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種玉米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吉林人說的糧食大體上都是指玉米,農民也把玉米稱作“鐵桿”莊稼,全省有80%的農民64%的耕地都種植玉米。
作為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和儲備糧食基地,種植玉米,保證糧食豐收,對解決全省的“三農”問題、保證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近年來,吉林省外國專家局把發展玉米經濟作為農業引智的一項主要任務,通過聘請外國專家和出國培訓,為吉林玉米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保證和技術支撐。
育種技術實現品種升級換代
為了做好玉米產業這篇大文章,吉林省把引進國外玉米種子資源、培育優良品種作為玉米高產高效的關鍵技術進行科研攻關,在依托省內農業科研部門自主研發的基礎上,先后聘請了美國、韓國、烏克蘭、西班牙、加拿大、匈牙利等國家80多位玉米專家來吉林省講學、技術指導和技術咨詢。在培育高產優質雜交品種的同時,一方面對高淀粉玉米、高油玉米、糯玉米等專用玉米品種進行科研攻關,以滿足玉米加工企業對專用玉米育種的需求。另一方面積極培育篩選產量潛力高的超高產玉米品種,并首選耐密型、抗病性、抗倒性強新品種,目前培育出的耐密型新品種“春玉米”,2008年又創下了我國“春玉米”超高產的新紀錄。
栽培技術促進玉米增產增收
科學耕種是提高玉米產量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吉林省農業科學院通過引進和借鑒國外先進耕種技術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經過近10年科技攻關和實踐,成功地研究出適合東北地區氣候特點的“玉米寬窄行交互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與傳統的耕種方式不同,使用該技術耕種玉米,可以加深耕層,改善耕層的物理性狀,減少徑流,接納和儲存更多的降水,做到伏雨秋用和春用,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還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減少土壤風蝕作用。由于該耕種方法是在春季不整地的情況下直接播種,有利于保墑、保苗,能節約用種量,降低成本,并可以恢復地力、保證苗帶處于良好的土壤環境。使用此耕種方法每公頃可以節約成本300元—500元,產量與現行耕種方法比提高10%以上。目前此項技術已在玉米主產區的洮南、九臺、乾安、公主嶺、梨樹等縣(市)及黑龍江的部分地區推廣應用。該技術成果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2004年以來,吉林省承擔了“國家糧食豐產工程”的“吉林玉米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和“東北平原中部(吉林)春玉米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課題。圍繞玉米豐產工程項目的實施,通過聘請外國專家技術指導和協作,組織開展了玉米超高產技術、高產優質新品種優化技術、產量與品質協同提高技術、高效精準施肥技術等方面的攻關研究。現已在8個示范縣(市)累計建設玉米生產核心區9.4萬畝、示范區524.5萬畝、輻射區5105.2萬畝,“三區”增產玉米72.12億斤,增加農民收入40.2億元。僅因單產提高而增加的玉米產量,占全省因單產提高而增玉米產量的50%以上,為吉林省玉米產業生產發展和提高玉米生產效益提供了基地和樣板。2008年吉林省的樺甸市示范區建設的百畝連片(104畝)超高產田創下了雨養條件下我國春玉米超高產的新紀錄,平均畝產1089.6公斤,最高畝產達到1130.1公斤。玉米單產的提高,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技術儲備。
引派結合實現玉米精深加工跨越式發展
為了解決長期困擾吉林省的“農民賣糧難、企業存儲難、鐵路運輸難”的3大難題,2002年吉林省確定了以工業思維謀劃農業的發展思路,提出將農產品加工業作為吉林省第三支柱產業,大力推進以生物質能源、新材料和原料為重點的玉米經濟。圍繞這一發展思路,吉林省外國專家局重點抓了玉米深加工技術的引進工作。吉林省先后聘請了美國、日本、德國、俄羅斯、烏克蘭、泰國等國家的玉米深加工專家來吉林省工作,就玉米深加工的有關技術問題進行指導。還先后派出40多名科研技術人員到上述國家學習有關發酵、淀粉糖、可降解塑料薄膜、變性淀粉的生產應用技術等。以大成集團為例,在吉林省外國專家局的大力支持下,大成集團積極引進國外智力,目前共引進國外技術28項,引進國外科技及管理人才388人次,累計為集團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38億元,間接經濟效益88億元。通過一系列引智,吉林省玉米深加工實現了3次跨越:從生產淀粉、蛋白粉、纖維飼料、玉米油的粗加工階段,到生產變性淀粉、淀粉糖、氨基酸等系列產品的精深加工階段,再到生產化工醇的玉米化工階段,有效地拉動了吉林省玉米經濟的發展,延長了產業鏈條,增加了農民收入,壯大了地方經濟。
交流合作 搭建科技創新平臺
多年來,吉林省的玉米產業呈良好的發展趨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引入了科技創新機制。從玉米育種、耕種到玉米的精深加工,每個環節都充分顯現了科技的力量。特別是引進國外智力,通過技術交流與合作,對吉林省玉米產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在吉林省外國專家局引智專項資金連續資助下,聘請了美國、韓國、烏克蘭、意大利等玉米發達國家的玉米育種專家來吉林省講學,指導育種,引入了具有較強抗旱性、耐寒性和拱土力的特異玉米種質資源,并與美國思達因公司、韓國農村振興廳水源玉米研究所、烏克蘭農科院等研究實力較強的機構合作進行育種研究。大成集團通過吉林省外國專家局聘請美國專家將酒精生產工藝由原來的間歇式發酵改為連續式發酵,使發酵時間從40—60小時減少為12小時,比普通酒精工藝生產成本降低700—800元/噸;聘請泰國專家采用噴霧造粒工藝使發酵液中賴氨酸100%回收,降低生產成本1000元/噸。吉林省外國專家局每年都邀請國外資深玉米專家來吉林省講學、咨詢和技術指導,為吉林省玉米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科技創新平臺。
培養人才 增強玉米經濟發展后勁
外國專家在講學和技術指導過程中,不僅幫助玉米深加工企業和科研機構解決了生產、科研及應用等方面的問題,而且在專家和技術人員的相互配合、相互協作下,為企業和科研機構培訓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吉林省輕工設計院從2000年起,連續7年每年都舉辦一至兩次國際性玉米、淀粉深加工、種植及貯藏技術培訓班,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才。
近年來,吉林省還培養了一大批懂玉米生產技術、會管理的農業科技人才,全省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逐漸走向成熟,實現了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轉化。這些掌握技術的種田能手,輻射鄰里,帶動村屯,為農民提供科技信息,進行技術指導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