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資助課題(課題號:07YB032)
[摘 要] 響應湖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號召,對湖南省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做了專題調研,運用“彎道超車”這一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后發趕超、科學跨越的經濟社會發展理論,構建體育產業發展新模式,為湖南省體育產業經濟健康發展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關鍵詞] 湖南 體育產業 彎道超車 經濟發展
當前,歷史上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正給我國經濟帶來嚴重的沖擊。針對這種嚴峻的經濟形勢,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春賢同志在2008年12月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及后來的多次重要講話中強調指出,經濟的波動調整期蘊涵著后發趕超的良好機遇,湖南省各項工作都要運用“彎道超車”效應,實現富民強省的科學跨越。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體育產業無疑是最具活力和發展前景的產業之一。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東部地區發展嚴重受阻,這對于主要面向國內市場的中西部地區無疑是一個實現趕超的絕好機會。就體育產業而言,實現趕超,有機遇也有挑戰。作為“朝陽產業”的體育產業是各地區進行產業結構升級的共同方向之一,東部地區在體育產業的市場化運作基礎、水平、經驗方面都更具優勢。充分挖掘湖南省體育產業發展的自身優勢,創新湖南體育產業經濟發展模式,就成了湖南體育產業實現“彎道超車”科學跨越式發展的關鍵。
一、“彎道超車”理論
今年以來,當金融危機在全球肆虐蔓延的時候,一些省份相繼提出“彎道超車”的發展戰略。將競技賽車的黃金定律——“彎道超車”用于描述地區經濟發展,是個很形象的比喻,一時“彎道超車”這一賽車場上的專用詞,迅速飆升為輿論和社會關注的熱門詞語,成了不少地區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在交通法規中,彎道超車是禁止的。但在競技體育賽車中,“彎道超車”是受到鼓勵的。競技賽車規則不僅允許車手在直線道路超車,也允許車手在彎道上超車。在賽車實踐中,由于賽車馬力相當,直道上大家開同樣的速度,車手很難在直線道路超越對手,優秀車手往往更多地利用自己的綜合優勢,選擇在彎道超車而取勝,因為這時一般要減速才能順利通過,誰的技術好,膽量大,誰就能超越別人。認為經濟的波動調整期,可以看成是經濟的“彎道”期,各經濟體或企業可以利用這一時期進行調整,特別是進行生產要素的重組,推進產業結構、企業結構的分化。利用存在的后發趕超的潛力——“后發優勢”,借鑒先行者的經驗,避免不必要的彎路;吸收和引進先進者的技術開發成果,實現跳躍式的技術進步;少受已有投入形成的沉淀成本的影響,使用最新技術和形成最先進的產業,等等。這樣,危機之后,就可以出現規模較大、國際競爭力較強的經濟體或大型企業。這一理論是湖南省自2008年以來開展“堅持科學發展、加快富民強省”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的理論結晶。可以說,“彎道超車”是一個符合科學發展觀理論實質的后發趕超、科學跨越的經濟社會發展理論。
充分理解和利用“彎道超車”這一源自競技體育的經濟社會發展理論, 在這一經濟社會發展的“彎道”期,促進湖南體育產業經濟 “彎道超車”發展,促使湖南的群眾體育、競技體育,以及體育產業等方面實現科學跨越與崛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生活的需要,為全面建設小康湖南和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二、湖南體育產業發展現狀
1.湖南體育健身休閑娛樂業平穩。湖南省的市場規模與全國經濟發達的省市相比差距不大,湖南省的休閑娛樂場所在全國是名列前茅,基本上檔次的星級賓館都有娛樂健身場地,經營收入估算保守的在10個億左右。
2.湖南體育彩票業發展快速。湖南省積極探索體育彩票的發行機制創新,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大了發行力度,彩票發行走在全國的先進行列,體育彩票發行量連續三年超過10億元,省、市、縣區三級獲得彩票公益金逐年增長。
3.湖南體育文化業發展領先。《體壇周報》高居全國體育類報刊榜首,躋身于全國地方報業百強之列。包括3報6刊,發行量已經過億,是湖南擁有報刊最多的媒體,并將涉足非體育領域,謀求跨媒體式的立體發展格局。被湖南省委樹立為全省文化產業的先進典型,受到中宣部的高度評價。
4.湖南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發展初具規模。湖南省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已初步形成:以每年各項目全國性競技體育比賽,吸引了大批體育愛好者、球迷的參與;以商業形式舉行的各種體育競賽,招商引資、活躍體育文化齊頭并進,如鳳凰圍棋賽、岳陽龍舟賽、國家隊與世界明星乒乓球對抗賽等。
