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市場反彈引發賺錢效應引導之下,貨幣洪峰開始涌向各個金融市場,對資產價格上漲起到了很強的推波助瀾作用。
近期全球金融市場可謂風起云涌,不同資產類別普遍表現強勁:主要各國股指紛紛創下反彈以來高位,金價再臨千元城下,油價數月內已經翻番,商品價格全線大漲。
天量貨幣刺激,保本為主

市場如此熱鬧的原因不外有三。首先,主要國家經濟數據有所好轉,市場預期全球經濟的病樹之上正在萌發出復蘇綠芽,投資者信心有所恢復;其次,各國政府現在對于股市普遍采取扶持的態度,如美國總統奧巴馬在3月份的時候就號召人們買股票,一些交易所還對賣空行為進行限制。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點,則是市場異常充足的流動性正在發威。全球央行去年底來猛烈降息,同時不斷向市場注入巨量貨幣,導致貨幣洪峰逐漸積聚,倫敦美元3個月同業拆借利率(Libor)從去年末最高時的5%左右跌至1%以下。而實體經濟復蘇相對緩慢,吸收資金能力不足,巨量資金必定要尋找宣泄渠道。東亞銀行(中國)副行長林志民對《小康#8226;財智》記者說:“原來我就預見貨幣洪峰即將到來,并提前建議投資者轉換思路,增加配置股票、商品等交易類金融資產。隨著近幾個月市場大幅回升,投資者的財富應該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升值,從而幫助投資者有效抵御正在逐漸轉為現實的通脹隱憂。”
至于大家最為關心的經濟和市場進一步的發展方向,目前可謂眾說紛紜,有比較樂觀的認為會出現V形,也有不少認為會出現W形或U形,還有少數認為是L形。其中被市場較為普遍接受的看法是,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可能已經渡過最壞的時期,到2010年的復蘇前景有望更加明朗,這意味著市場的長期前景還是相對樂觀的。從歷史角度來看,在資金主導的市場中股指表現往往會超乎意料,同時伴隨的震蕩也會有所加大,充分調整之后往往會迎來新的投資機會。
憑心而論,不同類別資產經過數月的強勁反彈之后,估值已得到了比較充分的修復,也就是說撿便宜的機會不那么多了,接下來就要看未來基本面的發展能否帶來新的機會。如果經濟繼續保持穩定的復蘇甚至加快增長,那么全球金融將得到進一步推動;反之,如果這期間經濟出現了新的變數,那么市場可能在支撐因素減弱之后出現調整。
目前,市場多數的研究機構還是認為中國和西方國家經濟在下半年將會加快復蘇,而各國央行不會很快收緊貨幣供應,如中國政府近期就已表態將會保持財政和貨幣雙寬松的政策。因此,市場將有望受到基本面進一步改善的提振。
林志民說:“ 有道是強者恒強,那些上半年表現不錯的市場,如A股、H股、黃金和高息貨幣等等,經過充分的整理鞏固之后,仍有望產生新的投資機會。”
此外,A股新股發行已經開閘,一些打新股的銀行理財產品有望重出江湖,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這類產品表現不錯,投資者仍可以加以考慮??傊?,在預期市場可能呈現寬幅震蕩中繼續前行的格局之下,投資者可以考慮通過投資保本和部分保本的銀行理財產品,有效控制投資風險,進行均衡穩健的資產配置。
打新產品能否王者歸來?
“七月流火”將至,廣大投資者已經品嘗到盛夏的果實,金融市場氣氛仍然火熱,但盛夏時節往往“雷雨”多發。比如,國際資本市場最近就遭遇到一場不期而至的豪雨,歐美股市普遍出現調整,道瓊斯指數一度創下兩個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原因在于,世界銀行最新報告下調了對全球經濟的預估,歐美國家開始討論修正過度刺激政策,投資者的熱情隨之暫時有所降溫。
有道是“東邊日出西邊雨”。反觀在經濟基本面回穩和強有力政策護航的雙重保護傘之下,A股的牛市征程步伐不減,市場氣氛一浪更比一浪高,上證綜指屢創反彈新高。即便新股發行(IPO)即將重啟,也被市場認為對資金面沖擊有限。政策面上,在財政預算開始吃緊的情況下,融資造血功能恢復的股市將會更容易得到管理層的精心呵護。
值得注意的是,IPO將會在本周正式重新啟動?;叵肷弦惠喤J?,當時不少打新股的理財產品實現了兩位數以上的年化收益率。于是不少投資者對于這次的IPO重啟,又期待著鴛夢重溫。但新的新股發行機制對網上網下申購等一系列制度進行了重大調整,如對網上單個申購賬戶設定了千分之一的上限等,這直接掐斷了以往打新股產品低風險、高收益的可能性。但這并不意味著“打新”產品不再具備吸引力。在停頓了將近一年以后,新股發行將會比較密集,若出現同時多只新股發行,或者出現融資規模較大的新股IPO,通過理財產品打新股仍然可以發揮資金規模優勢,起到強化產品收益的作用。
此外,一些非單純打新的配置類理財產品可以使用部分資金打新,在降低IPO新規影響之外也可以相對比較靈活的分散投資。
林志民認為,若今后對打新股賬戶申購上限取消或調整,這類打新股產品就會發揮更大的市場優勢。 而打新債結合打新股的理財產品或許會是不錯的選擇。可以預見,隨著新股發行的不斷增加,將會刺激市場對資金的需求,從而令公司債的發行加快頻率并且債券市場的收益率上升,一些新發行的債券票息隨行就市,收益率也會相應的提高。另外,新股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之間存在一定價差,也可以強化專注投資新債產品的收益水平。因此投資者也可以在資產配置中增加一些投資新債和新股的銀行理財產品,多種組合配置的產品形式所帶來的收益率將會好于單一的打新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