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的沒有賣的精,跟精明的汽車廠商和經銷商打交道,消費者既是上帝,更是弱者。但買車在大多數普通家庭里都算個事兒,怎么著也得認真對待。
面對一個個密集出爐五花八門頗具誘惑力與煽動性的汽車營銷手段,怎樣才不至于成為“人傻錢多”的冤大頭呢?只要你沉著冷靜,巧于周旋,再懷揣本刊為您準備的新購車三十六計,自當穩操勝券。
三十六計分六部分,首篇是勝戰計,
包括“欺之、分之、假借、伺機、趁勢、利用”,
總結了我方占據主動時的對策。
勝戰計第一——瞞天過海
汽車界瞞天過海應用最廣。某款車沒上市前就大加吹捧,比如耗資幾億元打造09款10款。這利用了如下心理:09款再不好也比08款強吧!但如果車輛本身不好,改款也收效甚微,只要消費者這個“天”沒被瞞住,他們就過不去銷量的“海”。
勝戰計第二——圍魏救趙
預算決定了消費者選擇車型的范圍。但錢是死的,廠商是活的;售價不重要,市場份額才重要。一些企業選擇了主攻低端、擴大市場占有率,反正先把坑占住再說。讓錢包有限的消費者先有個車開著,一來企業能借所得利潤循環發展,二來換車的期限在幾年后,也為企業發展贏得了時間。
勝戰計第三——借刀殺人
買車允許分期付款,一輛車30萬,首付9萬,其余21萬加利息可在5年內還清。而且越是高級車,按揭越劃算,因為高級車往往有免息政策。
如果您還是嫌車貸利息高,還有個法子:通過不動產抵押取得資金支付車款,把還車貸變成還房貸,因為房貸比車貸低。
勝戰計第四——以逸待勞
車市競爭激烈,經銷商為拉動銷量經常做促銷,不僅新車有,老客戶維修保養也有。比如免工時費、維修保養消費累計積分等等五花八門。不妨以逸待勞,專挑這個時候去做維修保養。
勝戰計第五——趁火打劫
用在購車上就是要選準時機下手。為了減少庫存、回籠資金,給來年新車騰出庫房空間和資金空間,或者為拿到廠商的高額返點,有些4S店寧可犧牲利潤也要沖擊銷售目標。
9、10月間經銷商會趁黃金周自駕出游高峰優惠促銷,送出的購車禮包多數都較平時更豐富實惠。另外,某一重量級新車即將上市或剛上市時,與它同一級別的競爭車型多半要在價格上做點動作。
勝戰計第六——聲東擊西
本土汽車企業收購國外汽車品牌可以看作聲東擊西。既然品質上不能對進口車構成威脅,不妨利用收購擴大知名度,其新聞價值可能遠超銷售幾萬臺車的利潤。既然“東方”不亮,那就“擊西”吧。
第二篇是敵戰計,也就是正面作戰。
購車者要善于捕捉一切有利機會,
見機行事,即本部分所講“誑之,藏之,
觀之,安之,舍之,積之”。
敵戰計第一——無中生有
除了常規稅費,維修保養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不妨整合資源,發動群眾,通過QQ群和車友會等方式,聯合起來同經銷商談判,有可能被列為集團客戶,這樣在維修保養時可能獲得工時費、配件價格等折扣。
敵戰計第二——暗度陳倉
當正面購車行不通時,巧用迂回之術,利用車商想以車抵債和債主急于收回現金的心理,接手汽車為車商還債,輕松實現迅速買車和省錢的雙重目標,可謂一箭雙雕!
敵戰計第三——隔岸觀火
隔岸觀火,顧名思義,就是坐山觀虎斗。市場重在參與,強者淘汰弱者是市場的必然,車廠為了市場份額斗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消費者不妨隔岸觀火。但此舉有可能導致壟斷聯盟的出現,可謂有利有弊。
敵戰計第四——笑里藏刀
這個容易理解,對比一下付錢前后銷售商的嘴臉就能明白。
敵戰計第五——李代桃僵
某個韓國車掛上通用標志,竟然在中國賣得火熱,其實車子質量好又何必掛別人的牌子呢?李代桃僵的例子還有好多,不用一一例舉。其實老百姓確實虛榮,私下里也有改車標的。所以百姓的虛榮心被廠家利用了,就有了汽車廠家李代桃僵的例子。
敵戰計第六——順手牽羊
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買車和保險時一定要討價還價。比如保險是必須買的,面對各路保險推銷員,不妨反復談判,擇其善者而從之,爭取利益最大化。4S店為促銷,一般有免費洗車和汽車美容一類的禮包。利用買保險的機會,省下了洗車等費用,正是順手牽羊。
第三篇即攻戰計,其核心是攻。
但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兵戰為下,心戰為上。
攻戰計第一——打草驚蛇
汽車行業常有各路傳言,有的是廠家故意放出,比如將要引進或投產某款新車,這當然很可能是假的,目的就是打草驚蛇,試探消費者和競爭對手的反應。
攻戰計第二——借尸還魂
舉個例子,捷達和桑塔納風行20年的奇跡頗令中國汽車工業汗顏,如今,一些車型借尸還魂,雖逐步取代這兩款車,卻扮演了同樣的角色。
攻戰計第三——調虎離山
有的合資車廠研發自主品牌,但一定把利潤豐厚的車型留給原品牌,于是,自主研發力量被調虎離山,研究中心轉到其他領域。
攻戰計第四——欲擒故縱
無論逛早市買菜,還是逛車市買車,假意離開、欲擒故縱都是屢試不爽的招數。
攻戰計第五——拋磚引玉
有些新品牌為擴大知名度,會對一兩款車采取平價策略。這是為了拋磚引玉,為后來者打開市場。
攻戰計第六——擒賊擒王
顧名思義,買車要找說話最管用的人。這是銷售人員的法寶之一,同樣適用于購車人。買車想省錢最好多做一項工作:熟悉并分析銷售商。找出每家經銷商在售價上說話最管用的人,以及他們是看重利潤還是看重銷量等等。這幫人手里一般有很大的優惠額度。(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