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草藥、茶葉、絲綢、瓷器等代表中華文明的特產一直得到世界人民的認同,直到今日仍得到很多人的熱捧。而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崛起和世界影響力的增強,“中國風”再次在世界范圍內出現流行的趨勢,中國文化正越來越多地影響著世界。而中醫理論、中草藥概念、中國武術等作為中國最具有國人心智認知的優勢資源,也逐步成為各大日化企業爭奪市場份額的機會點。
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一:佰草集
近年來,隨著外資品牌的強勢擴張,依靠強大的企業實力和國內消費者的“崇洋”心理認知,他們幾乎壟斷了整個中高端化妝品市場。在國產品牌被紛紛排擠出百貨商場的大環境下,佰草集卻憑借著有中國特色的中草藥護理理念迅速突出重圍,并在中高檔化妝品市場站穩了腳跟。
佰草集通過塑造“中草藥個人護理專家”的個性品牌形象,以及對中國中醫平衡理論的詮釋和傳播,從而與市場上強勢的外資品牌做以區隔。從1998年開始,上海家化對佰草集品牌便開始了持續的投入和培育,十多年來堅持中草藥概念始終不變,因為家化人相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他們要做真正的中國品牌。佰草集于2005年開始實現收支平衡,目前佰草集不僅成為家化企業的主要盈利品牌之一,而且迅速邁上國際化之路。作為中草藥護膚的典范,佰草集無疑是最成功的一個,佰草集的成功也充分證明中國中草藥文化的巨大魅力。
案例二:云南白藥牙膏
云南白藥牙膏通過白藥產品的功能聯想將外用藥品成功延伸到牙膏產品,體現了中國中醫藥的內涵和魅力,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同。另外,其大膽、創新的價格定位,成功刷新了傳統牙膏產品的價格定位,迅速占據了高端牙膏市場。云南白藥牙膏的成功固然有營銷策略上的優勢,但國人長期以來對中醫藥的消費認知是云南白牙膏的市場支點和基礎,與其說云南白藥牙膏迅速成功的后盾是其中醫藥企業的背景支持,不如說是中國中醫藥理論的強大力量。
案例三:霸王
在競爭最激烈的洗護市場,霸王集團始終把握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中藥世家,并把傳播的核心回歸到最具本土優勢的中藥這一訴求點上,以中藥防脫洗發水取得市場突破。霸王“中藥世家”的品牌區隔,有效地規避了外資品牌的擠壓,因為中藥世家的品牌定位,外資品牌很難跟進。為取得與消費者的深入溝通,同時也為了更好地體現“中藥世家”或“漢方”的概念,霸王巨資邀請巨星成龍代言,成龍作為世界公眾所認同的中國文化的化身,他的中國功夫以及豪爽的性格更好地詮釋了“中藥世家”的品牌理念。今年,霸王又推出了“追風”品牌系列產品,仍然把中藥概念作為產品訴求點?!白凤L”品牌的前景我們不好預測,但“追風”只要追的是“中國風”,我想它仍然會有一定的生命力。
在寶潔、聯合利華近乎壟斷的洗發水市場,霸王的迅速崛起,表現出中草藥日化產品的強大生命力和市場前景。中草藥也將成為本土企業戰略資源和重要武器。隨著越來越多本土中草藥日化品牌的崛起,如可采、滇虹康王、相宜本草、十二味等,有中國特色的中草藥產品將會在日化市場上取得更為重要的地位。
綜上,以霸王、佰草集、云南白藥為代表的日化品牌的成功告訴我們,本土日化企業如果有更敏感于外資企業的市場感覺,對中國消費者進行深入的洞察,開發出更有中國特色,更具本土特點和中國文化的品牌,一定能贏得中國乃至世界消費者的青睞。
奧運會契機加速“中國風”的傳播,推動中國品牌的發展
1960年的東京奧運會后,日本文化開始被西方所接受,資生堂、嘉麗寶等承載日本文化、東方文化的品牌開始走向全球。1988年的韓國奧運會后,韓國化妝品、影視娛樂、整形美容等產業逐步被世界關注,一股“韓流”席卷整個亞洲乃至世界。如今,隨著北京奧運會的舉辦,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榮譽感空前高漲,中國印、中國結、中國紅等代表東方文化、蘊涵中華智慧的華夏圖騰廣泛傳播,全球即將刮起“中國風”。
中草藥、茶葉、絲綢、瓷器、中國字畫、詩詞等,這些中國文化符號已經成為國人及對中國文化向往的世界人認知的標志,特別是中醫與中草藥在中國流傳千年,在消費者心中已經建立了牢固認知,這是我們最大的資源,也是我們對抗外資的核心競爭力。去年下半年,上海家化邀請著名設計師對高端品牌“佰草集”進行整體形象設計,推出蘊含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新產品“太極泥”面膜,一上市即得到消費者的熱捧。佰草集還在新品包裝上導入中國印、中國瓷器等代表中國文化的標志,并成功進入法國市場。據悉,上海家化高調推出的傳承上海灘精髓,代表海派文化的奢侈品牌“雙妹”即將全面推廣。隨著中國文化的迅速傳播,中國也必將涌更多體現中華文明的高端日化品牌。
放寬視野,把握機遇
“中國風”的流行是中國日化企業前所未有的機遇,中國企業如不加快研究與推廣,市場也將會被外資品牌所搶占,如寶潔的飄柔啟用李連杰代言并引進漢方概念的產品系列,歐萊雅將羽西由大眾化妝品部轉到高檔化妝品部,并開始了針對中國本土概念產品系列的研發。
國內日化行業有太多的投機者,而對于真正有戰略眼光的企業投資者來說,從一開始就要拋開實用主義、投資回報的想法,本著對消費者的深入調查與市場趨勢的熟練把握,本著對營銷最初始的理想,即創建一個對顧客負責、對市場有益、對社會有貢獻的品牌,我想企業最終會因此而獲得更大的收益。
遙想當年,諸葛孔明羽扇輕揮,借得東風,不費吹灰之力即可大敗曹操,而這場即將刮起的“中國風”能否成為民族品牌崛起的“東風”呢?我們時刻準備著。也希望更多的本土企業能把握“中國風”的潮流與趨勢,扛起“為民族品牌崛起而戰”的大旗,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塑造出一批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