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東西不應該瞬間即逝,我們應該把他們留下來,而手中的畫筆,只是其中的一種。希望能讓更多的大,小讀者在這里看到美麗、純真和善良。”
大師之路
Cicely MaryBarker(1895年~1973年)是英國著名的女畫家,她筆下的花仙讓無數人為之傾倒。
Cicely Mary Barker出生于英國倫敦附近的Croydon。兒時的她因身體不好無法上學,只能在家接受所有的教育,并通過閱讀和繪畫消磨大部分時間。1908年Cicely13歲時,Cicely的父親參加了Croydon藝術社團,她也因此學習了專業的藝術課程。童年時,Cicely非常喜歡Kate Greenaway插畫中的仙女,喜歡畫精靈花仙。Cicely15歲時,她繪制了六張一套的明信片被出版商采納,隨后她為Raphael Tuck繪制更多的明信片。翌年,她贏得了Oroydon Art Society的明信片次獎并且成為該會的終生會員同時也是最年輕的會員。她加入拉飛爾前派,Pre-Raphaelite,象征主義最早的流派之一)運動,并且開始從大自然、花園與她姐姐經營的幼稚園審取材,創作出她最著名的[FIower Fairies],第一本書《Flower Fairies of the Spring》出版于1923年,并獲得回響,此后又出版了7本,內容包含詩歌與圖畫,成為童書中的經典作品。她書中的花仙是一群有著各色蝴蝶翅膀的人間兒童,帶著笑意在花叢中嬉戲。無論畫的是哪個季節,畫面色彩總是帶著日氣的暖色調,一如深藏人心的美好傳說。因為她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她也參加一些共濟會、姐妹會,并奉獻她的才能為這些團體繪制以耶穌為主題的圖書以籌募經費。她持續創作直到視力衰退,最后在1973年2月16日去逝。
現在,除了印刷品外,Cicely的小花仙還被制作成各種禮品像框、瓷偶、水晶球等擺件。花仙圖案也在DIY的立體紙雕和十字繡等出現。
閱讀經典《百日草仙子取名的故事》
一個小仙子渴望擁有屬于自己的花,這樣她才能成為真正的花仙子。在好心的板栗仙子的指引下,這個失落的小仙子很快就找到了成為花仙子的方法,那就是:第一要學會跳舞,第二要學會用畫板縫制仙子衣服,第三有些難度,要學會照料植物和花朵。只要學會了這些,花仙子中最年長,最有智慧的野薔薇仙子就會授予她一朵花,達成她成為仙子的愿望。
于是,小仙子悄悄飛到斗萊仙子住的地方,斗萊仙子正在教她的朋友跳舞呢。小仙子不想打擾她們,只是用心記下每個舞步。
小仙子飛到了艾菊的住處,艾菊仙子是花仙子中手藝最棒的裁縫,她正在用花瓣縫制一件黃色的禮服。小仙子聚精會神地看著艾菊的手法,不一會兒她就學會了所有的精細針法。
終于,小仙子要開始學習最重要的知識了一怎樣照顧植物!熱心的雪莉罌粟仙子又教給了她最棒的、最細致的技法……于是,準備充分的小仙子終獲野薔薇仙子的認可,成為花仙子國度中的一員,她的名字就叫“百日草”。
媽媽讀吧 梔子花開說《花仙子的故事》:
雖然在很早之前就看過《花仙子》的外版圖書,心中早已被精美的畫面所折服,《花仙子》帶給作為家長的我,用“太美了”來形容似乎顯得蒼白單調,我想用“視覺震撼和心靈撞擊”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想來對于培養、熏陶寶寶的審美情趣會起到不小的作用吧。而小巧的開本,又很適合小朋友自己拿著閱讀。
諾涵媽媽說《花仙子的故事》:
給諾涵買過的書按單冊來說應該不少于百冊了,我沒見過她出門還主動要帶書的,但就是在給她《花仙子》的第二天,她去上跆拳道回來,我遠遠的看到她手上拿著個像cD盒的東西,走近了,才發現她居然帶著《花仙子》中的《蝴蝶仙子的新朋友》。因為沒跟著她上課,不知道她課間休息到底看沒看,但我想她把書在同學面前拿出來應該是很受歡迎,也很拉風,呵呵。
咔哇媽媽說《花仙子益智游戲書》:
一套極美麗的讓寶寶動手動腦的游戲書,雖然這類書市面上不少,但還是花仙子更有號召力,寶寶在黏貼畫、換衣服、做面具的同時,也可以愉悅身心,我自己都喜歡得不得了。
艾米媽媽說《花仙子益智游戲書》:
前段時間買來了暢銷世界的《花仙子的故事》系列畫本,艾米喜歡得連睡覺都要抱著。不過艾米最喜歡其中的娃娃仙子了,不僅因為娃娃仙子長得可愛,還因為娃娃仙子和她一樣愛許愿!后來又看到這套《花仙子的故事》系列繪本的衍生產品,書中內容涉及了關于花草、大自然的科普知識,以及繪畫、貼紙、面具、換裝等兒童手工益智游戲,寶寶可以邊玩邊動腦。書中的小仙子個個棚棚如生,維多利亞時代經典插畫家的畫功真是超凡脫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