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是歐美男性最常患的泌尿系統惡性腫瘤。在男性可患的各類癌癥中前列腺癌的致死率位居第二,僅次于肺癌。目前,我國男性前列腺癌的發病率低于歐美,但已呈明顯上升的趨勢。
前列腺癌患者的發病過程比較隱匿,其表現與前列腺增生患者類似,多以排尿異常的癥狀為主,或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前列腺癌患者在做肛門指檢時可發現前列腺上有硬結,經化驗,其血清中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水平升高(一般大于10微克/毫升)。到了該病的晚期,患者的前列腺質硬如石,并可發生骨轉移。但也有些該病患者是因為出現了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甚至是突發性截癱而就診的。通過做B超、CT、核磁共振等輔助檢查可以了解前列腺癌患者病灶的范圍、浸潤程度和病理分期等,做前列腺穿刺活檢可明確對該病的診斷。
在臨床上,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可以實施前列腺癌根治術,通過手術治療可以徹底切除病灶,而且預后良好。但大部分該病患者在就診時其腫瘤已經侵犯了前列腺包膜甚至周圍組織,因而已失去了手術根治的機會。由于正常前列腺或前列腺癌細胞的生長受人體內雄性激素水平的影響,因此,對前列腺癌患者可以采用內分泌治療的方法——完全性雄激素阻斷療法。該療法包括去勢術(摘除睪丸)和應用抗雄激素藥物。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老年男性體內的雄激素60%~70%來自睪丸,30%~40%來自腎上腺和其他組織。前列腺組織中的雙氫睪酮約有40%是由腎上腺產生的。因此,前列腺癌患者單純采用去勢術進行治療,只能抑制體內睪丸源性雄激素的產生,并不能完全阻斷所有雄激素的產生,必須聯合應用抗雄激素藥物進行治療。目前,我國臨床上應用的抗雄激素藥物主要是氟他胺。
氟他胺又名氟硝丁酰胺,是一種非類固醇類抗雄激素藥物。該藥在人體血漿中的主要活性代謝物為α-羥基氟他胺。氟他胺沒有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抗孕激素、抗促性腺激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活性,屬于純抗雄激素藥物,并能在靶組織內與雄激素受體結合,從而可競爭性地抑制雄激素(主要是雙氫睪酮)對前列腺癌的作用。氟他胺的用法是:每次口服1片(250毫克),每天服3次。臨床實踐證實,大部分(70%~80%)前列腺癌患者通過采取去勢術和應用氟他胺進行治療后,其病情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緩解,主要可表現為癥狀減輕、病灶縮小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水平明顯下降等。
氟他胺的主要副作用是可導致患者出現肝損害和內分泌失調。因此,患者在應用氟他胺后必須定期檢查肝功能,開始可每個月檢查1次,若連續3次檢查的結果均正常,可以改為每2~3個月檢查1次。出現肝損害的該病患者在及時停藥后,其肝功能指標大多可自行恢復正常,嚴重者可服用保肝藥物進行治療。出現內分泌失調的該病患者會有午后潮熱、盜汗、乳房發育等癥狀,這主要是由于其體內的雌激素占了優勢所致。這些患者可通過中醫進行辨證治療。另外,氟他胺對于患者的心血管系統和性功能的影響較小。
需要指出的是,進行內分泌治療對于前列腺癌患者來說僅僅是一種姑息性治療,部分該病患者的病情會在治療一段時間后復發(如前列腺特異抗原水平反彈等),并可發展為激素非依賴性或激素難治性前列腺癌。這類患者可以先停服氟他胺一段時間,然后再根據病情決定是否改用二線內分泌治療藥物或化療等方法進行治療。■
本欄目編輯/秦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