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07年7月份開始,陜西濃縮蘋果汁的出口已超過鉬礦砂及精礦,成為陜西省第一大出口商品,出口量和創匯值分別占全國蘋果濃縮汁出口量和創匯值的54.81%和53.78%,占全球貿易量的四成以上。主要供應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雀巢、亨氏、純品、瑪斯等國際知名飲品企業。
9月16日舉行的2009年中國果汁大會傳來喜訊:在全球經濟危機肆虐下,陜西果品出口創匯達到6.3億美元,保持了近年來的高位水平,陜西蘋果作為中國乃至世界蘋果第一品牌的地位依然無法撼動。
“陜西蘋果”產業歷經跌宕起伏20年,實現了由品種經營向品牌經營,經驗種植向技術標準種植,松散式向規?;?、產業化運作的三個根本轉變,創造了“三個全球之最,五個全國第一”。如今口感口碑譽滿全球的“陜西蘋果”,還有陜西蘋果產業連年來結出的累累碩果,印證了陜西蘋果產業實現質的跨越,走向輝煌。
陜西蘋果20年變遷史,濃縮了陜西質量監管的起伏跌宕與波瀾壯闊。
截至2008年,陜西蘋果的種植面積達796萬畝,居全國第一;年產量815萬噸,占全國蘋果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居全國第一,占世界蘋果總產量的九分之一,為世界第一;陜西蘋果連片種植面積1500萬畝居全球第一;陜西省又是全國最大的綠色果品認證省份;“陜西蘋果”還是全國覆蓋面積最大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陜西省年加工濃縮果汁80萬噸,是我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濃縮蘋果汁加工基地。
在追求全球質量安全的高標準的大背景下,陜西蘋果已出口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人推算,歐洲人每天喝的2.5杯飲料中,就有1杯是陜西蘋果汁。
“陜西蘋果”風生水起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果樹研究所在《全國蘋果區劃研究報告》中,對我國各蘋果主產區的生態條件進行了全面分析,指出陜西渭北旱塬是符合蘋果生態適宜指標的最佳區域。這一信息引起了陜西省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陜西省委、省政府從發展大勢出發,緊密結合本地自然優勢,作出建設蘋果大省、建設全國蘋果產業強省的決定,隨后出臺的一系列舉措,調動了農民種植蘋果的積極性。
“七五”期間,陜西省將渭北優質蘋果生產基地列入全省多種經營發展計劃,并安排一定扶持資金。時值我國改革開放初期,農業結構調整中蘋果總體短缺,市場需求增加,蘋果栽植效益提高,強大的市場拉動作用推動了蘋果面積的快速擴張,加之當時陜西省果樹研究所育成了耐儲存、口感好的“秦冠”蘋果品種,對當年陜西蘋果發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到1990年,陜西蘋果的種植面積迅速發展到198.3千公頃,產量也達到34.93萬噸。同年,“渭北優質蘋果基地建設”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91年,省委、省政府因勢利導,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鼓勵支持渭北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從此,退農種果、果農間種的農業革命逐步在渭北展開。陜西蘋果從無到有,慢慢起步,逐步由零星發展向規?;^度。
1985年至1995年是陜西蘋果大發展的10年。1995年陜西省蘋果面積達到492千公頃,產量234萬噸。1996年至2000年,陜西蘋果進入了大調整階段,非適宜區和次適宜區蘋果逐步淘汰,全省蘋果總面積下降,但產量不斷提高。“八五”期間,陜西省先后將渭北優質蘋果基地建設列入“八五”多種經營增收計劃和《關于集中抓好10個農業多種經營重點項目的決定》,加大資金扶持,到1995年全省蘋果面積達到492千公頃,躍居全國第二位,產量234萬噸。蘋果成為果區農民主要收入來源,也成為陜西一大支柱產業。
“九五”期間,《渭北蘋果生產基地手冊》出臺、《陜西蘋果優果工程周年管理歷》下發、“四大技術”的推廣,以及數十個有關蘋果種植、病蟲害、運輸、包裝等標準的出臺,標志著渭北優質蘋果生產栽培區域及其栽培技術基本形成,果園由常規管理向標準化、規范化邁進。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中國農業進入新階段,陜西蘋果開始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優化,標準化生產快速推進,產業化配套不斷完善。
2003年5月,國家質檢總局與陜西省政府簽署《關于促進陜西水果和果汁出口的合作備忘錄》。短短5年時間,陜西水果、果汁出口有了飛速發展,2006年經陜西檢驗檢疫出口水果12萬噸、貨值6671萬美元,是2002年的6倍;濃縮蘋果汁出口29.26萬噸、貨值2.76億美元,分別占全國濃縮蘋果汁出口總量的43.6%、貨值的46.4%。
