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的這些政策讓山西的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一種爭創品牌和名牌的氛圍開始在三晉大地逐漸形成,山西品牌發展的又一個春天已然來臨。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產業發展從少到多、從簡單到復雜、從傳統到現代、從單一產品到成套設備,從引進、仿制到自主創新、改進,從機械化到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演繹了一曲動人的質量傳奇,重塑晉商的輝煌。
山西制造同樣精彩
2008年9月6日晚8時,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一座碩大無比的“白玉盤”以其規模宏大的氣勢、新穎奇特的造型和瑰麗無比的變幻,再一次讓無數人為之傾倒,讓全世界為之震驚!
“白玉盤”是中國制造的又一個舞臺精品。其直徑72米,總重量900噸,舞美設施共有40套,每一套分為9個單元,每一個單元又包含6個“書頁”,即總計2160個“書頁”。還有,“白玉盤”難就難在它是人類第一次把真正的機械設備和舞美裝置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白玉盤”中,每一個單元雖說僅有1.5米寬,1.2米高,卻都是一套極其復雜的設備,包含齒輪、齒條、鋼絲繩、剪刀繩、插銷裝置、液壓系統及控制系統等,所有舞美機械傳動方式已全部囊括其中,制作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最終組裝成的巨大圓盤中有數不清的相互運動的部件,其相互之間的尺寸和部件均有著嚴格的控制,不能有分毫誤差。
或許人們不會想到,制造這個藝術品的不是別人,正是一家來自山西的企業——“太重集團”(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太重始建于1950年,是新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機器廠,屬于國家特大型骨干企業。1998年創立了重機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進入中國制造業500強,2006年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008年勝利跨入了百億企業的行列。
幾十年間,太重這個山西裝備業的“龍頭”,作為山西制造業的代表,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它的作品數不勝數:三峽水電站1200噸橋式起重機,三峽、龍羊峽壩頂500噸門式起重機,寶鋼、武鋼450噸鑄造起重機,平朔安太堡露天礦35立方米挖掘機,西氣東輸8套大口徑螺旋焊管機組,遼源鋁材75MN鋁合金擠壓機,托起“東方紅”、“神舟”號升空的7臺航天發射裝置,還有,深圳世界之窗旋轉舞臺等標志性產品。
幾十年來,山西為冶金、礦山、水電、交通、建筑、化工、國防等基礎行業,特別是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提供了600余種、7000多臺 (套),100余萬噸重礦機械產品,山西制造的名牌產品與日俱增。據統計,2007年底,山西準備制造業的3個中國名牌產品在全國機械行業占0.9%比例,高于工業產值0.76%和實現利潤0.48%的比例,是山西塑造重型、煤機產品名牌的主要力量。
“老陳醋”煥發新顏
說到山西,不能不提的是山西的老陳醋。
“東湖”老陳醋在山西醋業始終以領跑者的形象面向市場,而且自身品牌發展之路經歷著三次大變革,從傳統的低檔形象到優質品牌再造,從山西走向全國,從本土走向海外,每一個步伐都充滿著自信。
山西老陳醋集團有限公司掌舵人郭俊陸一直極力推崇“品牌再造”,他常說:“企業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開放創新、改變自己,走自主創新之路,才能達到品牌制勝。”
六百多年前,山西醋以陳年白醋而知名,但制醋工藝卻簡單、質量不穩定。直到明洪武年間(1368年),“美和居”的師傅們在生產實踐中大膽創新,始創“熏蒸法”,釀出了色澤黑紫、清香濃郁、綿酸醇厚的醋,廣受贊譽。因為這種方法釀醋時間長,還要經過陳放,所以人們稱為“老陳醋”。
1956年,美和居聯合“福源長”、“聚慶成”、“協和泉”、“集義涌”等21家制醋坊,組成了清徐曲醋廠,并根據城中的東湖注冊了“東湖”牌商標,使用至今。1958年,該廠轉為國營企業。1996年,山西老陳醋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迄今50多年的歷史中,“東湖”牌山西老陳醋贏得的殊榮不勝枚舉。計劃經濟時代“東湖”是國內唯一統一調撥并出口國外的醋產品。
1981年、1985年、1990年連續三年榮獲國家經委銀質獎。2002年、2003年分別獲得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山西老陳醋“原產地標記注冊證”、“產品質量免檢證”和“中國名牌產品”等稱號。
