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為北京城尋找一個最恰當的顏色來記錄它,沒有哪個能比“紅”更直截了當。本期城記選取了記錄京城的3張紅片子,地點是主流的,無非就是后海、國家大劇院和奧林匹克公園。但角度是非主流的,沒有標志性建筑,有的只是百態民生。正如第一個把“城記”概念引入中國的李歐梵所呈現的,為城市涂上自己的色彩,將集體記憶變成個人追懷。
01紅門后的丫頭
作者,胡柱
作者說,今年夏天拍攝于后海的這張片子,小丫頭的稚嫩與老紅門的滄桑是一種時光的穿越。看那門上寫著:“民宅,游客勿入”就知道。在滿地遺跡的后海,每一扇古老的紅門后面都塵封著一段歲月的往事。
02國家大尉院一隅
作者,胡贏
原來國家大劇院里也有這么安靜的一個地兒,京城紅色真是無處不在,就算是外部金屬質感十足的國家大劇院。內部空間依舊緋紅不改。
03地下空間
作者,王建忠
紅鼓墻!從奧運支線的奧林匹克公園站出來直奔鳥巢、水立方時,很多人都會錯過這么一個大家伙,多面大鼓造型做成的夜燈,把奧林匹克公園的地下空間染成了一大片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