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賦有靈性的奇才畫家,一個懷有偉大胸襟的藝術名家,一個施大愛于人們的慈善家。
著名畫家吳東魁,奇才有奇事,經歷重重磨難的他,成就了如今輝煌的事業。而他又將這輝煌燦爛的事業所取得的碩果奉獻給了社會和人們,用他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的慈善愛心照亮了希望之路。
一突如其來的災難

大自然給予了人們壯美的山河。大自然同時又對人類施以無情殘酷的災難。當那一刻來臨時,她平時的溫和靜美,瞬時間變得兇猛殘暴。正如吳東魁先生親臨的那場災難一樣,就是命運咆哮的血的見證。
吳東魁先生曾在而立之年親臨了一場重大的車禍事故。那一年,正值風光尚好,牡丹旖旎,他與幾位領導人同赴山東荷澤,參加一個牡丹節。一路上,他與同行好友在車內談笑風生。突然,一聲急剎車穿入耳中,成為了這場談話的結語。當醫生確診他們無救時,一位頗有經驗的醫生發出了命令聲,將吳東魁先生送入了手術室,這場成功的手術將此次車禍中唯一幸存者的生命挽救了回來。吳東魁先生幸運地活了下來。在治療階段,他一邊為痛失好友而悲慟,一邊用他超出常人的頑強意志與病魔抗爭。也許是天妒奇才,上帝又一次考驗了先生的意志力,當他在輸血治療時,不幸被輸入含有肝炎病菌的血液。這個健壯的山東漢子體重速降至70多斤,羸弱的身軀并沒有被苦難壓倒。他用堅強忍耐的精神面對著身體的痛苦和心靈的創傷。他的身體在一天天痊愈,可是唯有他的一條腿還沒有完全愈合。他沒有想過靜養數月,而是一聽到好友有一件亟待解決的事情,懇請他去辦理時,毫不猶豫地提起行囊奔赴廣東。就是這次遠途之行帶給了他一條腿部骨折的慘痛結果。
“當災難來臨時,我沒有忘記藝術事業,是這種力量一直支撐著我克服病痛與疾苦,讓我堅持了下去。”他說道。
他的的確確是一位為人生而藝術的高尚畫家!
二養身靜心方得益
古人常云:“吉人天相,絕處逢生。”吳東魁先生身經幾番波折,倍感生命之無常、生命之可貴。他珍視生命,由內養外,調理自治,擁有了養氣靜心的保健密徑。如此定心靜氣,自然同繪畫融入一體,渾然天成了。
儒家思想所謂的養氣說、立身說,皆對藝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吳東魁先生每日早晨五點起床,迎著清晨的縷縷陽光,能看到自然界更多的奇象仙景。他每日午時小憩一會兒,以備下午有充足的精神創作和活動。他常常說:“運動是我最好的休息方式。”他每天堅持兩小時的體育鍛煉。舉重、打乒乓球等運動都是先生所喜愛的。
藝術靈感需要氧氣和陽光,那些蒙在暗室里,煙霧繚繞,對酒當歌并非是一個藝術者的生活方式,我相信那樣的情形是無法創作出好的藝術作品來的。
吳東魁先生用積極的健康生活,孜孜不倦地做著偉大的藝術事業。當他面對宣紙時,便全神貫注,以內氣入筆,凝神靜思,一氣呵成。作畫后常常是汗流浹背,令他酣暢淋漓。
三奇才與奇聞
奇才的藝術作者能創作出超凡脫俗的藝術作品.有文人曾說:“藝術的品,可稱其為品格或人格。”可見,藝術與性格是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說藝術品是作者性格的最好體現。
吳東魁先生有著直率開朗的性格,這或許就是他喜愛畫勁竹的原因吧。文湖州說:“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可以理解為吳東魁先生率直瀟灑的性情能創作出最好的勁竹來。吳東魁先生在弱冠之年就舉辦了一場個人畫展, 參展的國畫大師黃胄先生對吳東魁所畫的竹子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所畫之物,正如古人所云:”寫梅取骨,寫蘭取姿 ,寫竹直以氣勝.” 他不但創作出了自成一隅的“吳家樣花鳥畫”,而且還成為了魯西南畫派的創始者。
一言以蔽之.他擁有著頑強不屈的剛毅美,直率爽朗的親切美,豁達豪放的英雄美,縱使遇到了危難,也更能會創作出舉世佳作來。
四藝術之泉涌思潮
大地因其廣袤而容萬物,大海因其廣博而納百川。吳東魁先生視藝術為生命,他用藝術的潺潺清泉滋養著每一個擁有夢想的干涸心靈。他全情的投入于創作,力求達到完美、新意的創作效果。他那樸實的雙手付之筆端,展現出了生動的畫作,亦展現了他對藝術事業的執著和忘我精神。
他在創作閑暇之余,甚喜愛讀書。歷史、哲學、文學方面的書籍都拿來細細品讀。在平時的觀察、構思、寫生之余,來讀書拓思,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啊!一位富有學識的畫家,才得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古人云:“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看來,文學與繪畫有著如此玄妙又密切的關系呀。
五有他,就有陽光
吳東魁先生不啻將自己的藝術事業開拓創新,還將此番輝煌的事業所創造的寶貴價值貢獻于社會。他常常說:“名譽是空,干些實事才是真啊!”
近些年來,他先后捐助了13所希望小學, 為基金會、紅十字會進行捐贈,數額達千余萬元。多次拍賣高價的創作佳品所得款項又全部捐給了災區。在這次慘重的災難——5.12汶川大地震面前,他多次淚流滿頰,應邀參加了多個慈善募捐晚會,傾情捐出作品四幅,現金15萬余元。他表示計劃在汶川建兩所希望小學,為災區多做慈善義舉。讓他們走入新的家園。
為能更好的將藝術事業發揚光大,他興建了一所6000多平米的公益性藝術會館——吳東魁藝術館,這座民族風格濃郁的藝術館坐落在崇文區花市大街上。藝術館共三層有多個展廳,匯集了藝術精品,展現了人文色彩。會館免費對外開放,為各界人士提供了一個藝術交流平臺。這讓人們感受到藝術是那樣的深入民心。
吳東魁先生用他的妙筆點亮了希望之光。他在你我的眼眸中、耳畔邊,心田里。有他陪伴,藝術的邊界就會無限寬廣;有他陪伴,災難中的人們也露出了笑容;有他陪伴,漆黑的夜晚也不孤寂。
因為人們知道,有他,就有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