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企業的“互聯網資產”進行評估的難點。集中在如何評估其“無形”的部分,也就是構成企業“互聯網資產”的后兩大部分,即“虛擬資產”以及“E-Branding”。
2006年,美國投資銀行McCLEAN出具了一份為美國聯邦政府提供IT、網絡服務公司的市場并購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在這些并購案例中,有形資產僅占少于12%的并購價格,無形資產占21%,商譽則占了61%。
這份報告的結果反映了一個趨勢:由于在知識經濟時代里,“知識財產”已經成為影響企業競爭力的最重要因素,相應的企業的無形資產比重也在日趨增加。無形資產相當于企業競爭力當中的“軟實力”。正如約瑟夫,奈所言,“在信息時代,軟實力正變得比以往更為突出。”
當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由工業時代的“硬實力”轉變為信息時代的“軟實力”比拼時,無疑,構成企業生產要素的“互聯網資產”部分不可忽視。但目前的現狀是,“互聯網資產”的價值卻沒有像傳統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那樣被真實體現。
由于我國市場經濟起步較晚,企業之間的并購重組只是在最近十年間頻繁發生的事情,相應的資產評估體系,尤其是無形資產評估體系并不完善。現有的評估體系擅長對單項資產的評估,涉及到對公司整體價值的評估,依然具有很高的難度。而對應到“互聯網資產”評估,更是處于被忽略地帶。
尤其是在互聯網得到廣泛應用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領域,因為擺脫了機器設備、廠房和庫存的束縛,這類企業普遍具有“輕資產”的特點。如果不能對這類企業的“互聯網資產”進行準確評估,企業的價值就會被低估,對企業的融資、兼并、上市甚至跨國并購都會產生積極影響。
在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中,曾經上演了一輪企業兼并熱潮。在這輪熱潮中,很多互聯網公司、軟件公司的估值要么被高估,要么被低估。如今,相似的歷史情形似乎又一次在上演:在此番經濟危機中,企業的并購、重組、融資變得前所未有的頻繁。同時,盡管經濟危機阻擋了企業的上市之路,但一旦經濟形勢好轉,中國企業的上市熱潮還將上演。
因此,探討對企業的“互聯網資產”評估體系,既有現實意義也有長遠意義。
評估難點
按照中國萬網對企業“互聯網資產”的分類,包括“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兩部分。所有的網絡硬件設施,如服務器、電腦,以及軟件系統,都應當歸類為有形資產部分,可以按照傳統資產評估體系的原則,進行折舊、成本核算等評估,并不存在任何障礙。
對企業的“互聯網資產”進行評估的難點,集中在如何評估其“無形”的部分。也就是構成企業“互聯網資產”的后兩大部分,即“虛擬資產”以及“E-Branding”。虛擬資產指的是網站內容、網站域名、網站用戶、用戶排名、訪問量、搜索引擎收錄等部分,E-Branding包括網絡品牌形象、網絡客戶價值、網站行業地位、網絡潛在價值等部分。
德勤財務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估價咨詢服務總監曾榮新告訴》互聯網周刊》,通常意義上的企業無形資產估值方法有收入法、市場法和成本法三種。按照現有資產評估體系,“互聯網資產”的無形部分一般作為無形資產中“商標商譽”的一部分進行價值評估,評估方法以成本倍數或資本化的方式為主。
例如,2008年雅虎以1.6億美元并購了網絡視頻平臺Maven。在這樁并購案中,無形資產占據了45%的資產,商譽占據了60%的資產比例。同年,美國著名旅游網站Expedia收購了歐洲公司Venere,無形資產占據33%,商譽占據69%。
按照會計學的解釋,商譽是指“在同等條件下,由于其所處地理位置的優勢,或由于經營效率高、歷史悠久、人員素質高等多種原因,能獲取高于正常投資報酬率所形成的價值。”其價值量的大小是通過企業的收益水平來體現的,而它又屬于集合性、附著性強的一種無形資產,只能采取整體的方法進行計算,而不能像其他可確指的無形資產那樣單項進行計算。
然而,將企業“互聯網資產”籠統的納入“商譽”部分,是否能客觀反映企業的“互聯網資產”的實際價值?例如,對于企業“互聯網資產”當中的“域名”部分與“互聯網銷售網絡”部分,將之籠統歸納為“商譽”部分資產,按照收入水平來評估,是否合理?這兩者的資產評估方法是否能一致呢?
對“域名資產”用“商譽資產”所適用的“收入法”來評估是合理的。例如,海爾花費在域名購買和續費上面的費用不過數萬,可是這個域名在互聯網上給海爾帶來的營收和品牌影響力是難以衡量的。因此,域名資產用“商譽”所適用的“收入法”來衡量更為合理一些。
但是,在互聯網上構建“銷售網絡”資產,是可以計算出其成本的,卻很難具體衡量這個“銷售網絡”所能帶來的收益。因此,用商譽的“收入法”來評估“銷售網絡”資產,是不太合適的,可能更適用于“成本法”。
以上的案例表明:由于互聯網具備以前所不適用的新特性,并且“互聯網資產”的構成是多元化的,因此,盡管現在的資產評估界對于無形資產的評估已經建立了一套系統的方法論,并且這套方法論對于“互聯網資產”的評估具備一定的參考意義,但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企業“互聯網資產”的真實價值。
會計界的新命題
因此,隨著“互聯網資產”在企業生產要素中比重的日益增大,傳統的企業資產評估體系將不再適用,建立全新的“互聯網資產”評估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萬網在其提出的“企業互聯網資產優化與保護計劃”中認為,“互聯網資產”應當被列為重要的資產項目,同時設定專門的評估體系對“互聯網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域名價值、網站價值、軟件價值、網絡客戶價值、網絡品牌價值等方面進行評估。
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建構這個專門的“互聯網資產評估體系”。目前來看,這只是一個全新的命題,需要引起各方的關注和探討,包括會計部門、企業、主管部門、金融機構、法律法規部門以及提供互聯網服務的第三方機構。
根據國際上的會計準則,在核算網絡資產成本的時候,要求會計部門必須將網絡資產與企業的其他經營活動區分開來,甚至在一個網站的研究與開發階段的成本,開發階段網站的內容成本和結構成本,也要進行嚴格區分。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核算出網絡資產的全部成本。這個“嚴格區分”的原則顯然在構建“互聯網資產”評估體系時是適用的。
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合伙人洪衛認為,單獨的“互聯網資產”評估體系的構建,將會是非常有難度的新命題,至少不是單獨的會計部門所能完成的事情,需要建立一套系統的協作與聯盟機制。比如,今后當企業發生資產評估時候,可能要邀請類似中國萬網這樣的負責域名建站互聯網應用服務的機構來提供依據,確認成本。然而,他也表示,他會非常支持這個新命題。
相信,隨著“互聯網資產”在企業資產中比重的日益加大,以及我國產業結構越來越多的向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服務產業的轉型升級,這將成為不得不正視的命題。這個命題將在會計界的相關實踐和探索中,得到妥善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