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總是背著房子四處旅行,它的房子可不是裝飾品哦。當遇到強大的敵人時,打不過,躲!瞧,它把頭和腳迅速縮回殼內,快速分泌黏液將缺口封住。等到敵人離開很久后,它才慢慢的從殼里伸出頭和四肢,繼續舒適地生活。此外,它還是修房子的高手吶,外殼壞了不用請工人,自己分泌出一種物質修補一番就可以了,怎么樣,厲害吧!
小小蝸牛牙齒多
蝸牛的壽命很短,一般只能活2~3年,最長也只有7年。但是它總是慢慢爬行著,悠閑地過著每一天,不因為生命短暫而自怨自艾。
不要看它小,牙齒可不少哦。在它針尖一樣大的嘴里,有一條長滿牙齒的舌頭,上面足足有25600顆牙齒呢。所以,它們吃東西毫不含糊,連帶刺的樹葉也能咬碎吃下去。
蝸牛只吃素嗎?不,不,也有吃肉的蝸牛呢。比如玫瑰蝸牛和嘉納蝸牛,它們以蚯蚓、小蛞蝓或其他蝸牛為食。
環球之旅
不要看它小,種類可真不少,整個種群約4萬多種呢。褐云瑪瑙蝸牛、海南堅蝸牛、馬氏巴蝸牛、白玉蝸牛等等,它們的足跡幾乎遍及世界,不信你隨便翻開一叢雜草,一定會有幾只躲在那里。
正因為蝸牛在世界各地都有,所以它在各種文化中都有象征意義。中國人認為蝸牛象征緩慢、落后;在西歐它們象征著頑強和堅持不懈;芬蘭人用蝸牛的舉止來預測天氣,他們覺得蝸牛的觸角伸的很長,明天就會有一個好天氣。
爬行的秘密
蝸牛爬得慢,是公認的。曾經有人做過實驗:蝸牛在干燥的地面,每分鐘能行走9~13厘米;到了遮陰的地面時速度減慢,每分鐘爬行6~8厘米;等到了有薄水層的地面時,每分鐘可以前行25~30厘米。
在西方一些國家,每年都舉行蝸牛賽跑,在一次蝸牛賽跑中,一只來自西班牙的蝸牛獲得冠軍,它竟然在5秒內跑完了124厘米!
蝸牛爬行可是有訣竅的,它們總是氣派地前行,不信你看,它們會在走過的地方,鋪上一條白色地毯。那白地毯是蝸牛腳下分泌的黏液,可以用來降低摩擦力,以幫助它們更好的行走。
過冬有訣竅
冬天來了,白雪皚皚,樹葉凋零,吃的減少了,蝸牛豈不是要餓死呀?
不用擔心,蝸牛自有解決的辦法。瞧,它們早在食物充足的秋季,就把肚子吃得飽飽的了。寒冬來臨之前,它們會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分泌出一種黏液,形成一層干膜封閉殼口,把全身藏在殼中,一直等到春暖花開,氣溫和濕度合適時,才出來繼續活動。
并不是所有的蝸牛都如此哦,熱帶生活的蝸牛,在食物缺乏的旱季也會休眠的。
本領大比拼
瑪瑙蝸牛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所以也叫非洲大蝸牛。成年蝸牛的螺殼可以長6~8厘米,寬3~4厘米,重50克以上。要知道,有的蝸牛還不到1厘米長,可是非洲大蝸牛可以長達30厘米吶。
大理石紋理圓錐蝸牛個頭很小,可是它的本領驚人,只要它粘上某種小動物,嘿嘿,對方馬上就會癱瘓掉!
最后告訴你幾個小秘密,第一,蝸牛是雌雄同體的生物,當兩只蝸牛交配時,雙方都能夠生下寶寶。有的種類還可以獨自生育;第二,蝸牛的眼睛是長在它的觸角上的;第三,它們通常和同伴住在一起,是群居愛熱鬧的小家伙。
(千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