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為了稱霸全球的飛碟嗎?你還知道在這世界上,有不少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們正在公開或秘密地研制屬于人類自己的飛碟——人造碟嗎?
當時間進入20世紀末期,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在研究制造一種使用空氣作燃料的新式人造飛碟,從而把發射太空船的成本降低至1/1000,同時飛行速度可大幅增加;橫過半個地球只需45分鐘,若從地球飛到月球,亦不需6小時。
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的米拉博教授解釋說,科學家利用激光射線將空氣加熱,藉以產生推動力,將人造飛碟推至高空。人造飛碟以音速5.5飛行,當飛碟飛至空氣稀薄的高空時,還可以使用人造飛碟上貯藏的少量氫氣作為燃料。當人造飛碟發射時,利用太陽能將空氣電離化,從而產生推動力。
現今科學家還在計劃,在人造飛碟上安裝微波接收器,藉以吸收在太空運行的太陽能發電站發射出來的微波,將微波轉化為電流,從而讓人造飛碟推進。米拉博教授指出,利用磁流體動力技術,用微波將人造飛碟上的空氣變成超熱的空氣泡,可以令飛碟的飛行速度大幅增加,甚至足可達到音速的25倍。
前蘇聯雖然已經解體,但其尖端科技依然領先世界,在人造飛碟研制方面也是如此。
俄羅斯的烏里揚諾夫斯克電機制造廠研制了一種碟形飛行器,它不需要機場,可以借助氣墊在地面、水上、沙地、雪原等隨處升降。據說,人造飛碟的直徑為200米,最大載重600噸,最大航程近5000公里。
而位于莫斯科之南約400公里處的薩拉托夫飛機制造廠,也在研制一種叫“伊基普”的人造飛碟,第一架樣機已試飛成功。“伊基普”長2s米,寬33米,可搭乘400名乘客或40噸貨物,時速6400公里,飛行高度36000米,最大航程8000公里,升空距離需500米。因為原設計用于軍事目的,所以起落不受限制,空氣動力設計獨一無二。
在德國,科學家們還發明了一種單人駕駛的人造飛碟。它可以離開地面4米高,可以繞開任何障礙物,適合各種環境,因其體積小,更受世人的歡迎。
這種人造飛碟,使用功率為133馬力的發動機。速度可達80公里/小時;由螺旋漿和專門的氣道形成的“空氣束人”托起飛碟,穿梭靈活、駕駛容易。
英國一名桑迪·基德的前任皇家空軍技術人員,發明了一種具有革命性的引擎,從地球到火星只要34個小時,環繞地球一周只需幾分鐘。桑迪發明的其實是一種回旋裝置的組合,這個組合以一個特別角度飛行時,就可以產生向上的效果。
IBM的高級物理學家哈羅德·阿斯頓說:“從科學的觀點來看這個飛機原理,的確是一個極大的突破,如果我不是親眼看見,也不會相信這樣的發明。”
可以預見,隨著人造碟研制工作的進一步深入,人類穿梭于天空、潛行于碧波,甚至翱翔于太空的日子已經為期不遠。
人華 編輯
人造飛碟的特性
人造飛碟不受電波干擾。不受道路天氣的影響,飛行時十分安全,降落時占地面積小,運動靈活,能完成帶翼直升飛機難以完成的特殊任務,可以廣泛用于旅游、觀光、拍攝、視察、勘探、疏導交通、供電、狩獵、追蹤案犯、探險、營救、郵件快遞、銀行運鈔,海上緝私、消防滅火等高難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