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臨,對寶寶的肌膚來說,實在是一大挑戰。因為寒冷的氣候,讓原本皮膚狀況不太好的寶寶,情形往往會更加嚴峻。因此,呵護寶寶粉嫩肌膚,是媽媽要做到的。那么,哪些皮膚問題在冬季容易出現呢?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因為過敏體質所引起的皮膚問題,是一種反復發生的瘙癢性皮膚炎,為嬰幼兒期最常見的良膚問題之一。其誘發原因有三種:遺傳性體質,干冷和溫差過大的氣候,經常接觸過敏原(如易過敏食物、粉塵等)。
表現
首先會出現紅紅的濕疹狀,皮膚表面呈現粗糙感、發紅,甚至有脫皮及千癢現象,有時也會有小水皰。1歲以下好發于臉頰;1~2歲時,這種現象會延伸到四肢外側;2~3歲之后,則會出現在關節彎曲處。
護理對策
1 降低洗澡水溫度。洗澡水的溫度不要太高,以不超過39℃為好,建議使用寶寶專用的沐浴露,不要使用成人沐浴露或肥皂,以免寶寶皮膚表面原有的天然油脂和保護層都被洗掉。
2 穿著棉質衣物。為了避免較硬衣料摩擦皮膚受到刺激,寶寶穿著衣物應以吸汗透氣的純棉布料為主。
3 增加居家環境的濕度。冬季無論是使用空調、暖氣,都會使室內空氣變干燥,應適當開加濕氣或濕布擦地,以增加空氣的濕度。
4 將寶寶的指甲剪短。由于感覺癢,寶寶可能會用手去搔抓發癢處,為避免皮膚一再受到刺激而發炎甚至是細菌感染,最好將寶寶的指甲剪短。
凍瘡
凍瘡是皮膚過度暴露于寒冷或潮濕環境所致,多發于冬季及早春季節,常見于寶寶的手指、足趾、耳廓、足跟等部位。當天氣寒冷,寶寶穿得不夠多,在室外玩耍的時間又很長,襪子、鞋、手套打濕了沒有及時更換,衣服、鞋太緊導致血液循環不暢時,就容易患上凍瘡。
表現
被凍傷的部位一開始充血發紅,形成暗紅色的斑,并伴有腫脹、疼痛、發癢,尤其是一遇到熱時,又癢又脹十分不舒服。如果未能及時控制病變,暗紅色的斑逐漸變暗紫色,腫脹更為明顯,嚴重者出現水皰。水皰可能會破潰,形成潰瘍面,這時疼痛加重。通常,凍瘡會愈合得很慢,一直等到天氣暖和時才能好轉。
護理對策
如果已經有凍瘡了,可用大蔥的根煮水擦洗凍處,邊洗邊按摩,然后涂上凍瘡膏。假如局部皮呋破潰,要帶寶寶去醫院皮膚科診治并處理,以免發生感染。
預防方法
1 盡量避免讓寶寶食用或接觸到過敏原,比如海鮮、堅果類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居家環境如塵螨、蟑螂、寵物毛屑、室內的花粉等。
2 洗臉或洗澡過后,用嬰兒專用護膚品,每天多次的薄涂,為寶寶皮膚保濕。
預防方法
1 適當穿衣,注意隨天氣改變而隨時增添衣服。冬天要給寶寶準備好出門穿的棉衣、手套、帽子和厚襪。但不能穿太緊,過緊的衣物會壓迫血管,影響血液循環,而且不利寶寶活動,易導致寶寶出現凍瘡。
2 吃飽肚子。寶寶身體產熱需要食物供給能量,冬天需要熱量較多,因此,外出活動前要讓寶寶吃飽。
3 適量運動。寶寶外出要有適量運動,如小跑、快步走、爬梯子、玩球等,即使是剛剛會站立的小寶寶,也不要老抱著,應該把他放在地上,大人雙手托在寶寶腋下,讓寶寶跳一跳、蹦一蹦。寶寶戶外運動能產熱,運動后如出汗一定要檫干,回家后及時更換汗濕的鞋襪。
4 不要在室外玩得時間過長。寒冷的時候勿讓寶寶在戶外玩耍時間過長,一般30分鐘到1個小時就可以了,也不要玩久坐不動的游戲。在室外經常按摩手,腳、面部、耳朵。
