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劉海平于2007年5月發表在貴刊物的文章《貝蒂的一夜》,其中有關鉆石狀的UFO到底為何物,還存在另外一種說法。根據以美國資深特工、UFO學者理查德·杜提為代表的一些學者的研究,1980年12月29日貝蒂案件中出現的鉆石狀飛行物是洛斯一阿拉莫斯實驗室所研制的失去控制的反向還原工程飛船。可惜實驗沒有成功,軍方立即派了大量GH-47直升機救援,這就是為何貝蒂等人在現場看到那么多直升機的原因。從已知的資料來看,這是人們尋找通向外太空捷徑方面所做的一個初步嘗試,為反重力作為推進系統所做的實驗。但根據不愿透露真實姓名的研究人員c先生從洛斯一阿拉莫斯實驗室的報告,實驗失敗了,結果一切得推倒重來。據有關人士透露,失敗原因涉及材料因素、推進系統設計不足以及對外星人飛行系統缺乏了解。
事實上,美國一直在研究外星人的能量裝置(以下簡稱ED)。現在很少人知道ED曾經有個別號叫“水晶矩形”(英文簡稱CR)。盡管我們在正式官方文件上幾乎看不到此別號,但許多當事人對此并不否認。杜提家族的朋友,前CIA局長理查德和退休的空軍上校湯姆·邁克去世前都曾提到過CR。1999年3月,赫爾姆在一份回憶與外星生物(EBE)的文章中提到:“當EBE還活著時。很明顯軍方無法與之交流。他們無法詢問EBE有關ED或者有關EBE飛船內部的一些情況。但有個通訊裝置除外,它很小,內部有幾個小洞,兩根10厘米左右的天線和兩塊黑色鑲嵌的‘晶片’。玻璃管內沒有導線。當時我們并不知道‘晶片’是某種計算機。當接收到信號時,通訊裝置有一排閃光會從左閃到右,當發送信息時閃光從右到左閃動。
軍方著迷于這個通訊裝置是如何供電的。最后知道這個通訊裝置是通過一個小玻璃管連接到一個能量裝置。管內沒有導線。根據赫爾姆所知,我們現在還弄不明白電是如何從能量裝置傳到通訊裝置的。
盡管軍方無法操縱此通訊裝置,但還是制造出了一種后來能夠與EBE交流的裝置。現在軍方還在使用。”邁克在一封私人電子郵件中寫道:“CR就是‘水晶矩形’的代號,是指裝置的形狀和材料。它能產生巨大的能量,可惜我們無法復制,也無法解析其工作原理。我們無法大量生產5H。事實上,我們做出了少量5H,但它瞬間就消散了。我們不知道怎么批量生產、怎么保存它。據我所知,外星人的能量裝置一直保存在洛斯一阿拉莫斯實驗室地下室。”
那么,美國方面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研究能量裝置的呢?杜提與上述洛斯一阿拉莫斯實驗室的c先生有過電子郵件方面的聯系。c先生給他傳了幾份國安局的文件,或許人們可以從中可見一斑。
國家安全部科學情報報告
事由:外星人能量裝置(簡稱ED)
編號:00001/CE/54
NSO號碼:95-16
來源:SPECIALCAT—K
擬稿人:賈內特·卡西迪,Gs-14TI顧問組
日期:1995年6月11日
簡介:
1,本報告所含內容源自位于新墨西哥州的洛斯一阿拉莫斯實驗室科學顧問組,特別使命部。
2,在1947年6月對外星人飛船的一次回收行動中,發現了幾塊碎片。對碎片進行的科學實驗顯示,其中的一塊碎片屬性獨特。經過愛德華·特勒博士的進一步研究,認為這些碎片屬于能量裝置。從1957年至今,對該能量裝置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每次測試都證實了該裝置的非地球性特征。該裝置由國安局洛斯一阿拉莫斯實驗室科學顧問組特別使命部掌控。至今為止,ED從未向國防部高層人士以外的人透露過。
能量裝置有下列特征:
重量:1.16千克
體積:0.004立方米
