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口水、牙齦發炎、易怒、煩躁——照看過嬰兒的人對于出牙期的這些癥狀都非常熟悉。出牙是指第一批20顆牙齒(稱為乳齒或乳牙)從牙齦表面冒出的過程。
寶寶出牙的時間
當寶寶出生時,小小的乳牙就已經存在于頜骨內,并開始發育。寶寶平均約6個月大時從下腭的大門牙(醫學上叫“切牙”)開始長牙,但也可能提早到3、4個月或延后到11、12個月,通常前牙會有前后6個月的差異,后牙的差異甚至可達一年。但這些都是正常的,媽媽都無須驚訝或擔心。因為出牙的時間和寶寶的營養狀況以及遺傳因素部有很大的關系。大約到了寶寶2歲半時便長滿完整的20顆乳牙。乳牙早萌有的新生兒生后不久就有牙齒萌出,醫學上稱為“乳牙早萌”。這種牙由于發育不全,極易松動,有脫落被吸入氣管的危險,因此如果寶寶有多個乳牙過早萌出,應到醫院檢查。
乳牙晚萌如果寶寶年齡超過1周歲或長期不長第一顆乳牙時,就應考慮到有無全身疾病的影響或患有先天性無牙畸形,需要到醫院照×線片查明原因。
出牙期的“怪情緒”
所有乳牙出牙或者“破齦而出”的過程,對于寶寶來說都會有一定痛苦。牙齒從敏感的牙齦黏膜鉆出時會產生疼痛,寶寶很可能會煩躁不安、脾氣暴躁。
但寶寶對出牙的反應也不完全相同。有些嬰兒可能連一聲啼哭都沒有就輕松度過了出牙期,也有些嬰兒每出一顆牙都要大鬧一場。出牙時間的長短也千差萬別。有些乳牙只需幾小時就能從牙齦冒出。而其他一些情況下,小小的乳牙可能要花上幾天才能冒出。
寶寶處于出牙期的癥狀常常包括易發脾氣、流口水、咬東西、哭鬧、牙齦紅腫、食欲下降和難以入睡。此外,一些寶寶還會因為睡液性質和數量產生變化而導致胃腸反應,引發嘔吐和輕微的腹瀉。此外,還有一些寶寶則會因為唾液與面頰、下腭、頸部和胸部的皮膚接觸,而導致這些部位出現微腫的紅色皮疹。有時,出牙還會導致寶寶低燒、充血和用力拉扯耳朵(通常類似中耳炎的反應)。對于處于出牙期的寶寶來說,所有的這些“怪情緒”和癥狀都屬正常范圍。但是如果媽媽非常擔心,當然也可以咨詢兒科醫師,以確定寶寶健康無恙。
寶寶出牙的順序
寶寶的20顆乳牙的萌出是有順序的,雖然不一定一成不變,但是也可以作為參照的依據,原則上是左右對稱,其中上下腭的第一臼齒,和上下腭犬齒的萌牙時間則約略相當。
出牙期的小“情況”
通常都會出現的情況:
流口水正常現象不用擔心。通常到寶寶1周歲左右,隨著口控深度逐漸增加,吞咽功能完善,流口水的現象就會慢慢消失。
媽媽要注意的事唾液會對寶寶嬌嫩的皮膚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媽媽最好用柔軟的棉布及時幫寶寶擦干凈口水,擦的時候動作一定要輕柔,否則容易擦破皮膚引起感染。如果流口水的地方有發紅現象,可涂抹點收斂作用的藥膏,如果皮膚已經有點潰爛,則不宜自己用藥,一定要去醫院看醫生。
出牙寶寶的營養和飲食
寶寶一旦開始長牙,便應該逐步增加輔食稠度和品種,含較大顆粒的食物有助于咀嚼能力和牙齒即將萌出,從4個月開始,逐漸添加蛋黃、果泥等輔食。8個月左右的寶寶,制作的輔食可由泥狀變成碎末狀。1歲左右的寶寶,制作的輔食就可以是小丁或小塊了。
Tips:寶寶長牙期補充營養關鍵詞:鈣、磷、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
如何保護寶寶的牙齒
出牙前的保護
方法:寶寶長牙前或者乳牙剛萌出的時候,父母可以在喂奶后或睡覺之前用溫熱水浸濕的消毒紗布卷在手指上,輕擦寶寶口腔各部分黏膜和牙床,以去掉殘留在口腔內的乳凝塊。
好處,能促進小兒口腔黏膜、頜骨的生長發育,增強抗病能力。出牙期的保護
