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形式,但是大多數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步入了誤區,沒有正確地認識并引導企業文化健康發展。本文針對民營中小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 民營企業 企業文化 文化創新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反映企業的軟實力。企業文化的發展和創新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保證。企業文化創新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構成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關鍵支撐點。目前,我國大多數民營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還處在自發的企業文化管理階段?,F有的貫穿于企業經營的價值理念,許多是在長期經營中自發地、無意識地積累而形成的,帶有濃厚的經驗色彩,零碎而不穩定。企業文化的層次偏低,難以支撐企業長期快速的發展。企業文化的形成源——企業家文化仍然停留在傳統階段,未能自我進行理念、境界方面的根本革命,阻礙了企業文化向高層次的飛躍。
實踐證明,企業家的理念和價值觀念決定著企業文化的發展方向及所處的層次,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最關鍵要素。然而,目前在我國民營中小企業中,許多企業家的理念與價值觀念卻只限于經濟方面,只有較低層次的經濟理念、經濟價值觀念,沒能發展到高層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價值觀念。
一、民營中小企業創新企業文化的必要性
同在—種社會環境下發展,為什么有些企業在競爭中敗下陣來,有些企業重新煥發生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關鍵點就在于它們不能嚴肅地對待企業文化,不重視企業文化的創新。
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中最持久的驅動力和約束力,是企業的凝聚劑。很多經驗已經證明,優秀而成功的公司都有強有力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取之不盡的“經營資源”,是在以往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的只有本企業特點的精神風貌和經營哲學。同其他事物一樣,企業文化也具有動態性,一個企業,如果他的企業文化長期保持在同一狀態,那么它的生機也就沒有了。如果它的企業文化發生退化,那證明它正在走向死亡。企業文化的動態性客觀上要求人們在動態中把握和駕馭它,就是要求人們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企業文化,促使它不斷更新,企業文化需要不斷創新。
企業的經營理念需要不斷創新,不能適時變動的經營理念是無法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的;企業制度需要不斷創新,企業制度是企業文化的直接反映,隨著環境的發展變化,它也需要不斷創新,否則,它將成為企業向前發展的阻力;企業形象也需要不斷創新,企業形象是企業文化的表現形式,是企業精神、員工素質、品牌戰略、發展戰略、和企業信譽等的有機結合,因此企業形象的創新也是絕對不容忽視的。
二、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在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在現階段,雖然大多數民營企業家、老板開始注意到企業文化的重要作用,并著手建立具有本公司特色的企業文化,以增強本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但是在建設企業文化過程中暴露出諸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追求企業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業文化的內涵。我們經常看到的都是諸如“奮進”、“創新”此類的詞語。這些標語只是被企業貼在顯眼的位置,卻沒有寫入員工的心里,更沒有溶入到員工的行動中。而企業員工的外在形象、豪言壯語和文體活動等也不過是企業文化的表象而已。只有表層的形式而未表現出內在價值與理念,那么這樣的企業文化就沒有意義而言,是難以持續的,不能形成文化推動力,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不了深遠的影響。民營中小企業文化普遍存在著:
1.家長制決策文化
很多企業是個人決策,一旦決策失誤,整個企業都有可能跨掉。中小企業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權力集中在個人手中,缺乏約束機制,很難做到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決策權和行政權集中在一個人手中,沒人監督,容易出現決策失誤。
2.任人為親文化
民營中小企業中往往任人唯親,難以做到人力資源優化,這種企業的重要崗位往往由家族把持,提拔人才時“血緣”高于“能力”,一些家族外的人才常常感到希望渺茫,紛紛跳槽,尤其是股權100%屬于一個家族的企業更為嚴重。
3.非信任文化
這種企業的領導人授權經常出現嚴重失誤,他們不愿意也不喜歡把權力交給家族以外的人,結果是領導整天為瑣事所纏,很少有時間來考慮戰略問題,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總之,民營中小企業中的家長制決策文化、任人唯親文化、非信任文化是自家族企業成立就形成的致命傷。因此,對于這些局限性,除了要在產權制度上有所創新外,文化建設更應該是改變這種局限性的重要方法。
三、民營中小企業創新企業文化的措施
企業文化存在于每一個企業中,不管這個企業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每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雛形,并且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文化雛形逐漸就形成企業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從而形成一種凝聚力。但是民營中小企業在文化建設和創新的方法與大型企業又截然不同,相比較之下,小企業文化建設和創新應顯得更實在、更簡單:
1.讓員工有歸屬感
從企業與員工的合同、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險理順其關系,為心理默契文化創立條件。一般民營中小企業與員工的勞動關系處理的非常不規范,在對員工的社會待遇上沒有“到位”,因此,凡是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員工的勞動合同和社會保險這“兩個利益機制”。使員工對企業有一定程度上的“歸屬感”。老板必須將他對未來的發展思路和員工進行充分溝通,也就是要員工明白企業的目標和共同的愿景。使得他們感覺到自己是和企業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2.確立企業的核心價值觀
企業核心價值觀是組織成員共同遵守的主要價值標準和基本信念,是決定組織其他一系列理念、制度和行為的核心價值觀念。組織的精神風貌、經營策略和管理模式可以隨環境而改變,但組織的核心價值觀念是長期穩定,很少改變的。作為企業的老板要不斷跟員工溝通,形式不需要太多,內容簡單明了,通過自己的行動向全體成員灌輸企業的價值觀念,并結合宣傳、獎懲不斷強化于員工心中。
3.創新制度
創新制度是企業各項創新的前提,也是一個企業前進的保障。沒有不斷創新的制度,企業文化建設就不能保證長期有效。但在我國,民營中小企業普遍不重視制度建設。一提到制度化問題,許多老板就搞不清楚本企業應該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或者,僅是涉及其中某一兩項而已,而且還支離破碎。企業制度是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甚至重于企業文化的“硬件”設施。民營中小企業更應重視建立科學完善實用的管理制度。如民主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薪酬制度等。著力構建一套能上能下的競爭機制、業績評估考核機制、通過建立操作性強的管理制度,減少管理工作中的隨意性和人為影響,使管理者和員工形成良好規范的職業習慣。
4.領導者應做企業文化創新的帶頭人
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文化是企業家經營管理理念的集中體現。為了使企業更具有競爭力,必須引導員工的行為和思維模式。領導的示范作用是企業文化創新的關鍵。尤其在新文化確立之初,他們必須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自身先表現出言行合一,員工才會口服心服。正所謂上行下效。
5.企業文化創新的關鍵是重在實施
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普遍存在著流于形式的問題。既不注重對職工的教育普及,也不注意通過加強制度建設把企業文化建設落到實處。筆者認為:應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全面推動企業文化創新。企業文化建設是全體員工的事,只有得到廣大員工的認同和支持才能順利推廣。同時,一些認識上的阻力也是在所難免的,他需要領導者有耐心、有恒心、有決心、常抓不懈,本著滴水穿石的態度,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為了有效地推動企業文化創新,還應該將其列入考核和獎勵體系。才能收到事半功輩的效果。
民營中小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只有將企業文化的內容和形式隨著企業發展和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并不斷創新企業文化,才能使企業適應社會和環境的變化而求得生存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 德:企業文化建設,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
[2]楊紅軍:非正式制度與企業文化研究,吉林大學經濟學院,2004,(12)
[3]馮德輝:現代企業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商業文化(學術版),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