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身陷職場的人都會感到壓力,職位越高,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往往也會更大。而且,越是精英階層,越是衣食無憂,反而更容易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
心靈瑜伽術,正是為這群人準備的。
——子荷
1 心靈策劃
你的鞋里有沙子嗎?
采編/葉子指導專家/劉明 心理咨詢師

對企業家、高級經理人來說,他們的壓力更多的來源于不承認自己有問題。
盡管最近幾年來,人們的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但仍有人無法區分精神問題與心理問題的不同。一提到心理問題,多數人的第一反應仍是“病人”。
但事實上,對于多數職場人來說,生活事件的壓力導致郁悶、煩躁,可能只停留在一般問題的范疇,并不需要找精神科醫生。正如我們每天上班,今天感覺累,明天也很累,但卻沒有重視這個問題。就像鞋里的一個沙子,因為它很小,你也就懶得把它倒出來。但是走了很遠的路,你會發現,腳已經受傷了。而如果鞋里真有一個大石子,你一定會在第一時間把它倒出來,反而不會受傷。
現在,多數職場人,就像穿著有小沙子的鞋趕路。企業家和高級經理人每天需要面對的問題則更多,受傷幾乎是必然。因此,重視這些小沙子才是第一步。
在空閑時不妨自問一下:我幸??鞓穯?
如果你的回答是“不”,請及時為你的心理做保健。這其實就和女士美容、男士健身一樣,應該納入你的日常消費范圍。
那么,究竟怎么做才能把鞋里的沙子倒出來,或者干脆不讓沙子進到鞋里?一些簡單的態度和習慣調整,一定可以幫到你。
經常倒倒你的書包
如果你的書包一個月都沒整理過,你去找里面的一個小物件,恐怕就很費勁。心理壓力問題也是這個道理,不去梳理就會難以排解。其實,最簡單的排解方式就是定期把東西全倒出來。
找朋友訴說是一個最常見的方式,說出來總比悶在心里好。不要害怕被人稱為“祥林嫂”,要知道,不說出來的結果是成為“魏東”。
除了對從混亂到秩序的梳理有幫助,訴說還可以完成心理的新陳代謝,這與生理上的機能相似。與人去交流,就會產生能量的互動,能幫助實現心理的新陳代謝過程。
但需要注意的是,和朋友交流的目的是把東西倒出去,然后進行挑揀,把積極的情緒留下,而壞情緒要拋棄。而千萬別自己還沒有倒空,反而從朋友那里又搜羅點兒東西放在包里。

生活有時需要漫無目的
運動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但很多人對運動有誤區。上班騎40分鐘的自行車,每天跑5000米,這些夠運動吧?其實這并不是運動,而是勞動。勞動是有目標、有計劃的。而運動則沒有,隨心所欲。生活,需要點兒漫無目的。
當然,即使是勞動,也要比不勞動為好。從能量分布的角度來講,只要你在走,就會有更多的血液分布在你的腿上,以保持身體的平衡,此時心與腦由于沒有足夠供給,也相當于放松了。
嘗試讓自己更真實一點
你暗戀一個女孩四個月,很難受。如果你說出來,可能會挨一個耳光,說不說?
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是戴著面具的,尤其社會功能很好的人更嚴重。面具戴久了,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還能快樂嗎?
其實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內心想要什么,但就是不敢去做。嘗試著偶爾地放縱一下自己,讓你小小的需要得到一下滿足,也是很好的。
何必堅強?
我們常勸說自己或別人:一定要堅強。但干嘛要堅強呢?
就像我們都知道糖好吃,但誰也不愿意只吃糖。人的情感也一樣,有歡樂也有痛苦和悲傷,才是真實的。就像職場人士常說:生活10%是精彩快樂,10%是痛苦無奈,80%是平庸的。如果沒有痛苦和平庸,又怎知快樂為何物?
所以,要允許自己軟弱,要尊重自己所有的情緒。人生比較好的心態選擇是:知足常樂。傷害往往發生在你力不從心的時候。如果你是個杯子,那就不要去干暖壺才能做的事。
為自己而活
住豪宅,開大奔……如果你追求這些只是因為要過令人羨慕的生活,其實是在為別人而活。當你為別人而活,你可能會有成就感,但是很難有快樂。
適當地“放下”,為自己而活,你會發現,快樂其實很簡單,世界從此不同。
2心靈策劃
誰為我的大方買單?
文/胡慎之 心理咨詢師
“總有人借錢不還,我又不好意思拒絕,真麻煩”、“哎呀,我幫忙都要幫瘋了,為什么他們總找我幫忙?”聽聽,好像這一切問題,都是別人造成的?可試試反向思維,為什么我們會給別人造成可以有借無還、無度索取的感覺呢?這樣的信息,實實在在地從我們自己身上發出,好好思量一下它,就不難找出“我要你內疚”的主觀心態。