5 以前發生過凍瘡的寶寶,入冬后更要提早及時防護、保暖。
皸裂
皸裂是寶寶在冬季節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寶寶皮膚無論在功能上或結構上都與成人有很大差別,顯得特別嬌氣敏感,易受刺激和感染。
隨著氣溫的下降,濕度也在相應下降,空氣中水分漸漸地減少,因而使人體皮膚的血液循環變得較差,加上寶寶皮膚柔軟薄弱脂質少,皮下水分又容易流失,所以抵抗力弱。皮膚黏膜尤其是口唇、口角、小臉蛋、背部、臀部及小腿外側的皮膚很容易發干爆皮或裂開,需要媽媽格外地精心護理。
表現
皸裂一般表現為手、足、臉部皮膚干燥,增厚,還有脫皮的現象。寶寶的皮膚在順皮紋的方向會出現一些裂口,其深淺、長短不一,經常伴隨有出血和觸痛,嚴重地影響著寶寶的正常學習和運動。皸裂的皮膚往往較為疼痛。
護理對策
如果皸裂不嚴重,只需給寶寶涂上保濕的潤膚霜就可以了;如果寶寶已經發生了皸裂,媽媽可以將寶寶的手和足浸泡于熱水中10~20分鐘,待角質層泡軟(常說的泡白了),涂上一些脲素軟膏或水楊酸軟膏,再用保鮮膜制成手套封包一小時后再取掉,每晚一次,效果比較好。如果比較嚴重,可以帶寶寶去看皮膚科。
預防方法
1 寶寶洗完手和臉以后,一定要趕快擦干,馬上涂護膚霜,避免冷風直吹,這樣才能保護皮膚不受傷害。
2 在風沙較大或較冷的天氣里,盡量少帶寶寶外出,即使外出,也要保護好手、腳、臉。
3 寶寶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B,致使營養不平衡也是引起皮膚皸裂的原因。因此,媽媽要保證寶寶的營養均衡,要多吃雞蛋黃、肝、牛奶、豆類、胡蘿卜等含維生素A、維生素B的食物。
4 寶寶所處的環境也要保持空氣的新鮮和濕潤,這樣有利于寶寶恢復。
5 冬季要盡量少讓寶寶玩冷水、沙土。
6 在外玩耍時,要注意給寶寶戴好手套,避免受過冷空氣的刺激;洗手時不要用肥皂,而應用專門的嬰兒皂或是含有蜂蜜、牛奶成分的香皂。平時要多用溫水泡手,外擦凡士林乳劑或防裂膏。
7 日常生活中要給寶寶選用兒童專用的護膚品,對于患有手足癬、濕疹的寶寶應積極治療。舌舔皮炎
冬天,嘴唇周圍很容易失水,寶寶常常覺得又干又癢,就會不自覺地用舌頭去舔,舔得嘴巴周圍都是紅紅的。其實這樣很不好,不光起不到濕潤的效果,反而使水分更容易揮發。
表現
反復用舌頭舔口唇周圍的皮膚,醫學術語叫作舌舔皮炎。經常反復的唾液浸漬,引起唇周皮膚炎癥,出現紅色小斑疹、小丘疹、皸裂,乃至皮膚有細小的脫屑,最后形成黑褐色的色素沉著。邊界清楚,形成近唇的環狀形態。由于局部皮膚感覺不適感,周而復始,造成了惡性循環,加重皮膚損害。如果舌舔偏向一側,口周黑圈就向該側擴展,好像長了尾巴一樣。
護理對策
藥物治療方面,可以選有消炎止癢作用的軟膏,每日分次涂布于皮損處,約1周左右可獲痊愈。另外,還可內服一些清熱解毒的小中藥,如小兒清熱解毒口服液及導滯丸(丹)等。
預防方法
1 讓寶寶多喝水,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少吃油炸和刺激性食物,以免體內生熱導致嘴唇干裂。
2 媽媽要避免寶寶舔吮口唇的動作,糾正寶寶舌舔的不良習慣。
3 吃完飯以后和入睡之前,可以給寶寶口周涂上一層潤膚油,嘴唇涂兒童專用潤唇膏,以保護嘴唇的濕潤,減少口周的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