2004年,陜西省又出臺了《關于加快渭北綠色果品基地建設的意見》,提出努力實現果業綠色化、產業化、市場化、現代化,并建設成為全國最大最強的綠色果品基地。
目前陜西省正在建立健全技術創新和技術推廣體系,加快國家優勢農產品重點項目陜西省蘋果研究中心和陜西省蘋果改良中心建設?!笆晃濉逼陂g,陜西省將繼續依托科研院校、技術推廣單位實施果業培訓計劃,加強對基地縣干部、果農和企業管理人員的培訓;建立健全產品質量和安全監督體系,加強從生產到銷售全過程的質量管理;按照市場準入要求,逐步建立果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倡導和推行“信用卡”和“二維碼”的使用,保證果品質量信譽。
20年來,陜西蘋果產業已實現歷史性跨越,一步步走向王者之巔。以蘋果為主的陜西果業已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重要產業。
八年大跨越
2000年9月,陜西省首次提出陜西蘋果“爭全國第一、創世界名牌、建果業強省”的目標。
2001年6月,全國第一個省級果業管理機構陜西省果業局成立。
2002年,溫家寶總理對陜西在結構調整中發揮自然優勢、建設蘋果大省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同年農業部把陜西省確定為中國蘋果優勢產業帶。
2003年,國家質檢總局對“陜西蘋果”實施地理標志保護,“陜西蘋果”成為國內覆蓋面積最大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實現了品種經營向品牌經營的根本轉變。
2005年,“陜西蘋果”加入國際地理標志網絡組織(歐瑞金Origin)。
2008年,胡錦濤總書記在延安視察時就蘋果產業發展指出:因地制宜發展蘋果產業,既增加了收入,又保護生態,這是一條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致富路子。同時希望陜西把蘋果產業做大做強。
陜西省果業局成立8年來,充分發揮省委、省政府賦予的“綜合協調與管理全省果業生產、加工、貯藏、流通與出口”的職能,在抓技術、抓質量的同時也加大了對果品基地的認證工作。陜西省認證綠色果品基地270萬畝,經歐盟認證的有機果品基地1.52萬畝,通過中國良好農業操作規范認證的綠色果業基地面積5.52萬畝,均處于全國前列。近年來,陜西積極鼓勵具備有機蘋果素質的陜北“山地蘋果”發展,有機蘋果種植面積已增加到150多萬畝。陜西蘋果產業標準化、規范化、國際化水平連上新臺階。
據海關統計,從2007年7月份開始,陜西濃縮蘋果汁的出口已超過鉬礦砂及精礦,成為陜西省第一大出口商品,占全球貿易量的四成以上。主要供應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雀巢、亨氏、純品、瑪斯等國際知名飲品企業。
瞄準世界一流
2008年4月,陜西省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成功舉辦了中國(陜西)果品企業家圓桌會議,陜西蘋果開始規?;七M歐洲市場。歐洲人認識陜西蘋果,也是近幾年的事情。
作為全球最大的蘋果濃縮。汁生產基地,去年陜西濃縮果汁總產量的40%出口到歐洲,有人推算,歐洲人每天喝的2.5杯飲料中,就有1杯是陜西蘋果汁。
在邁向國際市場的進程中,陜西蘋果產業一直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基本方針,先后在莫斯科、曼谷、迪拜、布魯塞爾、開普敦、雅加達參加或舉辦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營銷、陜西果品推介和貿易等活動。陜西果品出口已進入高速發展期,年平均創匯遞增率在50%以上,產品遠銷東盟、歐盟、阿盟、北美、非洲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8年,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嚴重影響下,陜西果品出口創匯仍然達到6.3億美元,保持了近年來的高位水平。
天時、地利、人和決定了陜西蘋果在全國乃至世界蘋果產業界的霸主地位。與世界其它主要蘋果生產地區相比,陜西擁有大規模的生產基地、豐富的蘋果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較低的生產成本,從而造就了其巨大的生產潛力和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就陜西蘋果產業未來國際化發展之路,陜西省果業局局長王振興告訴記者,要從技術創新、人員培訓、對外合作交流等三方面加強。不斷完善蘋果生產技術體系,依靠技術創新,促進陜西蘋果產業升級,加快進軍國際市場。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陜西蘋果”一定會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