放債為什么還內疚?
一次飯局,小琳恰好認識了一位做心理咨詢的朋友,便迫不及待地跟他講起了這“欠債不還”的煩惱,要朋友出出主意,怎么做才能既不傷人,又向別人表明自己不是搖錢樹。
朋友問小琳,“為什么別人欠你的錢,你反而會覺得傷害了他呢?”“催別人還錢,很不好意思嘛?!毙×詹患八妓鞯卣f。
“有借有還,這本來是公平的,為什么到了你那里,會變成不公平?”面對這個問題,小琳一時語塞,說不上來為什么,而接著,朋友試探地問了一個問題,“有沒有可能,是你故意制造這么一個機會,讓別人欠你的,而你能從中獲得一些什么。”
飯局嘈雜,朋友沒有繼續問下去,可是,一種從內心深處升起的威脅,卻讓小琳產生了幾乎想逃跑的沖動,好像這些問題揭開了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不過,小琳克制住了自己逃跑的沖動,開始有了一種感覺:我不能向別人表明自己的界限,會不會不是方法不對,而是我壓根不想呢?小琳于是向朋友預約了一次咨詢。
故意讓別人覺得內疚
在咨詢開始時,小琳就和盤托出,把上次談話結束的那種感覺告訴了咨詢師,咨詢師非常理解小琳的感受,繼續問她說,“如果別人準時還了你錢,你會不會不好意思?”小琳說,的確有這樣的事,感覺很奇怪,好像是自己欠了別人什么,比還錢的人還緊張。
咨詢師告訴小琳,你把借錢的人,當成了曾經讓你覺得內疚的人,而用讓他們欠錢的方式,來轉移自己的內疚感。聽到這話,小琳有些抗拒,咨詢師鼓勵她說,“我們先承認一件事,你的確故意制造機會,讓別人內疚,只有接受自己有這樣的想法,你才能找到為什么?!?/p>
小琳放下抗拒,慢慢道出自己的感受。她說,在這種“債主”的身份里,自己是主動的、樂于助人的、受歡迎的,最重要的是,自己可以不欠別人。咨詢師告訴小琳,讓她受傷的人,很可能來自她的家庭。但是,也不需要怪責過去,過去的已經過去了,現在可以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小琳眼前出現了一些從前在家里,父母讓自己覺得內疚的畫面。而這些畫面,曾經她很害怕再想起,一旦出現,就迅速地掐斷,不愿意去感受。而經咨詢師的梳理后,小琳終于把自己“搖錢樹”的苦惱,和這些畫面聯系了起來,也就釋然了許多。至少她明白了一點,解決好自己的問題,為別人不還錢而煩惱也就不存在了。
“走我的路,讓別人內疚去”何去何從?
看多一眼
看看這種心態潛意識的發展過程,你就知道,一邊大方,一邊抱怨是怎么回事了。
1,我很不喜歡欠別人的感覺,我很不喜歡內疚;曾經有人給了我這樣的感覺,我再也不要活在這種感覺里了!
2,如果我很大方,就會有更多的人尋求我的幫助。
3,我幫助了別人,別人是欠我的,我不用內疚。
4,如果我不要求別人償還,那么別人就一直欠我的了,太好了!
5,,為什么我有點難受呢?
6,想那么多干嘛,不管那么多了?,F在可以理所當然地抱怨別人。
反向解構
1,我幫助了別人,為什么反而覺得不好意思呢?

2,我不夠信任別人,我不相信別人可以做到有借有還。
3,我的不信任來自哪里?是別人傳遞給我的,還是來自我自己?
4,我的不信任,來自我拒絕讓自己處于內疚的感受中。
5,怎樣才能不內疚呢?我不把別人當成讓我內疚的人,也不轉移自己的內疚。
實用建議:向自己“討債”
其實,我們看似最難邁出的一步——不好意思向別人要回屬于自己的東西,是最好解決的一步,一旦發現自己故意制造讓別人內疚機會的心態,“欠債人”也就消失了。當那些讓你內疚的畫面出現時,別急著抗拒,和它待一會兒,你會發現你想反抗和報復的對象,來自過去,而你無需糾纏。這種故意讓別人內疚的習慣,也會逐漸離你遠去。
3 心靈策劃
辭退你并非你無能
文/流蘇 私企人事部門經理
前兩天辭退了一名員工,一直想有話說出來,也希望能夠給那些尚在職場里面的朋友有所啟示。
事情起末
我從升職為部門經理以來,為了工作,中間也曾辭退過員工,但是絕大部分是因為員工的能力無法勝任崗位要求而作出的決定,但是這次辭退的這個員工卻不是因為他的能力不能適應工作。
嚴格來講,對于這個員工,一開始我對他還是比較欣賞的,甚至準備予以重用。但是為了加強管理和考核,對相關制度和考核做了調整,誰知在宣布調整時,該員工竟然當場反對,會議還沒有結束就擅自離去,而且更糟糕的是,他竟然挑動其他的一部分員工采取在辦公室不進行工作來進行對抗。
第一天,我觀察了對他和他挑動的員工的工作表現,但是第二天他們依然呆在辦公室里面不開展工作。無奈之下,我首先找了被他挑動進行對抗的員工進行了談話,在談話中,他們表示制度和考核的調整的確給他們帶來壓力,但是他們表示接下來會好好開展工作的。
最后我找那個最后辭退的員工談話,本身我想通過溝通讓他繼續進行好好工作。誰知他依然態度強硬,表示這次調整非常不合理,而且還講出如果不行,他就要帶他所挑動的員工一起離開。為了不影響工作的整體開展,我不得不作出了辭退他的決定。當然在他走后,被他挑動的員工并沒有選擇離開,而是積極投入了工作中。

