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的大國外交搞得有聲有色,與西方大國有競有合,可謂長袖善舞,但在大國關系基本底定的情況下,中國周邊的局勢反而日趨復雜:在朝鮮半島,朝鮮在退出“六方會談”后,正在加緊準備進行新的核試驗和遠程導彈試驗,這一地區的動蕩短期內難以消失,前景也令人堪憂;在東海和南海,海上領土和海洋權益爭端有所加劇,相關國家的紛爭明顯升級;在西南地區,中印領土爭端再度凸顯,印度領導人公然前往爭議地區達旺視察,印度軍隊在中印邊境積極推進戰場建設,并以極大的胃口吃下了外國的先進武器。
搞定大國仍是中國的第一要務
2001年,美國準備進攻阿富汗時,多次和中國溝通;1950年,毛澤東準備出兵朝鮮時,也派出了周恩來到蘇聯溝通。甚至朝鮮此次發射核彈,也是在幾十分鐘前把大國通通告知了一遍。大國猶如龍王爺海底的定海神針,定海神針安穩如山,其他蝦兵蟹將再怎么打怎么鬧,至少龍宮不會被掀翻。中國周邊的問題也是如此,搞定了大國,我們才有充裕的時間和周邊國家博弈。
尤其是要搞定美國!奧巴馬現在變乖了,6月份在埃及對伊斯蘭世界的和解宣言,令習慣于美國霸權作風的人耳目一新。其實還不只這些,6月3日,美國也對古巴網開一面,歡迎這位47年前被驅逐出美洲國家組織的老成員重新歸隊。前不久美國財長蓋納特跑到中國化緣,安撫中國,希望中國繼續買美國的國債,略通中文的財長還高呼中美要“同心協力”。
世界對于一個變化中的美國總是充滿期待,對奧巴馬新政更是充滿期待。奧巴馬能夠對小布什的既定路線進行了一次“反動”,這證明美國某些人吃人的游戲確實玩不下去了。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了一點,奧巴馬是美國人,而美國人從來不曾放棄自己的立場,更不會拿自己的利益進行不等價交換。美國與中國的結構性矛盾和沖突仍然存在,我們所做的就是讓這種沖突放在一個可以規避的框架內,而不是突然惡化。
與美國相比,俄羅斯就不那么容易搞定了。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有一句名言:“俄羅斯有時近東方,有時近西方,但俄羅斯就是俄羅斯”,此話形象地說出了無論俄羅斯接近東方還是西方,其目的是維護俄國家利益,至于接近誰只是手段或形式。
俄羅斯最近一口氣出售6艘基洛級潛艇、12架蘇-30戰機給越南,它并不隱晦,是為了所謂的軍事平衡。正如俄羅斯向印度出售武器要比售給中國的先進一樣,俄羅斯很在乎這種虛偽的軍事平衡。只要與中國有領土爭議的鄰國軍事力量強了,俄羅斯就可以開懷地喝伏特加了。
印度和越南在俄羅斯的眼里具有極大的戰略分量就是因為它們能夠包圍中國,干擾中國。所以俄羅斯從來都是不遺余力地滿足它們軍事上的需求。當然,我們不能由于俄羅斯玩弄一些均勢戰略就做出蠻干的架勢,就耍脾氣不和俄羅斯玩過家家了。由于俄羅斯在世界上極具戰略分量,而且它的能源和先進武器確實一定程度上能為我所用,所以我們還得好好地與俄羅斯打交道,它既然和我們虛與委蛇,我們也不能被國家友誼迷糊了。國家關系從來就是復雜的,那種高唱和平友好的單向國家友誼不僅是幼稚,更是危險的。
主權不可以談,更不可以送
中國周邊有些國家看到今天中國奉行睦鄰友好、和諧外交政策,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不愿意輕啟戰端的軟肋,就以為中國軟弱可欺,想把自己原來搶奪的地盤鞏固一下,造成既成事實。一些大國也躲在幕后煽風點火,唯恐中國周邊不亂。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與美俄等大國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中國周邊的局勢遠比它們復雜:群雄并立,犬牙交錯,牽一發動全身。中國自身當然會慎之又慎,但其他國家也不能無法無天任意胡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中國不能只滿足于獨善其身,還必須以有效、有力的手段,阻止周邊一些玩火者的危險行為。
