列人的后代,中國人完全可以是以色列人的后代,瑪雅人也完全可以是以色列人的后代。這條教科書上的規則應該改寫:一個人種內可以有不同民族,一個民族內不可能有不同人種。以色列的民族史就可以推翻這個規律。
但是從各種跡象來看,以色列民族中的白人似乎長期占據了主動權,他們留在故鄉,他們遙控外面的世界,把最荒遠的地帶留給黃種人、留給有含族血統的后代。這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人們不要有白人高貴血統論的錯覺。實際上在古埃及輝煌的歷史畫卷中,那些高貴桀驁的埃及法老和公主基本上都是黃種人。白人常常只能做他們的刀下鬼。今天人們有白人高貴的疑問,與近百年來西方世界的科技發達有直接關系。歷史已經告訴我們,人種在智力上并無差異。
(選自蘇三破譯颶風系列之《向東向東,再向東》,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