方法:很多正在出牙的寶寶都喜歡亂咬東西,媽媽的乳頭、奶嘴、自己的手指、小衣服等等,這是由于牙齒萌出時,刺激牙齦充血、水腫,寶寶總有牙床發癢等不適感所致。因此家長可以給予寶寶一些適合咬合的輔助物品,如嬰兒專用的磨牙棒、磨牙餅干、牙咬膠等。但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些物品必須是安全材質、大小適中、軟硬適度、顏色不脫落的,這樣才可以既保證寶寶牙床及牙齒的需要,又不至于有誤吞和中毒的危險。另外,寶寶的咬合物品必須經常清洗,就像對待潔牙工作一樣重要。
好處,適度的磨牙可以緩解寶寶因為出牙而造成的牙床不適,還可以幫助出牙整齊。但由于此時寶寶的牙根還未長好,因此不要讓寶寶經常咬太硬的東西,避免使牙齒受傷或神經受損等。
此外,在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之后到滿1歲之前,即便寶寶的牙齒沒有任何問題,也建議家長帶寶寶去看第一次牙醫,并養成定期復診檢查的習慣,因為很多牙齒問題需要長期追蹤。另外,在寶寶滿1歲之后,也建議至少每半年為寶寶做一次口腔的例行及追蹤檢查。
當心誤區
平躺喝奶:當寶寶拿著奶瓶平躺喝奶時,下頜必然要前伸才能叼住奶嘴,養成習慣就會造成整個下頜突出,下牙畸形。如果寶寶經常含著奶嘴睡著,牙齒被浸泡在奶液中,使口腔內的細菌大量繁殖,久而久之就會造成齲齒。
叼手指頭或叼一些玩具:很多寶寶都有吮手指的習慣,但3歲以后就要改變這個毛病,因為這容易造成牙齒明顯的錯合畸形,上下牙不能正常咬合,甚至造成整個上下頜的前凸。
用一側咀嚼:寶寶嚼東西時老用一側牙齒,日久就會造成整個面形偏歪,這對整個面形影響是非常大的,而且長大后做矯正也比較難。
剔牙:寶寶的牙齒間隙相當緊密,但乳牙沒有全長出來時會有空隙。牙縫有東西一定不要用牙簽剔,而要用牙刷輕輕刷出來。否則,牙縫會慢慢變寬,食物殘渣更容易嵌進去并在里面發酵,造成牙齦發炎。
乳牙受損:當寶寶乳牙出現受損的情況時,就必須采取適當的治療措施。齲洞一旦形成就不會自愈。劇烈牙疼妨礙進食,影響攝取足夠營養。如果單側乳牙齲壞,偏側咀嚼會造成面部發育不對稱。乳牙過早缺失,可引起恒牙錯位萌出或埋伏阻生等。
出牙期的口腔清潔
母乳或者配方乳中含有乳糖和碳水化合物,是細菌存活的能量來源,所以不要以為小寶寶就不用刷牙。
清潔工具:潔牙工具仍可延續未長牙時使用的紗布、紗布巾、棉簽或海綿棒,也可以開始選擇合適的乳牙刷,刷頭要夠小,刷毛要夠軟。市場上也有專門的指套牙刷,也可以用來清潔牙齒。
清潔時間 每次喂養完畢都要為寶寶清潔口腔或者讓寶寶漱口,每天早晚清潔一定要非常認真仔細,尤其是晚上臨睡前那一次清潔。
清潔姿勢,媽媽坐在椅子上,把寶寶抱在腿上,讓寶寶的頭稍微往后仰,用干凈的紗布蘸點清水輕輕擦拭寶寶的牙齦跟長出來的牙齒。
小竅門緩解出牙不適
雖然媽媽已經了解寶寶所受的痛苦屬于正常情況,但這并不表示你只能眼睜睜看著寶寶受苦。因此試試以下這些建議,它們有助于減輕寶寶在出牙期的不適。
減輕寶寶出牙期不適的小竅門:
按摩牙齦適度按摩牙齦有助于緩解寶寶出牙的疼痛。按摩前媽媽要先將手指清洗干凈,按摩時手指的動作一定要輕柔。通常1根手指就可以。每次按摩時間不超過5分鐘。
冷敷牙齦讓寶寶嚼些清涼的東西不僅有助于舒緩發炎的牙齦,還能轉移寶寶注意力的功效。冰涼的毛巾或冰鎮橡皮奶嘴都能起到作用,不過一些美味可口的東西,如冰香蕉或冷胡蘿卜,可能會吸引寶寶更長的時間。
如果是夏天,媽媽也可以考慮讓寶寶吮吸冰塊,暫時緩解長牙帶來的不適。但冰塊必須用潔凈的棉紗布包住,且必須隨時看著寶寶,以防寶寶試圖吞下冰塊而導致窒息。如果寶寶太小,媽媽還必須幫寶寶拿著。
巧用奶瓶在奶瓶中注入水或果汁,然后倒置奶瓶,使液體流入奶糖,將奶瓶放入冰箱,保持倒置方式,直至液體凍結。寶寶會非常高興地咬奶瓶的凍奶嘴。記得要不時查看奶嘴,以確保它完好無損。
磨牙產品媽媽還可以買一些牙膠或磨牙棒之類的產品讓寶寶咬,一來可以緩解不適,二來還能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做到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