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額的利潤空間,只要一間辦公室,一批高素質員工,服務質量過硬就可以輕松獲得,留學中介被稱為最簡單的致富奇跡。
地球村概念的普及,把世界變小的同時,留學也從稀罕事變成了平常事。今天是東家奶奶的孫子去了德國,明天是西家阿姨的女兒去了美國,中國人去外國鍍金的多了,外國人來中國鍍金的也多了。留學需求的增長,更是催生了一批專業留學機構的增長。目前,全國共有留學中介400多所,僅北京就占了70多所,其余的主要分布在上海、深圳等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留學中介老總告訴記者,只要每年有200個客戶,他所經營的中介利潤就可以達到100%。在全球都在喊金融危機的時候,留學中介卻顯得格外堅挺,無論是危機也罷,還是H1N1也罷,北京美加百利咨詢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劉世鵬在接受《小康#8226;財智》記者采訪的時候稱,這些危機對留學市場基本上沒有威脅,留學生增長的勢頭依然在繼續。
資料顯示,從1978年至2008年年底,中國共有留學生139.15萬,而2007年為14.4萬,2008年已經上漲到17.98萬,2009年這樣的勢頭據劉世鵬介紹,一點沒有減弱的跡象,相反,咨詢的人較2008年同期還有所上揚,他估計,2009年,留學生的數量應該會突破20萬。
據記者了解,市場增長的部分主要來自自費留學生,這些學生中,本科留學占45%以上,研究生及以上留學占30%左右,而這些留學生中,有超過60%的學生會選擇通過中介實現留學夢想。

留學市場正在蘇醒
依照目前中國留學生的數量來看,20萬人一年左右的市場仿佛并沒有太多的吸引力,但是,中國有13億人口,有2500萬在讀大學生,而中國目前在讀的海外留學生只有50萬。這個數字和中國周邊國家相比,明顯落后。
以韓國為例,韓國也屬于漢語言教育背景國家,和中國的教育消費習慣基本相似,韓國目前有人口5000萬,在讀大學生250萬,留學生43萬,留學的人數占到了在讀大學生人數的17%,而中國留學生只占到中國在讀大學生的2%。
劉世鵬說:“單看市場容量,和韓國相比,中國的市場潛力很明顯還沒有完全被激發出來。”但是他認為,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南方一些企業的破產,恰恰給留學市場帶來了春天。
中國南方向來是制造業的密集地,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了許多單純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企業重創,行業洗牌及重組,2009年在中國南方一直保持高熱。“企業轉型,對人才的需求,會加劇留學市場的膨脹。”劉世鵬稱。正如電影《天下無賊》里葛優所言:目前“中國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在記者對一些企業的采訪中,尤其是外資和合資企業,他們的人力資源負責人也都表示,如果是有留學背景的人才,公司會考慮優先錄用,并且很歡迎這樣的人才加盟。因為,留學生首先沒有語言障礙;其次在國外生活過,對中國和外國的一些情況都很了解;最后,專業知識過硬的話,會很容易勝任工作。
當然,除此之外,中國經濟的發展,也為留學市場注入了活力。北京第二中學畢業生吳倩(化名)在高中畢業后,就選擇了去日本留學,她告訴記者,像她這樣的學生班上還有很多,“雖然自費出國留學需要花很多錢,估計要100萬左右,但是對北京的孩子來說,基本上沒有什么問題,我們班的同學很多不是因為家里經濟條件不能出國,而是因為成績呀什么別的限制不能出國。”
在北京第二中學門口記者遇到的一些孩子家長,也都稱,只要孩子用功讀書,他們愿意讓孩子去留學,“我們那個年代沒有這么好的條件,現在條件好了,只要有機會,讓孩子走出國門長點見識也是我們做父母的心愿。”張阿姨在和記者聊天的時候感慨地說。
近些年,國家為了鼓勵留學、鼓勵留學生回國,也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尤其是對高科技人才,不僅在工資福利上提供保障,還提供專門的研究基地,就像股市的利好一樣,這些利好也刺激了人們出國留學的愿望。一股新的留學熱潮正在蘇醒,那么,對留學中介來說,這股漸漸蘇醒的熱潮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服務質量是關鍵
統計數據顯示,每年中國去國外留學的學生,10%是公費,90%是自費。對留學中介來說,90%的自費留學生就是市場。由于海外留學不是觀光旅游,加上費用昂貴,所以大多數的留學生會選擇有專業知識的留學中介來幫助自己。