本著“承啟傳統工藝,實現健康理念”的宗旨,公司自主開發出了以“老陳醋”為主,保健醋、風味醋、美容醋、醋飲料等五大系列為輔的100多個品種的產品,使“東湖”品牌成為做強做大山西老陳醋最具潛力的競爭性產品。但這種發展還遠遠不夠,要打破本土市場格局,向國際市場跑馬圈地,使“東湖”產品在短短幾年內要遠銷日本、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德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品牌助推經濟發展
過去,山西是一個老字號品牌較多的地區,最輝煌的時候,全國有51個知名品牌,山西就有日升昌、清和元等老字號品牌43家,它們不僅在全國叫得響,而且品牌遠播歐亞。
解放后至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頒布時,山西注冊商標總數1217件,在全國名列前茅。事實上,到20世紀90年代,山西也涌現出一批名揚全國的山西制造,像平遙火柴、大同銅器,但最有影響的還是海棠洗衣機,據調查,當時“海棠洗衣機”曾占據了北京的“半壁江山”。而山西制造的“春筍”電視機也遠比現在的“長虹”和“創維”等品牌早了許多年,遠銷13個省市;僅次于“春都”和“雙匯”的“同風”熟肉品牌經營效益曾名列全國第三。老陳醋、芳芳洗滌用品、平遙牛肉、龜齡集、定坤丹等品牌也曾讓山西人引以自豪,但現在這些品牌大都已經凋落了。
2009年9月3日日上午,暖風拂面,“品牌突圍,山西崛起——山西十佳品牌”評選頒獎典禮在太原舉行,同時2009“省國新能源”晉商品牌文化發展高峰論壇閉幕。經過評選委員會與大眾票選綜合審定,“山西十大品牌”、“山西十佳最具發 展潛力品牌”、“十佳山西百姓最喜歡品牌”三項大獎揭曉。
據了解,這次評選活動以支持、扶持、宣傳山西自身品牌為出發點,以支持山西企業走品牌之路為目的。從6月份活動開始以來,山西省內著名企業積極參與,社會各界熱切關注。表明當前山西省在經濟環境發展的大環境之下,品牌發展理念已在各個層面達成了廣泛共識。
63歲的吳運鵬走在太原繁華的沃爾瑪商場,望著琳瑯滿目的國內外知名品牌,他心里感到一絲隱隱的痛。除去汾酒、老陳醋、沁州黃小米等少數山西人知道的產品,他沒能看到更多的山西名牌,這對于一直關注山西名牌發展的老吳來說有些失落。老吳說,“正是過去那種不重視品牌打造、誠信經營,終于導致了今天山西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局面。”
在十幾年前,質量和品牌并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老吳依稀記得,1998年的“文水假酒案”讓當時的山西名牌“杏花村名酒”遭到空前的浩劫,也使山西的釀酒支柱產業遭遇了巨大的災難,很長時間里山西的酒成了國人談之色變的東西。經過這些年不懈努力,付出了多少辛苦和汗水,山西的白酒業才重新獲得人們的認可,“這種教訓真是慘痛啊!”
當時,面對嚴峻的現實,山西省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成立了山西省名牌戰略領導小組,加強對企業品牌經營工作的組織領導。2003年8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又做出建設“信用山西”的戰略決策。2005年,山西省政府又發布了《關于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努力推進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的意見》文件,進一步加強對全省名優企業和名牌產品的扶持和保護,引導廣大企業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實施名牌戰略,成為新世紀促進山西經濟發展的重要部署。從2005年起,凡獲得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的山西企業,將獲得省政府在工業、工程建筑業及服務業質量領域的最高榮譽——“山西省質量獎”,獎金額度達100萬元。
所有的這些政策讓山西的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一種爭創品牌和名牌的氛圍開始在三晉大地逐漸形成,山西品牌發展的又一個春天已然來臨。2009年,隨著“太鋼”、“山焦”等7件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山西省中國馳名商標已經達到39件(國家工商總局認定29件,司法認定10件),比2003年的4件增長近9倍。在認定著名商標方面,2008年以來,又新認定“僑友”等171件商標為山西省著名商標,山西省著名商標總量達到764件。在商標注冊方面,截止2008年底,山西有效注冊商標達到27400多件。
39件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在山西省內外同行業中都具有代表性和成長性,他們都是山西省同行業中實力比較強、知名度比較高的優秀企業,是帶動和促進山西省經濟發展、結構調整、產業振興的主力軍和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