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奧運會盛況空前,給我們帶來一次次的視覺震撼,全場唯一的一段獨舞《絲路》更是匯聚了億萬人的目光,看著斑斕畫卷上仙子的翩翩起舞,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劇目的首選演員,那時正靜靜地躺在醫院默默承受著無盡的痛楚。由于彩排時一秒鐘的操作失誤,使這個以超強腰背肌和控腿技術名噪業內的“古典舞皇”,從此失去了站在華麗舞臺接受萬眾矚目的機會,成為了止步輪椅的傷者。她就是國家“文華獎”和“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中國著名青年舞蹈家劉巖。
與舞結緣成就“把上舞皇”
1982年,一個可愛、漂亮的女孩出生在內蒙古呼和浩特,爺爺奶奶給這個小孫女起名為劉巖,希望她能像高山和石塊一樣堅挺、屹立不倒。父母為了培養她,3歲時就開始學習美術,小提琴,然而這一切不是她的興趣所在。直到9歲的某一天,劉巖偶然看到電視中的舞者穿著透明的紗織衣服、化著精美的妝容,和著悠揚的音樂,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和表情向觀眾訴說著舞蹈背后的情感和故事,劉巖深深地被這種高雅、曼妙的藝術所吸引。11歲時,劉巖考入了北京舞蹈學院,和別的小孩3歲開始練舞相比,9歲才接觸舞蹈的她有些“后天不足”,甚至連下腰、折腰、倒立這種最基本的動作也不會。為了學好舞蹈,讓自己快速成長起來,劉巖付出了比其他同學多十二分的努力。憑著骨子里的倔勁和拼勁,附中畢業的時候,劉巖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到舞蹈學院的中國古典舞系。
每一個舞蹈,劉巖都用心揣摩,每一次比賽,劉巖都傾盡全力地付出。19歲時,劉巖參加第三屆全國“荷花杯”舞蹈比賽,跳的是名為《胭脂扣》的舞蹈,改編自李碧華小說。在賽前的6個月里,劉巖除了吃飯、喝水、睡覺,整天泡在練功房里練舞。為了能夠更傳神的表達人物,她反復研讀李碧華的《胭脂扣》,看同名的香港電影,領會人物的心理,一次又一次試著用自己的肢體和表情表達出文中那個煙花女子的一顰一笑,流離眼神和“共赴生死”的激烈情感,最終突破了肢體的概念,每一個抬手、每一個起腳、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的連接甚至每一個呼吸,都融入到人物當中。6個月的魔鬼式訓練最終濃縮成6分鐘的凄楚唯美表演。劉巖榮獲了“荷花杯”舞蹈比賽銀獎。
從此,劉巖用她獨特的肢體語言,打動了無數熱愛舞蹈的觀眾,逐漸成為全國最年輕的“獲獎大戶”,也因腿功卓絕,被人譽為“劉一腿”和“把上舞皇”。
舞臺上永遠的A角
2008年對于劉巖這樣一個具有夢想的、有如此完美的舞蹈條件的知名舞蹈家來說,是最為幸運的一年,也是最為不幸的一年。
2008年,劉巖憑著自己的精湛舞技成為了奧運會開幕式唯一獨舞《絲路》的A角。面對這百年不遇的機會,劉巖十分珍惜,也深知責任重大。在長達數月的排練中,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劉巖都早早來到排練現場,以藝術的最高標準對待每一次排練和演出,雖然這個舞蹈只有短短不到兩分鐘,但劉巖已經練了幾百次,注重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舉手投足,細膩地表演,全身心地融入舞蹈之中。
彩排中千百次的揮汗如雨,只為奧運不足2分鐘的驚艷,可誰能想象這段不足2分鐘的舞蹈,竟會改變劉巖一生的軌跡。
2008年7月27日,距離奧運會開幕只有12天,劉巖還是早早地來到鳥巢準備,當《絲路》音樂響起時,劉巖如往常一樣翩躚出場,空中的“飛天”托在那片“電子薄紙”上,人們通過她的精彩表演穿過歲月時空,感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就在她按規定動作從“電子薄紙”上騰跳到另一個平臺時,車臺操作失誤,提前挪動了,正是這配合的一秒之差,猝不及防的劉巖從近3米高的平臺上摔了下去,當場暈厥。
第十二胸椎嚴重錯位,神經遭到嚴重損傷!這是經過6個小時的艱難手術后,醫生做出的最后診斷。雖然術后劉巖的神智還很清醒,但身下已毫無知覺。
一場意外使這個年輕的舞蹈演員錯失了萬眾矚目的機會,從此再沒有了舞臺上的輝煌,面對的只有艱難地與病魔殊死的抗爭。
笑對挫折的英雄
雖然這次意外改變了劉巖對舞臺的憧憬,更成為她內心永遠的痛,但是多年學習舞蹈磨煉出的吃苦精神和毅力,讓劉巖決定在堅持每天的康復鍛煉的同時,嘗試著而對一些曾經的回避,走出陰霾,解開心結。對于她來說,雖然每天的訓練枯燥,每天的進展緩慢,但她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從最初的不知所措,拒絕觸及一切有關舞蹈、音樂的事物,到現在開始走出封閉,找回生活。
2009年初,我們驚喜地看到劉巖在《lady》雜志中的艷麗寫真,看到了她在“華鼎之夜——第二屆中國演藝名人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發布榮譽典禮”的舞臺上綻放的燦爛笑容。在劉巖坐著接過“中國年度舞蹈最佳表現女演員”獎杯的那一刻,全場為之起立鼓掌,頒獎人張藝謀直呼她為“英雄”。而對臺下眾多關切的目光,劉巖說:“為開幕式我獻出了所有的力量,雖然那一天我沒參加演出,但我覺得那是我一生的光榮。”
劉巖,一個曾帶給大家以無限視覺夢幻的魅力舞者,將帶著她的樂觀和堅強,繼續在生命中舞動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