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報紙有時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有人在報紙上尋找就業信息,找到理想的工作;更有人在閱讀新聞時,從字里行間“摳”出商機,成為商業成功人士。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山圣雅倫有限公司創始人梁伯強就是其中之一。
梁伯強創業前,看過一張舊報紙,上面有一篇題為《話說指甲鉗》的文章。在這篇文章里,提到當時的一位國家領導在參加一個與輕工業有關的會議時說過的一句話:“我從來沒用過一個好的指甲鉗子。”文章還說,這位領導當時以一個剪指甲時不會讓指甲亂飛的韓國指甲鉗為例,要求輕工企業努力提高產品質量,開發新產品。就是這篇文章,讓梁伯強看到了全新的商業機會。他馬上走訪中外企業,經過反復比較,研制出一種名為“非常小器”的指甲鉗,首創性地將名片功能與剪指甲的功能有機結合。由于設計新穎,且價格適中,每個只賣3塊多錢,這種指甲鉗成為商業活動中用得最廣的禮儀產品,十分暢銷。如今,中山圣雅倫有限公司在全球指甲鉗行業中銷量排名第三。
1857年,做肉食品買賣的美國商人亞默爾從當地的晨報中讀到一條消息,說有一種瘟疫被發現,正向墨西哥蔓延。亞默爾立即預測到該種瘟疫會從與墨西哥接鄰的西部邊境加利福尼亞和德克薩斯州傳入到美國。這兩個州是美國主要的肉食品供應基地,一旦這兩個州發生瘟疫,肉價一定會猛漲。于是他動用大量資金,提前將這兩個州的大部分肉牛和生豬買下來,及時運到美國的東部地區。不久,瘟疫果然蔓延到美國的西部,政府下令禁止一切食品外運,全美肉食品價格暴漲,亞默爾在東部地區拋售預購的肉牛和生豬,凈賺了900萬美元。
1993年初,“匯源”剛剛開始投產,但沒有訂單,沒有流動資金。看到報紙上說德國即將舉辦國際食品博覽會,匯源老總朱新禮立即借款買了一張飛機票只身前往,在當地華僑的幫助下,簽下了500多萬美元的合同,并拿到了部分預付款。“遠水”解了“近渴”,此后匯源的業務源源不斷,很快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果汁生產廠家之一。
1997年,某鄉鎮企業準備轉型,可倉庫里積壓了大量的原材料銅,找了幾家同類企業,人家都不想要,如果作廢舊物品賣給回收公司,損失肯定很大。焦急萬分中,這家企業老總從報刊上看到一條信息:為迎接香港回歸,香港不少企業和機構不僅在建筑物上懸掛國旗,還在辦公桌上擺放國旗。這位企業家靈機一動,找到上海一家有國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與之合作生產擺放在桌面上的小國旗,這家鄉鎮企業負責制作銅制底座,為上海方面的國旗配套。由于找準了市場,這家鄉鎮企業很快擺脫了困境。
商機是什么?商機就是整合自己的資源使之適合需求。商機在哪里?商機就在書報的字里行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