在本世紀前20年的機遇期里,中國遭遇各種各樣的麻煩是必然的。這確實是對于中國人民耐性的一個考驗。一個民族能否在國家崛起過程中保持住應有的克制和忍耐,很大程度就決定了這個民族的前途。在弱勢國家挑戰既有強國的漫長歷史階段,無疑都必須用忍。
但忍要有個限度,無邊的忍讓,只會引發更大的戰爭,人類歷史告訴我們,面對挑釁,忍只會激活對手更大的欲望。
近日,中外媒體的眼光聚焦于一個重要動態:中國軍隊下半年舉行跨軍區的聯合軍事演習。據媒體報道,這次演習非同小可,涉及4個軍區和空軍,出動兵力4個作戰師近5萬人,機動里程達5萬多公里。如此規模、如此范圍、如此長遠距離的諸軍兵種聯合作戰演習,建國以來尚屬首次。
這次軍演證明中國政府對我們面臨的形勢是相當清醒的。我們不希望打仗,但也不怕打仗,尤其是現在周邊局勢復雜,我們更加不能沉浸在和平的環境中而喪失狼的本領。
留個氣口總比憋死好
下圍棋的人都知道,有氣的棋才能盤活,“氣”是圍棋基本術語之一,是指在棋盤上與棋子緊緊相鄰的空交叉點。這個交叉點就相當于出氣口。沒有出氣口,怎么折騰都是死棋。而且下圍棋注重大局和布局,大局即著眼全局,合理而正確用兵;布局即是為大局設陣,設局對陣,奇陣布設。現在中國,在東面向洋都被日、美、韓、臺鎖定的情況下,中國必須更加要留點出氣的地方。
與俄羅斯相比,中國的國家安全不僅面臨著大洋彼岸的美國的威脅,更有以美國為后臺梯次構成的邊境諸國的包圍,當然這還是在把俄羅斯作為友好鄰邦的假定情況下的結果。中國迫切需要打開新的氣口,更大可能地保障國家安全,更大可能地保護國家利益。
在南亞,中國必須加強與巴基斯坦的關系。中國是能源消耗大國和能源進口大國,在中國的海軍力量不足以保護石油與天然氣在印度洋的運輸的情況下,中國必須開辟陸上通道。巴基斯坦,這個就在波斯灣出口旁邊的國家對中國就非常重要了。
瓜達爾(Gwadar)是阿拉伯海邊的一個漁村,屬于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該省北面與阿富汗接壤,西面與伊朗接壤。瓜達爾距離伊朗邊界只有72公里,距離全球石油供應的主要通道霍爾木茲海峽大約400公里,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瓜達爾港除了商業意義還有軍事意義,港口的建設存在軍事設施,將來可供中國海軍借用。全球石油供應40%要經過霍爾木茲海峽,而瓜達爾港就在海峽出口旁邊。中國海軍的潛艇部隊如果駐扎在瓜達爾港后就可以輕易地監控整個波斯灣的運輸。
在東南亞,中國應該加強與緬甸的情誼,我國的出海通道處處受人圍堵,東面有三道島鏈,南面有馬六甲海峽。緬甸的位置相當優越,雖然走緬甸入印度洋不是最近的通道,但卻是比較好的選擇。與緬甸交好還有利于制衡印度,印度尚做著大國夢,夢想著獨霸印度洋,野心不小。
中國幫助援建了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孟加拉國的吉大港和緬甸的實兌港,對于這些港口設施,西方早就預測到了中國的戰略目的。5月20日,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專家丹尼爾·特文寧在國會有關“中國在亞洲的投資和貿易對美國利益影響”的聽證會上說:“中國對印度洋周邊地區的滲透以及中國正在積極發展遠洋海軍能力將改變印度洋周邊的權力平衡,而這對美國的經濟和安全利益至關重要。”特文寧建議美國政府加強與印度、日本以及印度尼西亞等美國在亞洲盟國的伙伴關系,保持美國海軍在該地區的威懾力量。
對于這些攸關中國未來戰略安全的地方,中國要學習美國和英國,做到長期經營,絕不放棄。要舍得花本錢,深入貫徹安鄰、睦鄰、富鄰政策,不搞侵略,不去爭利,培養世代友好的情意。要將其作為一項千秋大業去做,不論遇到任何艱難險阻,絕不回頭,絕不放棄,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摘自《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