職場的游戲規則
人在職場,是必須要遵守職場上的一些游戲規則,而這個員工顯然是違背了職場上的游戲規則,以至最后被辭退。
規則1,學會尊敬和服從上級
在一個團隊或組織中,下級尊敬和服從上級也是確保一個團隊或組織能夠完成目標的重要條件。但是如果作為員工,不能站在團隊或組織的高度來思考問題,而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處處找上級的麻煩,甚至恃才傲物,對上級橫挑鼻子豎挑眼,不服從管理,那么這樣的一個員工將很難在一個團隊或組織里生存,更不要談發展。
規則2,如果你的工作暫時還不能達到上級的要求,一定要及時和上級進行溝通,要讓他知道你的工作進度以及努力方向
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時間來保證,可能在一定時期內你的工作還沒有讓別人看到顯著成績。這時不要和你的上級距離太遠,你要創造一定的條件去和他進行溝通,讓他知道你是在努力工作,并要讓他知道你的工作進度和計劃以及就要取得的成績。如果你這樣做了,上級一般不會去責備你,而且他還會利用他所掌握的資源給你提供一些幫助和給你提供一些建議,這樣就會加快你工作的進度,使你提前取得工作成績。
規則3,如果對于團隊或組織依照一定程序所做出的決定,你要么服從,如果認為不合理,可以通過合適的途徑去反饋,并給上級留出一定時間
作為員工,必須要明白一點,那就是既然團隊或組織依照一定程序作出的決定,是具備一定的權威性和強制力的,這也是保障一個團隊或組織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而且這些決定會從團隊或組織的的大局和整體的角度來出發。
如果這些決定有不合理的地方或不盡完善的地方,就要選擇依照正常的程序和方式提出,如果可能的話,就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等待回復。但是在決定還沒有得到修改之前,只要這些決定沒有觸犯法規,作為員工還是應該無條件服從的。如果一開始就采取消極或積極的方式直接對團隊或組織的決定進行對抗,結果受傷的就只會是自己。

規則4,如果你不能為一個團隊或組織創造一定的價值,但起碼不要去制造麻煩和不和諧因素
一個團隊或組織里,成員可能會形形色色,個性各異,這也屬于正常現象。但是有的員工卻喜歡采取一些小聰明、小手腕通過制造麻煩、造謠惑眾、煽風點火的方式來達到一些目的。結果往往引火燒身。
一個人的為人和能力在團隊成員的長期合作中,大家都會有一個判斷,但是小聰明、小手腕能讓一個人得到短期利益,一旦其他成員了解了他以后,他便很難立足。所以想在一個組織里面長期生存下去,大聰明是必要的。
規則5,對于上級安排的臨時性工作,一定要及時反饋
在職場之中,有時上級會安排一些臨時性的工作給你,這些工作有時可能會非常緊急和重要,上級有時會給下級工作時會要求完成和反饋期限。
作為下級,在接到上級安排的臨時性工作時,如果能夠完成,最好不要推托,而且不管上級是否要求完成和反饋時間,都應該按照工作的性質和緊急程度給上級及時進行反饋。如果自己感到自己沒有能力完成,也應在接到工作時向上級提出,以便上級能夠找其他人來完成。
規則6,把事做好的同時把人做好
一個人從進入職場開始,就要把塑造自己品牌作為一項重要的事來做。而把事做好是基本的,同時也要把人做好。把人做好更是一個人品牌塑造的重要條件,你在職場上積累什么樣的聲譽將來就會決定你在職場上的長度和寬度。
當然這里所指的把人做好不是指一個人一定要做到能夠長袖善舞、八面玲瓏,而是指一個人一定要學會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不去做有害他人和組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