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牌企業一次次的質量危機,使閩都商人意識到,只有通過品牌突破、創新突破、資本突破,才能使曾經如草根般生長的福建鄉鎮企業喜換新顏。
有一種“智慧鳥”,它的名字叫做“鵜鶘”,是大海之上一種充滿智慧的海鳥,它代表著開放的海洋文化,它所吃的東西是智慧——品牌的智慧、營銷的智慧、傳播的智慧,它象征著“理念開放,視野廣闊,胃口碩大,善于吸收”,這是一位品牌專家用這種鳥來形容今天的閩商??墒窃鴰缀螘r,外界對福建的詮釋是這樣的:閩,這個字是有講究的,“門”里是個“蟲”,福建的品牌是門里的蟲,爬不出來,闖不出去的。勤勞的福建人卻用這樣的聲音來回答:南方人稱長蟲為龍,北方人稱大蟲為虎,可見“閩門”里既有龍又有虎?,F實驗證了這一切。
晉江:從假藥案到品牌之都
福建晉江,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東南沿海小縣城,1985年6月16日,因《人民日報》報道的假藥案而轟動了全國。靈丹妙藥成了牟取暴利的幌子,假藥也引發了晉江產品的滯銷。一時間,機器停轉,工廠關閉,鄉鎮企業沒有了生機,10萬推銷大軍也灰溜溜地被趕回了家。人們排斥晉江產品,商場、企業拒絕晉江貨,晉江經濟面臨著嚴重威脅……
然而,20年后的今天,晉江大地上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以制鞋、服裝、食品為龍頭產業的晉江市,目前擁有18項“中國名牌”產品、15枚“中國馳名商標”和2個商務部重點培育出口名牌。品牌商品的密集度堪稱全國第一,晉江也因此贏得了“品牌之都”的稱號。
“中央五套都快成晉江頻道了”,不少觀眾這樣打趣道。每每收看體育頻道,我們不僅關注了體育明星和賽事軼聞,也慢慢熟悉“安踏”、“勁霸”、“德爾惠”、“匹克”、“九牧王”等土洋結合的品牌。據統計,中國有85%以上的觀眾通過中央五套收看國內外大型賽事,每年的廣告收入高達5億元,其中3億多是出自晉江?!鞍l揚晉江精神,打造信用經濟”成為晉江品牌奮斗的口號。晉江市政府工作人員詮釋這個守則說:“它是一種鞭策,時刻提醒本地人,信譽才是生存關鍵。”
長樂、南安、古田的特色經濟模式
1984年,著名經濟學家費孝通到福建長樂考察,看到當地處處籌資、村村辦廠的火熱場面,感慨道:“長樂的工業像草根一樣,漫山遍野,繁衍不息?!钡牵敃r大部分福建的民營企業存在著企業規模小、治理結構不合理、市場定位不清晰等諸多問題。同時,企業經營者缺乏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哪里好賺錢就到哪里去,哪個項目能賺錢就做哪個項目,甚至不惜觸犯法律底線。一時間,“草根經濟”竟變成了福建企業“負面”形象的代號。
長樂民營經濟的發展是一個由小漸大、從弱到強、與時俱進的過程。從最初的“三家制”(家庭作坊式規模、家族式體制、家務式管理)企業到2002年“回歸工程”實施后形成的初具現代企業雛形的大型民營企業,長樂民營經濟的發展經歷了各具特點的三個時期。
一是“草根”期(1979年—1988年);二是“園根”期(1989年—2001年);三是“銀根”期(2002年至今)。通過股份改造、培育資本市場等手段,長樂民營經濟呈現出資產化、資源化、資本化的發展特點。廣大民營企業在把“家產”當作“資產”來經營的同時,有效利用銀行和民間的金融資源,在資本運作上逐步形成了“江湖方式進入、商人方式退出”的股份生成和退出機制,使越來越多的閑散資金轉化為產業資本,為民營經濟的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上世紀70年代,在福建南安市的侖蒼、英都鎮搗鼓出了中國第一個水龍頭。一時間,南安人創業激情高漲。南安水暖產業也因此得到發展,并形成了一支分布在各地擁有20萬多人的水暖供銷大軍。人們戲稱“有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有南安人銷售水暖”。然而,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于大量劣質南安水暖產品流向市場,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抵制南安水暖的浪潮。南安水暖業聲名狼藉,南安人只能在外地注冊公司,南安水暖搖身一變就成了“上海制造”。一位長期從事南安水暖銷售的洪先生告訴記者,這一次打擊太大了,幾乎喪失了市場信譽,南安銷售大軍也只能低調地成為上海經銷商……
如今的南安抓住有利時機,積極進行產業規劃及產業發展引導,提出了實施名牌戰略的思路,圍繞發展產業集群,加大名牌培育力度,推動優勢產業集聚,著力塑造水暖器材這一具有南安特色的區域名牌形象。
福建寧德市古田縣是我國食用菌生產的傳統大縣,生產的食用菌占全國90%以上,其中銀耳的市場占有率超過80%。現在古田有30多萬人從事食用菌的研制、生產與銷售,發展食用菌產業也日益成為古田人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便捷之路。
漳州雙飛日化開創收購新模式
福建雙飛日化,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日化品牌,卻在金融危機的形勢下,以800萬美元,收購了美國Solar公司的兩大知名品牌,和包括3000個終端的全部營銷網絡。雙飛日化順利進行海外并購,為我國大型國有企業提供了一個“現金+債權”以低成本獲得高收益的收購樣本。