描述:外部由硬質塑料材料制成。材料含有碳、鎳、鋅、鉍、錳和其他幾種未知元素。兩個黑色電出口管分別位于右上方和左下角。一個尺寸為4平方厘米的黑色小方塊裝在裝置左下部。在高磁作用下,此方塊內部情形似乎與電腦晶片相似。方塊的電子排列完整。裝置包含6366個小黑圓形物體,帶電時它們沿順時針方向環繞一個內部裝有液體的圓球形物體旋轉。很明顯,黑色物體聚集有一種液體材料,相信是氫同位素。這個過程在裝置內產生能量交換,然后輸向出口管。此液體有4個中子,我們無法理解裝置所表現出來的化學原理。
位于裝置左下方的小的黑色“晶片”也許是這個裝置的控制機關。然而,“晶片”因布局復雜我們無法得知。它不像是我們當代科技社會所知的設計模式。
3,裝置的電量輸出不一,從1毫伏~1兆伏不等。裝置似乎可以感覺到所受電量然后自身再發出同等所需電量。不知道裝置是如何實現電量輸出的。在示波器上所顯示的電子模式也為當代科技所未知。所顯示的形態也與當代科技不符合。可是,電量輸出的波紋與所需是完全相符的。
4,過去的40年里在裝置上進行了165次科學實驗。科學顧問團科學家的結論是ED太先進,非我們20世紀科技所能解析。
結論:我們沒有能夠復制能源裝置。裝置內的材料是我們現在科技條件下無法復制的。能源裝置曾被送往多個國家實驗室檢驗,并被送往一個安全的地方存放以待將來科技水平提高后再進行研究。
很明顯,局限于時代科技水平,除了知道可能與5H有關之外,美國科學家基本一無所知。但他們并未輕易放棄,仍在做不懈的努力。另一份日期為2001年的文件透露了將此裝置放到太空飛船上研究的一些情況。
國家安全局科學情報報告
控制號碼:01—04—223—TI,
日期:2001年4月19日
擬稿人:肯尼思·吉徐博士
事由:航天飛機上能量裝置的物理特征
報告號碼:lOlO/O1/TI—3
NSO號碼:01—23
來源:SPECIALCAT-K
簡介:能量裝置分別于2000年10月11日被STS-92、2000年11月30日被STS—97和2000年9月8日被STS—106帶入太空。在太空中用裝置做了16次實驗。所有實驗都涉及使用了由裝置產生的高電壓,安培和低電壓,安培。
這些實驗結果表明裝置可以被利用來供應飛船和國際空間站上所有系統用電。TI顧問6組將裝置裝上NASA飛船以便能夠在太空進行電壓,安培實驗。在STS-92、STS-97和STS-106這3次行動中,太空飛船上都有能量裝置。
所有行動中,能量裝置都是在軍方嚴格篩選人員控制下使用,這些人員分別為STS-92的威廉·麥克阿瑟、STS-97的約瑟夫·田納和STS-106的特里·威爾卡特。裝置被用于建造太空站的電力供應。裝置供應的電流從9伏/0.5安培~1100伏/100安培。受電沒有使裝置發熱或產生電磁干擾(EMI)。沒有檢測到電磁干擾量。在STS-92有關SIMS弧光的一次實驗中,裝置沒有顯示出電磁干擾或電磁弧光。測試中裝置重量從693克~705克。沒有檢測出內在能量聚集時產生的不適熱能。實驗時檢測出的熱度從高電壓,安培的,008C到低電壓,安培,輸出的004C。任何時候施量于裝置未見對測量儀器或航天飛機上的航空設備產生任何問題。
一般情況下,基于洛倫茲力,電荷從電流線一端向負極漂離導致在輸出口大量表面電子離子堆積。但在該裝置內,沒有發生這種情況。在該裝置內部,至少在零重力研究時,電荷否定了洛倫茲力。在裝置表面或周圍沒有檢測到EMI。不存在霍而效應。兩個輸出口端沒有電壓降低。裝置板材密度檢測不足30庫侖。沒有檢測到電阻率的范德堡效應。
在加量時,Lattice在內部循環電樞似沿逆時針方向移動。電樞中聚集粒子的Boson旋轉在零重力時也呈逆時針方向。在高電壓輸出時,EMI的0角>90°。在低壓時,無法測到0角。必須進行在零重力和正重力之間的不同科學效應比率的研究。該裝置上施量不同導致楞次定律發生變化。感應電流所產生的輸入量與該裝置出口端所測到的輸出量相反。
結論:
經過實驗,裝置能產生相當的電量。實驗中沒有遇到問題。沒有虛假的測試或者錯誤的航空讀數。裝置顯示它可以供應施加于它的任何大小電壓,安培。裝置對在零重力情況下的科學原理和定律提出了挑戰。Ⅱ顧問組計劃在未來的航天飛機上繼續使用此裝置。裝置將被裝載在STS-100、107、108、114和115次航行任務上。