5.湖南省體育用品制造與銷售業發展滯后。湖南省體育用品生產制造業幾近空白。而湖南省的體育用品銷售市場是長沙市體育館路體育用品商業一條街和株洲蘆淞市場。
6.湖南體育旅游發展不容樂觀。湖南省有旅行社200多家,以經營體育旅游為特色的項目的旅行社很少,僅有隸屬湖南省體育局的體育產業開發中心體育旅行社。
7.市場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程度還不高。目前關于體育市場的管理尚缺乏高層次立法,湖南省專門針對體育產業發展制定的法規僅有《關于加快全省體育產業發展的決定》(湘體字2002(14號),同時尚未普遍建立行業管理標準。
8.科技創新能力差,技術含量低,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以傳統的加工制造業為主,新型產業和高科技產品極少,科技含量低、創新能力差,很難占到市場份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難免被擠壓和淘汰;設備簡陋,工藝簡單,產品單一,多年不變;產品質量不高,附加值低,難以形成自己的品牌。
三、湖南體育產業經濟發展“彎道超車”新模式
1.高水平的體育經紀人隊伍是湖南省體育產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首要條件。既熟悉國際體育商務規則又能駕馭國內體育市場的高級體育經紀人才對于體育產業發展及其創新極其重要性,所以,應把加大體育經紀人隊伍、體育經紀公司、體育管理人才培育力度作為湖南體育產業趕超的重中之重。
2.體育產業發展應堅持“體育是體育產業之本”。要形成以競技體育為主,其他如休閑體育、大眾體育、特色體育、傳統體育、體育表演、體育娛樂齊頭并進的發展局面。在實現該省體育產業趕超戰略時,必須堅持以“體”為本,在繼續夯實傳統競技項目優勢的同時,加快發展聯賽項目和高端休閑體育項目。
3.強化湖南媒體媒介產業優勢,促進體育產業發展。體育賽事、體育新聞的消費都離不開媒體,在體育產業的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宣傳和溝通作用。媒體、媒介是湖南的優勢,惟一可以與中央電視臺抗衡的地方電視媒體“電視湘軍”應該在湖南體育產業發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體育產業應借助傳媒業這一“孿生兄弟”,以與體育有關的頻道和欄目為載體,加大宣傳和造勢,實現快速騰飛。
4.湖南體育產業的“彎道超車”戰略應該走合作發展之路。我們要抓住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契機,以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引進國內外知名體育用品制造廠家品牌和人才等資源,全面開放體育產業市場,吸引國內外民間資本參與體育產業的建設,加大對體育用品制造業的扶持力度,盡快扭轉湖南省體育用品制造業和體育產業相關設施建設落后局面。
5.優化環境,刺激消費需求,提高體育消費總量。加快湖南的三化進程,以城市為中心,逐步向農村輻射來發展體育消費,加大市場開發,加大政府的投入,并制定相應法規刺激體育消費,提高體育營銷水平,促進消費觀念轉變。大力發展體育中介市場,因為體育中介連接體育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體育中介能使體育市場充滿活力。
6.建立建全以“引導、支持、保護、調控”的管理職能體系。進一步加強體育產業發展的法制化建設,建立健全體育市場管理的相關法規,完善體育產業政策。建立體育產業發展業的投資政策、低息貸款或貼息政策。明確劃分體育市場的管理權限,完善和統一管理程序,體育行政部門要對其進行監督、指導和檢查,履行體育法規給予的職能。
7.加強網絡和基地建設,注重運營機制改革和經濟效益的增長。在全省建立若干個體育產業發展的基地,以體育用品博覽會帶動湖南體育用品的生產和銷售。整合所有的場館設施,建立各城市甚至社區游泳中心、羽毛球中心、網球中心、籃球中心、健身操中心、乒乓球中心、民族體育中心等群眾性健身中心。
8.將體育產業納入國民經濟的總體發展格局。加強從事體育競賽、體育表演的聯系、組織、管理、運作,以及無形資產的開發、經營。以體育產業帶動包括旅游業、服裝業、建材業、機械業、交通業和通信業等關聯產業發展,把體育產業的發展納入到全省國民經濟總體發展的格局中去。
參考文獻:
[1]郭明方 周克臣等:湖南省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6(1):8-11
[2]劉新光:建設湖南體育產業核心競爭力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4-5
[3]陳文勝 譚曄茗:湖南體育產業發展的問題及對策[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6,(1):51-53
[4]涂日升:關于體育產業的一些思考[J].企業經濟, 2003,(7): 59-60
[5]陳玉清 李漢超:入世后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4, (4): 17-19
[6]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體育產業現狀、趨勢與對策[C].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