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緊縮使得錢越來越值錢,通貨膨脹使得錢越來越不值錢。就在這邊人們對中國是否出現通貨緊縮尚無定論的時候,那邊又高調上演了有關中國是否會出現通貨膨脹的激烈爭論。錢在我們手中,但是誰決定著它的價值,它到底是越來越值錢,還是越來越不值錢了呢?投資者將如何選擇?
“通脹預期越來越強烈,投資者必然會采取看空美元,加倉黃金、石油的投資策略。”一位期貨公司的經紀人這樣告訴記者。
瘋狂的三金

基督教崇拜上帝(GOD),在世界金融與經濟領域中,也存在一種類上帝的金融與經濟崇拜,那就是對黃金(GOLD)、石油又稱“黑金”(OIL)和美金(DOLLER)的追崇,三者英文單詞第一個字母縮寫,恰好就是上帝的英文單詞。近期,三金呈現出明顯的“兩升一降”局面,交易異常火熱。
5月份,國際現貨黃金價格整體呈現出強勢上攻的態勢,行情一路振蕩上揚。5月上旬,金價一舉扭轉4月份偏軟態勢,強力出擊并一舉攻破930美元強勁阻力,此后,金價走勢便如雨后春筍,一發而不可收拾。月末,尾盤金價以979美元/盎司報收,整月累計漲幅高達91美元,為3個月內首次收盤上漲。雖然6月份黃金出現下行調整,但是最低價格也保持在920美元以上,黃金投資熱情逐步高漲。
近4個月來,國際原油價格一路走高,最高突破72美元/桶,5月份,原油價格上漲幅度近30%,創下10年來最大的單月漲幅紀錄,去年12月油價最低點還在33.87美元/桶,今年6月末,不知不覺間石油價格幾近翻番。受國際市場油價變化影響,6月30日,發改委再次上調成品油價格,在北京,人們最常用的93號汽油,每升上漲0.48元,達6.37元,與去年10月份的歷史最高價持平。這是今年以來國內油價第三次上調,也是6月份一個月內的第二次上調,并且漲幅大大超過人們的預期。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稱,此次成品油調價將直接拉動7月份的PPI上升0.2個百分點。
美元近期表現較為疲軟,自3月開始美元指數連續走低,5月份,美元指數月累積下跌超過6%,錄得1985年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盤中觸及自12月中旬以來的低點79.18,6月份延續之前的振蕩下行趨勢。近期,全球經濟回暖企穩,市場風險偏好劇增是打壓美元的罪魁禍首,荷蘭國際集團駐倫敦外匯策略部門主管Chris Turner稱,美國市場中的資金匯回可能已經結束,已連續多周有資金流入新興國家、尤其是亞洲和拉美股市。
卷土重來的股市房市
今年上半年,全球股市整體好轉,新興市場股指上升32%,全球指數也達到6%的升幅。其中,中國A股市場異常火熱,上證綜指前六個月間從1840多點漲至近3000點,漲幅已超過60%,榮登上半年“全球最牛股市”寶座,領跑全球。另外,據上海證券報和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共同推出的最新《股市月度資金報告》,6月份,A股市場受新股發行和股市持續上揚的累積效應,資金凈流入達到2900億元,單月資金流入創4年來新高,刷新上一輪牛市的最高紀錄。
資金流動活躍,并且主要流向資本市場,不斷推高資產價格,從而加劇了通脹的預期,也強化了人們規避通脹風險的意識。
近兩個月,全國房地產市場已由小陽春變成了大陽春,全國主要城市,尤其是像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出現了價升量增的火熱態勢。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稱,自3月份樓市強勢反彈以來,樓市已經連續三四個月保持高位運行,市場上的存量正在迅速消化,除了剛性需求陸續釋放外,不少投資性需求也開始涌入樓市。
2008年12月底,北京期房住宅的存量高達11.5萬套,但截至今年6月30日,北京期房住宅的數量已降至73697套。即在半年的時間內,北京迅速消化了4萬多套期房住宅。
“早想買房,沒敢買,現在房價又上去了,想買也沒那么容易了。房價到底還有沒有可能降下來啊?”張女士無奈地感嘆道。
搖擺的中國經濟
在持續低迷的全球經濟中,中國經濟一枝獨秀,上半年,從消費數據到作為經濟先行指數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從固定資產投資到工業企業利潤,中國經濟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與投資、出口相比,消費在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長期是個“短板”,但是隨著擴大社保、家電下鄉等一系列措施的推出,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應在逐步擴大,尤其是農村消費需求的增長成為了上半年中國經濟的亮點。
中國經濟上半年反彈回穩,下半年增長勢頭將更加強勁,各界對此已形成共識,但是其持續復蘇的基礎仍舊脆弱。據社科院的一份調研報告稱,有40%的中小企業已經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倒閉,40%的中小企業正在生死線徘徊,只有20%的中小企業沒有受到此次危機影響。姑且不論這個數字是否準確,它至少告訴人們這樣一個

事實,中小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的程度遠遠超乎人們的想象,并且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并不是簡單的融資難問題,更多的是稅收、財政、投資等制度供給上的嚴重扭曲和缺失問題。
此外,出口在較長時間內將繼續萎縮,目前的經濟回穩主要依靠政府投資拉動,民間投資能否持續回暖還不確定,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居民收入增長受到影響,儲蓄意愿增強,擴大內需,實現保八的壓力很大。
上半年,中國經濟的整體表現可以概括為:“宏觀活,微觀難”,鑒于此,隨著通脹預期的加劇,對于中國經濟未來可能遭遇“滯脹”危險的擔憂正在增加。
難解的CPI
6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CPI同比下降1.4%,這是2003年中國經濟從亞洲金融危機中重新恢復后,首次出現CPI連續四個月負增長,5月份PPI同比下降7.2%,再創1996年以來新低。作為價格體系中最重要的風向標,CPI和PPI繼續維持著幾個月以來的“雙負”的局面,引發了人們對通貨緊縮的擔憂。
由于通貨緊縮的危害大于通貨膨脹的危害,人們似乎可以接受2008年2月份CPI同比上漲8.7%,卻難以接受5月份CPI1.4%的下降,人們對CPI分項進行仔細的分析研究后發現,非食品類價格降幅是物價總水平下降的主要力量,食品CPI同比降幅從4月的1.3%收窄至0.6%,而非食品CPI跌幅從上月的1.3%擴大至1.7%。
同時,還注意到,5月份,糧食價格上漲了5%,保持了連續5個月上漲,糧食是多種食品的原料,也與多種農產品存在比價關系,因此,糧食價格抬頭的走勢,也引起了人們對CPI止跌反彈的預期。
PPI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雖然兩者在統計口徑上并非嚴格的對應關系,但是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對CPI有一定的影響。部分學者通過測算PPI環比變化發現,從月環比價格變動情況看,PPI自今年4月首次由負轉正以來,已連續兩個月上漲,結束了之前連續七個月的環比下降趨勢,可能會帶動CPI的上升。
從現狀看,CPI、PPI持續下降,但是從細節和趨勢看,似乎又存在觸底反彈的跡象,這也是人們難以判斷目前經濟形勢的原因之一。
此外,貨幣供給也是影響物價水平的重要因素,為了應對危機,政府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信貸規模快速增加,1-5月份,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5.84萬億元,同比增加3.72萬億元,超去年全年信貸總規模。并且,現已出現了預測今年上半年信貸規模可能上摸7萬億元,全年或達10萬億元天量的聲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人們對CPI由負轉正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