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發生腦血管意外(腦溢血、腦梗塞等)經治療痊愈后,往往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其中最常見的后遺癥是肢體癱瘓。此類患者大多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別人的照顧和護理。但是,對這類病人如果照顧不周,則容易導致病人死亡。最應引起該類患者家屬警惕的是,癱瘓病人易出現以下這五種危情:
一、進食的時候嗆咳。腦血管意外的病人(也就是中風患者),常常伴有喉部神經麻痹,對口腔及咽部異物刺激反應遲鈍,極易在飲水或進食流質食物時發生誤吸或誤咽,將水或食物吸入呼吸道(氣管和肺)而引起肺部感染。有的病人因咳嗽等反射的能力降低,雖已將食物吸入氣管,卻沒有明顯的嗆咳現象,家屬若不能及時發現病人已將食物吸入氣管,就容易導致病人反復發生肺炎。所以為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最好將食物做成糊狀。如果患者在進食的時候經常出現嗆咳的現象,應給其插入鼻飼管,讓患者自行吞咽食物,而水及流食(牛奶、豆漿、果汁等)可通過胃管注入,這樣可以防止肺炎的發生。
二、形成褥瘡。患嚴重中風的病人,往往不能自行翻身,加上病人營養情況較差,局部體表長時間受壓、血液循環不良,容易發生褥瘡(組織壞死)。褥瘡最常發生在尾骨、雙髂、足跟、雙肘、后枕等部位。對此類病人,應每隔2~4小時就改變其體位1次。對床單、床墊等與病人直接接觸的物品需要扯平,不能有皺褶。對患者易發生褥瘡的部位要經常做按摩,并每日用溫水擦洗,擦洗后抹些滑石粉,來保持病人皮膚的清潔干燥。
三、肢體攣縮。由于癱瘓病人不能自主活動,久之可導致肌肉萎縮、關節僵硬、肢體攣縮。所以此類患者家屬要對其各個關節、肌肉經常進行按摩,讓這些部位經常活動,尤其是患者的雙足應與小腿保持九十度的狀態,這個角度叫做功能位,保持這種狀態可以防止出現足下垂。對于已經發生關節僵硬的病人,做上述操作時應循序漸進,由輕到重,逐漸恢復病人的關節功能,不可強行活動,以免發生意外。
四、尿路感染。有的癱瘓患者不能自行排尿,經常會導致尿潴留或者尿床;同時該類病人的會陰部也難以保持清潔,特別是有些患者需要長期留置導尿管排尿。這些情況都易引起病人發生尿路感染,所以應保持病人會陰部的清潔,每日可用溫水清洗病人的會陰部及臀部。對留置的導尿管,應定期沖洗,并要按照醫囑進行留置操作。
五、出現肺梗塞。癱瘓病人長期臥床,極易導致下肢、盆腔等部位的血流瘀滯,加上患者的飲水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原因,易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若血栓形成,不僅可能造成下肢腫脹,還可能發生血栓脫落,導致肺動脈栓塞,而大塊的血栓栓塞可使病人突然死亡。因此,患者家屬除了應該經常活動病人的肢體外,還要每晚用溫水為病人泡泡下肢,并盡量多喂病人一些水,以最大限度地防止病人下肢血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