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曲折,新浪終于用一次管理層收購,初步解決了困擾自身多年的股權分散難題。
2009年9月28日下午,新浪CEO曹國偉在其“新浪微博”上留下了這樣幾句話:“終于要發布了,我和管理層團隊一起增持新浪10%的股份,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我們。”
幾分鐘后,新浪發出正式公告,以曹國偉為首的新浪管理層,將通過新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進行管理層收購(MBO)。新浪將向新浪投資控股增發約560萬股普通股,全部收購總價約為1.8億美元。增發后,新浪總股本將擴大至約5954萬股,新浪投資控股約占擴股后總股本的9.4%,成為新浪第一大股東。
這是中國互聯網第一例管理層收購。在中國,互聯網企業的股權相對集中,恰如百度的李彥宏,網易的丁磊,搜狐的張朝陽,一家公司總是和掌握著絕對控制權的創始人緊密相連。
唯獨新浪與眾不同。在管理層收購以前,新浪的管理層在董事會里沒有話語權,現任掌門曹國偉也并非新浪創始人。新浪的股權極度分散,導致股東們往往著眼于短期利益,卻無人敢為長遠戰略負責。2006年曹國偉接任新浪CEO時,新浪在中國互聯網界收入排名第三,如今已滑落至第五,利潤更是只能勉強排進前十。沒有大股東掌舵,成為廣為詬病的原因。
此外,過分分散的股權也一度給新浪帶來被收購的危險。2005年,盛大曾一度收購了新浪近20%股份,幾近“吞下”新浪,盡管依靠時任新浪CFO的曹國偉祭出“毒丸計劃”,最終保住了新浪的獨立,卻也從另一個側面暴露出股權分散的潛在風險。
實際上,新浪管理層早就在謀劃股權改革,而最初的方案,是攜手江南春,與分眾傳媒合并。2008年12月22日,新浪和分眾宣布,雙方達成協議,新浪將增發4700萬股普通股,用以收購分眾旗下戶外數字廣告業務。當時,曹國偉和江南春均表示,非常看好此次交易。
然而,由于無法通過商務部反壟斷審核,“新分戀”被迫擱淺,而在新浪和分眾宣布交易終止的同時,新浪正式公布了此次管理層收購計劃。
但新浪是否真的就此與分眾分手?這還尚存疑問。畢竟,此次新浪管理層收購共需出資1.8億美元,而新浪管理層年薪不過百萬美元級別,其間缺口極大。收購的錢從哪里來?盡管曹國偉三緘其口,江南春近日卻在資本市場上動作頻頻。此外,江南春和分眾第一大股東、復興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均與曹國偉交情不淺,考慮到這些種種因素,分眾是否會通過為新浪管理層收購融資曲線入股新浪?這給了市場極大的想象空間。
管理層成為新浪第一大股東,無疑有利于新浪長期發展戰略的統一和穩定,但僅靠這不到10%的股份,是否真的能擺脫其他眾多小股東的掣肘?事情并不像曹國偉說的那么輕松。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新浪管理層將擁有董事會席位,獲得更多話語權——尤其是,能夠為新浪這艘大船掌舵。
反倒是曹國偉這位出身CFO、精于資本運作的新科大股東,給了人們更大的想象空間。畢竟,新浪的社交網絡、游戲等業務都需要補強,而公司賬面上真金白銀的7億美元,則可能成為曹國偉大展拳腳的重要砝碼。
編 輯 藍唐兆
E-mail:ltz@cais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