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大半輩子,很多時間、精力和金錢都花在了書本上。一間面積不大的書房因為堆積如山的書而顯得局促狹小。書比較雜,生物、工程、哲學、文學、社會學、藝術,各方面的都有。除了自己所出的書保存幾冊外,藏書中最多的要數古今中外的文學書籍了。
從小就喜歡看書,但并沒有看多少課本之外的書,我小時候的讀書條件跟現在比起來,差得太多了,我讀的書很有限。那時,非常流行的一句話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種觀念流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影響也非常廣,以至于一拿起課本之外的書,父母就會說:“不許讀閑書”。
什么是閑書?
小說、連環畫冊……總之,一切和課堂學習無關的書都是閑書。現在,教育觀念已經轉變了,講究的是大課堂,生活處處皆課堂,所以很多書都在學習閱讀范圍之內。可就是這些趣味盎然的書,在我小時候卻被打入閑書甚至“禁書”之列了。那時的農村,最忌諱的,一個是閑,一個是懶。如果這兩樣沾上其一,就會被認為是不務正業。大人們一致認為,既然進了學校去讀書,就不能分心,不刻苦學功課是成不了大器的,這跟種田一個道理:人懶地就荒。
可是我還是喜歡看書,為此受了家長不少的責罵。父親的責罵多含著氣,母親更多的則是憂:家里能省吃儉用讓你上學,這已經很不容易了,為何還不把精力花在學習上呢?我很理解二老的心,但對閑書的愛卻沒有因此有絲毫的減弱。
十幾歲的時候,父母去世,家里沒有了支柱,年少的我只能到工廠里去做學徒。離開了學校,卻從來沒有失去對書的熱愛。最終使我走進大學課堂的,是讀書的欲望。幼時的嗜讀替我打下良好的基礎。工作之余,我省錢買了高中教材,自己在家里學。幾年之后,我終于步入了大學校園。
不是說父母對自己的管教不好,天下哪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只是那時他們還不理解,書有很多種,只要不讀壞書,讀書就是學習。
現在,如果你問我最后悔的是什么,我會說,是書讀得太少。因為愛書的人永遠不會嫌書讀得多,多讀一本書,就是多體驗一次人生。
飯后閑步至書店,看到那些躲在角落里啃書的“書蟲”們,我總是油然而生一種親切感,感覺就像看到幼時的我,點著蠟燭躲在桌子下面讀書,只是他們沒有我那時的惶恐和不安。我心里悄悄送他們一個祝福:讀書愉快!
孩子們,記住:世界上沒有閑書,書對于人們成長的好處是無法估量的。
最后,祝你們讀書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