Solar轉讓之初,僅品牌就開價870萬美元,加上渠道網絡,開價近2000萬美元。但隨著財務狀況江河日下,收購報價降低至1000萬美元左右。雙飛經過談判,又把價格壓到了800萬美元。5月份,solar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雙飛果斷地提高了收購條件——800萬美元買兩個品牌,外加擁有3000多個終端的銷售渠道,雙飛不承擔其原本的債務。去年7月份,雙方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簽約,雙飛收購成功。
雙飛的成功收購為福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也在福建掀起了海外并購的熱潮。七匹狼、九牧王、安踏、柒牌等福建知名品牌紛紛表達了海外并購意向,有些甚至已經進入實質性談判。 九牧王(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聰穎透露,公司計劃投資4億元人民幣,在今年11月前采取合資或收購的方式,與歐洲三家國際品牌公司合作。其中計劃收購一家意大利高端男褲品牌,并控股一家德國男褲品牌及歐洲一家知名服裝品牌。
“閩牌”產品走俏市場
福建雖然屬于沿海省份,但地區發展不平衡,名牌產品主要分布在福州、廈門、泉州、莆田、漳州等沿海地區主導產業的重點企業中。要促進經濟健康全面發展,名牌戰略不僅要加大工業產品品牌培育力度,也要對傳統特色農產品品牌培育、發展加以保護。
因此,在福建省工業產品發展相對薄弱的山區農業縣市因地制宜,圍繞特色農產品大做品牌文章,重點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實施名牌戰略,既帶動了縣域經濟發展,也成為服務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手段。
2008年,三明市新增了明溪肉脯干、閩筍干、河龍貢米等3項產品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累計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達7項,名列福建省第一。另有永安雞爪椒、尤溪綠竹筍、清流溪魚、寧化淮土茶油、沙縣板鴨等5項農產品也已啟動申報工作。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已成為三明這一山區品牌爭創工作的后發優勢。
福建省質量技監局局長黃序和,曾在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的落后山區農業縣永泰縣擔任過縣委書記,對發展以農產品為主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他頗多感慨。據黃局長講,他曾引導永泰縣農民將全縣近千公頃李、梅水果加工成傳統特色食品,不僅提高了產品質量,還成功塑造了品牌,對促進全縣經濟發展起了很大作用,不少農民因此走上了一條致富路。
目前,福建省有14個來自山區縣的農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占全省的7/8。這些“區域名片”,讓福建山區縣,甚至村鎮的“土特產”走出了山區,走進了國際大市場,不僅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提高了當地的經濟總量、財政收入,也增加農民的收入、改善了農民的文化素質。
近年來,“閩牌”產品也倍受消費者的喜愛,草根企業隨之逐漸發展起來。創建于1994年的南平市三紅電纜有限公司,經過十幾年的奮力拼搏,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變成了南平市電線電纜行業的重點骨干企業,取代了南平電纜等國有企業的引領地位。廈門的諸多民營企業也開始嶄露頭角,出現了太古可口可樂、ABB開關、廈門松下電子信息有限公司等多個世界知名品牌。
福建鄉鎮企業經歷諸多磨難,走過一道道坎坷,克服了質量問題、信用問題、資金問題,成功實現了由“草根經濟”向品牌經濟的漂亮轉身。閩牌企業一次次的質量危機,使閩都商人意識到,只有通過品牌突破、創新突破、資本突破,才能使曾經如草根般生長的福建鄉鎮企業喜換新顏。如今,好品牌、好信譽、雄厚的資本、規范的管理,使福建品牌在國際市場中慢慢站穩了腳跟,并逐漸向強大一步步邁進。
對此,福建省副省長李川頗有感慨地說:建國60年來,福建省在質量建設和品牌的創建上有了長足的進步。2002年時,福建省擁有中國名牌產品8個,2008年,福建省擁有中國名牌產品100個,位居全國第五位。
另外,中國馳名商標福建省擁有107個,數量也居全國第五位。目前福建省還創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36個,處在全國第三位,這些品牌涵蓋福建省的紡織、服裝、鞋業、石油、化工、石雕制品等等,應該說,福建省“質優牌響”效應在逐步地顯現,它對福建省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對產業結構的優化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并有效地推動具有特色的區域經濟的形成和發展,也有效地提高了區域整體的競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