我們無法得到更多的絕密資料,因此也無法得知裝置是否真的在以后航行中被繼續研究。但顧問組事實上是存在的。文件所提到的三名宇航員也是真有其人的,飛行時間也是吻合的。由于顧問組是隸屬于洛斯一阿拉莫斯實驗室,而1947年9月份開始的MJ-12計劃也是在展開,所以當時的一些著名科學家如范內瓦·布什、愛因斯坦、羅伯特·奧本海默都曾經參與其中。
1947年6月,后兩者還寫了一篇6頁紙的論文《與天體居民的關系》,高瞻遠矚地談到了核戰略和衛星以及急切地表達了要求與總統達成共識以便科學家能夠進一步研究外星科技。非常巧合的是,1947年7月4日-7日,就發生了羅斯韋爾事件。但其實’最早的回收UFO事件發生于1941年,在密蘇里的直拉迭角。從那時起,便揭開了反向還原工程研究的序幕。另一份標明為《特別行動指南:外星物體科技回收和處理》(SOM1—01)的文件對所有參與回收處理的人員指定了統一的行為規范,包括如何封鎖消息、遺骸處理、活體移送、隔離、保密等等。文件中還可以看出,外星飛船和推進器還被送往51號地區4場進行研究。還有證據顯示,NASA參與了在51號地區進行的反向還原工程科研。在UFO回收之后,空軍及相關方面要求設計出與外星技術類似的控制系統,但鑒于外星控制動力系統遠非人類目前科技水平所能仿造,因此即使經過多年的苦心研制,也進展甚微。只是推測動力系統可能是由核能推動。
還有人認為有兩種:一種是電磁流定向正力發電系統;另一種是反重力(使用液體等離子)定向負力發電系統。請注意我們只能以我們現有的詞匯來表達。整個外星飛船儼然是個超導體或者超容器,根據推進系統的不同而有別。但UFO的整個結構太過龐大繁雜,非一般人所能理解。而貝蒂他們所看到的“燃燒的鉆石”就是失控了的反向還原工程裝置。
還有幾個反向還原工程原型因為“黑匣子”問題在墨西哥灣失蹤。而“黑匣子”起著控制裝置或飛行器四周反重力力場的作用。每個反向還原工程飛行器耗資50億美元,總造價170億美元。倘若真如LANL的c先生所言,那么這么一大筆錢是否太浪費了?
值得一提的是,c先生還向杜提提供了一份有關外星生物2號飛船的原始材料,里面充滿了高深枯澀難懂的專業技術術語和詞匯。由于太過復雜,即便是像得克薩斯奧斯汀高級研究所的H.E.普多夫物理學博士也不知其所言。
c先生還提供了3張洛斯一阿拉莫斯實驗室研究的電腦草圖:一張據說是用來配套使用該能量裝置產生的能量的磁通罐。另一張是標明絕密,由拉里·特里博士和馬克·克特博士組織起草的制造5H的草圖。外星人確定氫有多種同位素,不只是我們所知的5H。洛斯一阿拉莫斯實驗室還發明了一種叫“KIM設計”的專利用來在穩定狀態下存儲一些化學物。c先生說5H是以某種特殊方式保存在一個特殊的容器內。這種方法與“KIM設計”有關。該組同時也是提供研究外星生物2號飛船原始材料的那個小組。第三張圖是一張模仿制作的能量裝置的草圖。c先生沒有對這些草圖做任何解析和評論。我們也無法得知這些裝置是否可以使用。專家們認為裝置使用5H作為從真空中提取能源的催化劑,從而為該裝置提供能源。
還是讓我們以c先生的原話來結束本文吧:
“你們會以為外星飛船是用我們的科技制造的。許多年以前,我們也犯了同樣的錯誤。我們又花了好幾年時間從頭做起。它們的科技與我們的科技毫不相同。在對比研究中,我們根本無法應用我們的物理和化學原理。它們用完全不同的物理法則,對此我們知之甚少。我們無法復制飛船材料,地球上沒有類似的材料。我們有其中少數相似的材料如金屬,但80%外殼材料是我們地球上沒有的,由所不知道的材料組成。個別材料是從類似鋅的物質中提煉而成但擁有不同的原子重量……我在這個項目上已經花費了12年的時光,有時候我稱自己是個傻瓜,因為我以現代科技的眼光來看待飛船。這樣做的確很傻。這就是我們這些人經過這么多年的研究才明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