劉世鵬在談到留學中介對學生提供的幫助時,提到了兩點:留學中介對國外高校及各高校專業的了解能為學生最快地找到適合學生的學校和專業。以美國為例,美國的高校有3000所以上,如果學生想去美國留學,光是研究這3000多所高校就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但是留學中介對這些信息了如指掌,通過中介,留學生等于是找到了信息直通車。其次,留學中介的老師對英文的運用和把握可以成功地幫助學生完成各項申請,獲得教授的青睞。
留學中介屬于服務性質的公司,從以上兩點我們也不難看出,對留學中介來說,市場競爭就是服務競爭,關于這點,劉世鵬也表示贊同。目前,留學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留學中介機構,這些機構有的是單一的中介服務,規模大一點的還包括培訓、移民等服務。但是不管服務的種類如何,服務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這些機構的客源。
“現在的消費者不像從前了,如今他們在消費的時候也明白貨比三家,所以有特色、扎實的服務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源。”劉世鵬對記者說。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一些消費者也談到了這個問題,正在中介為兒子辦理手續的馬阿姨就憤慨地告訴記者:“某某機構承諾的很好,結果辦理的時候不是這問題就是那問題,白白耽誤了時間,換了機構以后,才順利辦好。”直到記者離開的時候,馬阿姨提到耽誤了她時間的機構還覺得憤怒難平。
其實,多數留學中介的業務都很單一,就是幫助學生順利出國留學,如果在這一點上不能做深做細,服務跟不上,墨守陳規就會失去像馬阿姨這樣的客戶。劉世鵬告訴記者,他所在的美加百利之所以自2004年創辦以來,一直能在業界保持良好聲譽及良好客源,就是與他們重視服務分不開的。目前,他們又推出了職業規劃配合留學的新的服務產品,職業規劃與留學進行有機結合,這在國內業界還是首家。
當然,除了美加百利,其他的留學中介也在服務上努力地下著功夫,比如辦留學送禮品,課外老師單獨輔導等等,讓留學市場異彩紛呈。吳倩(化名)也和記者說過:“不喜歡中介瞎承諾,知道實情才能及時地對所需材料進行補充、完善。”按她的話來說,就是,“你別忽悠我,我又不傻!”談到對中介的選擇,她說,服務和質量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和吳倩(化名)一樣,眾多的消費者其實都是這樣的心態。
利潤空間潛力很大
留學熱不是偶然的,隨著經濟的發展,這股熱風會吹得更加強勁,尤其是80后崛起的現在,跨國對他們來說有時就是幾個簡單的動作連接,喜愛生活、喜愛異域文化、喜愛創新,留學趨勢也隨著他們變得不再安分,逐漸向好的市場對想要創辦留學中介的投資人來說究竟該如何把握。
在記者走訪的過程中發現,留學中介的規模大致分為三種,規模較大的一般都形成了集團化管理,旗下擁有多種服務品種,培訓、留學、移民、教育等等,并且在國內擁有多家連鎖。如:新東方,該集團已經成功在海外上市。規模中等的一般擁有員工不到千人,服務比較單一,以留學和移民為主營業務。規模小一點的從幾個人到幾十人不等,業務主要就是辦理留學。
劉世鵬告訴記者,一個留學中介其實內部結構很簡單,基本上就分為人力資源和市場兩塊,而人力資源是公司服務的根本,市場主要是做推廣。對一個想要創辦屬于自己的留學中介的投資人來說,最需要花費精力的應該是在人才的選拔和利用上。由于留學中介本來就是以專業著稱,所以,中介的員工自己就應該是專家,這樣才能得到客戶的認可。
創辦留學中介一般分為三步走:資質認領;選址、選人;廣告宣傳。基本的費用看一個例子我們就可以清楚的得知:
以北京為例,留學中介員工的平均工資為3500元,四環以內辦公室租賃的費用大約為2元/平方米/天。假設成立一個小規模的留學中介,需要員工30人,需要辦公面積100平方米,員工工資加上辦公租賃費用,一個月共計111000元,加上其他一些支出,如辦公用品,水電等等,5000元,那么平均一個月的固定運營費用在116000元(不包括首月,首月因為購置辦公器材以及繳納注冊資金,會多出很多),那么一年運營的固定費用大約為1392000元,假設廣告宣傳100萬元,那么一年的總運營成本就是2392000元。這其中廣告宣傳的費用是靈活的,可以視市場的情況來定,可多,可少。

