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北京的許多公共汽車站的燈箱廣告都換成了一幅幅以山水、花鳥為主題的國畫作品,引得路人嘖嘖稱贊。其實,這些畫作都是出自吳東魁的手筆。與一些名人買廣告牌宣傳自己及作品不同,車站燈箱上展示的作品,都是吳東魁以贊助的形式捐獻給中國書畫藝術發(fā)展基金,用以支持社會公益事業(yè)發(fā)展的。

從那些藝術作品中,人們不僅感受到了美,更感受到了藝術家的性格。羅丹說過:只有性格的力量,才能造就藝術的美。而農(nóng)村人民那種淳樸、善良、樂觀的性格都清晰地體現(xiàn)在了吳東魁的身上。
吳東魁曾經(jīng)這么說過:農(nóng)村生活給了他兩件最寶貴的財富:一個是大自然,而另一個則是苦難。至今,他還懷念大自然帶給他那人間最美的風景,感謝苦難磨練了他的堅毅性格。用他自己的話說:“從小生活在農(nóng)村,我對大自然有一種割舍不掉的愛;而苦難是人生寶貴的財富。如果沒有他的考驗,就沒有我今天的成績。”
吳東魁的性格,我們從他所收的學生身上,也能感受到一二。名揚世界的“體操王子”李寧是吳東魁的學生。他很有美術天分,曾跟隨吳東魁學習中國書畫,后來轉戰(zhàn)商場,締造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李寧”運動品牌。“一切皆有可能!”是這個品牌的理念,代表著一種一往無前的精神,和永不放棄的性格。李寧不僅象征著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還象征著改革開放30年來不屈向上、百折不回的中國精神。他從一名退役運動員,成功成為一名體育商人,這一轉變也恰恰闡釋了中國30年來的變化。
對于這個學生,吳東魁坦言,自己最欣賞的是學生身上那種“韌勁”,百折不饒。吳東魁說,當北京奧運會的奧運圣火在8月8日晚上被點燃的時候,全世界都看到了奔跑的李寧,看到了中國的體育精神。
吳東魁給筆者講述了一些關于李寧的事,1988年漢城奧運會前,李寧已經(jīng)拿過幾十次世界冠軍了,本來早就可以退役,給自己的運動生涯畫上圓滿的句號。但由于某些原因,他還是去了,結果失敗,引起軒然大波。輿論都指責他,批評他,甚至嘲諷他,說李寧平時愛唱歌啦,李寧做生意分心啦。一片罵聲中,李寧也很沮喪。反應過來后,李寧說:全國人民罵他,是應該的。“誰讓我胸前掛的是國徽呢?”李寧告訴自己,“我喝勝利的喜酒太多了,沒有喝過失敗的苦酒,其實都有好處。雖然運動生命結束了,但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還有一位叫做王福剛的學生,他求師吳東魁的事情也被美術界傳為一段佳話。
王福剛從三四歲的時候開始學習繪畫,但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六個,沒有培養(yǎng)條件,當時社會上也沒有培養(yǎng)條件,所以雖然很有天賦,卻一直進步不大。有一天,王福剛像往常一樣在公園遛彎,見一人推輛自行車,車筐里放著幾張畫。于是,王福剛上前問:“先生,我能看看你的畫嗎?”對方發(fā)問:“怎么?你是學畫的?”王福剛年輕氣盛:“我是畫畫的。”那人回答:“時間緊張,當街看吧。”王福剛打開畫作,不由驚詫,心中暗嘆畫藝高超。攜畫者就是吳東魁。當時他剛從外地進京,拿著畫作趕去《人民日報》發(fā)表。從那以后,王福剛便成了吳東魁的府上常客,并拜師學藝五年。
知道了這段“攔路拜師”的奇遇后,筆者向吳東魁求證,他聽后卻只是微微一笑,告訴筆者是有這么一件事情。他說:自己并不覺得唐突,反而很高興。一是因為王福剛雖然也是窮苦孩子出身,卻有一顆知道學習的心,這和自己當年一樣,他為之高興;二是因為他看出來王福剛得天分,遇到可塑之材,他更為之高興。
這真是應驗了那句“然則畫者,豈獨藝之乎”的古詞,其中有一個人的生命體驗在里面,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繪畫的過程是表達自我的過程。吳東魁愛畫竹,因其高節(jié),因其堅忍。他的竹,無論是亭亭玉立的水鄉(xiāng)之竹還是堅忍傲挺的山野之竹,都有其強勁的生命與性格,如其人般堅忍、高節(jié)。吳東魁以豁達的情感,豪放的個性畫出時代的精神,以神韻為魄,顯示出性格的力量美。撥動人的心弦,牽動人的情感,洋溢著感人的藝術魅力。農(nóng)家出身的吳東魁的成功,在他人看來是傳奇,而在他自己看來卻是滄桑磨難的饋禮。
“四時也有不謝之花,八節(jié)有長青之草”,中國繪畫綿延著浩蕩數(shù)千年,構建了完整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與文化理論體系,然而,看熟了陳陳相因、平凡爛熟的風格,難免會使人若有所悵。觀吳東魁豪放生動的荷花、風勢盎然的牡丹、氣韻通暢的山水、強勁傲挺的翠竹,使我仿佛看到長夜中的微亮,滿心滿眼都是感嘆和滿足。
正因為此,國畫大師范曾感慨于吳東魁的自成一家,為他題字:“大寫意畫鳥至林良為一高峰,陳淳、徐渭輩以天縱奇才開后世風氣,清初朱聳出天下之能事畢矣!齊白石接其踵,齊公既役,潘天壽、李苦禪繼之。評者有南潘北李之說。峰徒然哉:東魁有志于斯,能博采廣汲亦齊魯有人之傲也!”
(發(fā)表于《青年周末》,2009年6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