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8226;科恩斯的成功就在于他在誘惑面前的執著。
從欣賞的角度看,電影《靈感的閃光》有點兒拖沓,故事性也不那么強。但從心理學角度看,這卻是部非常好的片子,因為它非常形象地闡釋了成功者必備的一些核心人格特質。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教授羅伯特#8226;科恩斯的“眨眼雨刷”設計技術被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用陰謀剽竊,為了捍衛自己的發明權,羅伯特#8226;科恩斯決定起訴。這是一場一個人對一個汽車工業巨頭的訴訟。除了他自己,沒有人相信他能贏,以至于當年幫他申請專利的朋友都棄他而去。最后,就連一貫支持他的妻子也為了6個孩子的成長不得不離開他。
在這個過程中,他還遇到了讓人眩暈的誘惑:福特公司提出從40萬美元到100萬美元再到3000萬美元以私下了結此案的建議!
第一次面臨40萬美元的誘惑時,他的態度非常堅定:“如果讓這些人逍遙法外,我以后還怎么教育我的孩子堅持真理?!”
第二次面臨100萬美元的誘惑時,他的回答是:“可以,但是有一個條件,那就是福特公司要在報紙上公開承認他們剽竊了我的發明。”
第三次,是12年后,6個孩子都已長大。由于他的堅持,被妻子帶走的孩子從誤解到支持,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而他,也不再像當年那樣不顧一切,而是學會了考慮家人的感受。因此,當福特汽車公司派來的律師告訴他,愿意以3000萬美元私了時,他轉身看著正在幫自己整理訴訟材料的孩子們。這時,正值青春期的小女兒帶頭說:“不!爸爸!我們不要!”緊接著,他的大兒子非常堅定地對那個律師說:“請你出去!”
那一瞬間,羅伯特#8226;科恩斯由緊張轉為松了一口氣,甚至有一點得意。很顯然,他無形中為兒女樹立的堅持真理的榜樣已開花結果。
如果想告倒福特,需要巨額費用,請不起律師的羅伯特#8226;科恩斯只能連續幾年埋頭圖書館自學法律,法庭上,則由他自問自答去為自己辯護。
起初,你看到這樣一個有點滑稽的場面,一定會想起傳說中的堂吉訶德。但是,漸漸地,你就會收起笑容,那樣的以卵擊石的勇氣和自信會讓你無法不肅然起敬。
這一次,羅伯特#8226;科恩斯勝利了。他的勝利不僅是個人的,也是一個群體的。電影中,法庭內外,很多發明專利被侵權的小人物關切地注視著羅伯特一案的進展。他們把他看成自己的代表,羅伯特昂揚的斗志,為捍衛自己、捍衛公平正義而堅持的勇氣,讓所有人欽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