那么,留學中介的利潤究竟怎樣呢?依照目前的市場情況,除非是高端出國需要支付中介費十多萬元,一般的留學平均支付的中介費大約為2~3萬,假設一個上述機構一年成功辦理留學200人次,那么收入為400萬元~600萬元,繳納了各項稅款,扣除運營成本(包括廣告)之后,該機構至少盈利在100萬元以上。如果客源更多的話,利潤會更高。
試想依照中國目前的市場,一年200人次,一個月平均只有17人,這樣的業務完成起來難度應該不會很大,如果每年只要完成120人次,也就是說平均每月完成10人,機構就不會虧損。對于日益膨脹的市場來說,依照計算,創辦留學中介就仿佛是請了財神回家。
掌握好盈利的關鍵點
留學中介固然是塊香餑餑,一旦成功運營就可以坐享其成,不僅利潤豐厚,還可以得到幫助了的人的贊美,對投資人來說,怎么看都是美。
但是,據劉世鵬介紹,現在留學中介資質的申請相較前幾年變得困難了許多。一是因為國家的宏觀調控,要控制市場容量;二是因為一些不良資質的中介擾亂市場。所以,對留學中介資質的審查,教育部審批越來越嚴格。最近幾年獲得資質開業的留學中介機構并不多。
除此之外,隨著競爭的激烈,留學中介無形中附送的產品也變得越來越多,這樣,就壓縮了利潤空間,比如原來要收費的培訓,現在可能會以某種形式直接送給消費者。這對企業來說,等于是失去了一部分收入來源。
另外,一些不良中介帶來的不好影響,也使市場產生了動搖,使得消費者對留學中介的認識產生扭曲。不僅如此,劉世鵬說,目前整個市場的秩序雖然是良好的,不存在明顯的不良價格競爭等情況,但是國家方面沒有規范的管理,對資質的要求沒有進行細分,比如哪些機構不能辦理某個國家的留學等,所以市場有點混亂。
聽起來,這些不良情況的存在對市場的確有著詆毀,但是,從劉世鵬的談話中,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這個市場其實對于投資人來說,還是適合投資和生存的。比如:市場的前景逐年向好,市場沒有明顯的不良價格競爭,市場的利潤可觀等等。關鍵是,你有沒有找準盈利的關鍵點。
關鍵一:
人才競爭
前面我們一直在強調對留學中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服務質量,所以人員的素質直接關系著中介生存的成敗。留學中介主要的工作就是幫助學生撰寫申請資料,幫助學生了解國外的各種信息,做出選擇,所以老師的語言能力,以及對國外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劉世鵬就對記者說,在留學中介工作的員工需要每天不停地瀏覽國外各高校的網站,熟悉每個學校的專業特長,以及教授的研究方向和近幾年的研究項目等,并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工作量大,要求高。只有這樣,工作人員才能在服務的過程中凸顯服務質量,在幫助學生撰寫資料的時候才容易投教授所好,提升申請的成功率。
關鍵二:
品牌戰略
以北京為例,北京有70多所留學中介,但是被大家耳熟能詳的不會超過20家,相信消費者的首選一定是在20家以內,除非是其他的中介真的有很強的優勢,才會轉移目光。這就是品牌效應。可是品牌的經營是漫長的也是最讓投資者覺得沒有把握的,原因在于品牌是看不見的,只是存在于人們思想里的一種認識。
劉世鵬將品牌經營分為了美譽度和知名度。他說,知名度通過廣告很容易獲得,但是美譽度其實才是品牌經營里最為重要的。美譽度不是通過廣告就可以獲得的,而是通過你的服務,你的客戶口耳相傳在社會上產生的影響。如果美譽度和知名度完美結合,那么,品牌的建設也就大功告成。
目前,中國的留學中介已經呈現出品牌化趨勢,品牌之戰不久就會展開。
關鍵三:
找準服務圈,創辦特色經營
對留學中介來說,客源是生存的根本,所以擴大服務圈對留學中介來說就是擴大利潤來源。目前社會上主流的留學生主要集中在學生部分,但還有20%的市場是一些工作之后想要繼續深造的人士。這些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積累,不僅有財力支撐,而且目標明確,中介服務這些客戶不僅效率高,回報也高。
除此之外,留學中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服務產品多元化也已經成了趨勢,特色經營更是這個行業招攬客戶的招牌,別人有的我都有,別人沒有的我也有,或者我在申請某個國家方面有特殊的優勢,這些都是留學中介在競爭中奪魁的法寶。
關鍵四:
積極參與到優勝劣汰的戰爭中
近些年,留學中介的競爭加劇,國家的檢查力度也在加大,淘汰不符合資質的中介,留下資質良好的中介,這不僅是消費者的愿望,其實也是在凈化市場環境,消費者關心的是中介的服務質量,國家關心的是創辦資質。有鞭策,才容易前進,積極投身優勝劣汰的戰爭,有助于幫助中介成長,能使中介更有力的立足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