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鏗:世界經濟正在緩慢、曲折回升
世界經濟已經接近復蘇邊緣,但全面復蘇也會是一個緩慢曲折的過程。從美國、英國等許多主要發達國家來看,現在經濟當中出現的積極因素應該說是明顯增多,但是這個過程要真正達到復蘇程度又卻不容易,因為這次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了需求,由于財富縮水,財富效應突然減少,居民消費明顯不足,面臨的問題從供給方來講是產能過剩,這個問題的調整是需要實現的,不是說復蘇就復蘇了,所以我預計世界經濟的復蘇可能在明年上半年。那么我們國家的復蘇應當是在世界經濟復蘇之后才能走向真正的復蘇。
我國經濟的主要問題是二元經濟結構,城鄉的二元經濟結構加劇,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從而導致了居民消費需求嚴重不足。這一次國際金融危機讓我們這些結構性矛盾加速凸顯出來,所以在去年四季度我國經濟加速下滑,這一攬子計劃刺激經濟增長,對于經濟增長的速度顯然起了作用。
但是,我國經濟內生動力不足。在2003年到2007年,大家公認的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運行最好的5年,GDP平均年增長11.2%,這里其中3個百分點是外需拉動的,而今年前七個月外需對我國經濟拉動作用是負的,是-12.9%,外貿出口形勢當前依然嚴峻,因為世界經濟沒有真正復蘇,內需不足又是我們面臨的主要困難,前七個月我們出口下降22%,外貿企業經營十分困難,外貿企業經營困難就減少了農民工就業機會,影響了農村居民收入增加。
今年上半年農村居民收入實際增長8.1%,同比下降了2.2%,由于農村居民收入下降,雖然有家電下鄉等促進農村居民消費的政策扶持,但是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仍然出現了下降趨勢,4月份同比3%,5月份下降1.4%,6月份下降2%,7月份、8月份我估計依然是下降的,并且這種扶持消費的政策效應不是在增強,而是有減弱趨勢,所以居民消費增加后勁不足,我認為我們的宏觀調控應當是保就業、保民生,努力培養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陳鳳英:世界經濟不是復蘇是反彈
中國經濟“回暖”已經開始了,對世界經濟而言卻是嚴寒剛剛結束,初春正在顯露。世界經濟今年下半年只能是一個觸底反彈,不是復蘇,明年世界經濟是真正反彈,反彈結果就是世界經濟真正復蘇。
實際上世界經濟真正走入一個正常軌道要到2011年底以后,很難說是否反復。根--據美國上世紀80年代經濟規律以及未來經濟情況,這個時候的經濟是不穩定的,可能有反復的,也就是我們說的“W形態”。
現在世界經濟很復雜,我們面臨的不是一般的危機,而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如果我們沒有采取措施的后果,很有可能超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大蕭條。奧巴馬總統說我們要避免一場大蕭條,沒有采取措施就是大蕭條,但是由于采取措施沒有出現大蕭條,但結果是非常嚴重的,就是2008年全球資源損失50萬億,什么樣的規模呢?就是世界經濟規模,因為世界經濟規模去年是60萬億而我們亞洲地區,財富效益損失就是9.6萬億,而亞洲經濟發展只有8萬億,超過了經濟規模,這使亞洲經濟財富受到收縮,實體經濟已經全面下滑,導致世界出現了六十年來沒有出現過的負增長。
去年10月份以來我提出世界經濟可能出現負增長,實際上現在世界經濟真正出現負增長,是二戰以來第一次,沒有人能夠相信。另一個我們可以看到貿易、虛擬經濟影響實體經濟,貿易出現了八十年來大幅度下降,任何研究世界經濟團體都沒有預料到,今年全球貿易可能下降12,2%,那么這個應該說是八十年來沒有過的,上世紀大蕭條到現在沒有出現過,現在出現一點苗頭,“嚴寒”剛剛過去。是“初春”,很不穩定。
世界經濟在一種非常危機的狀況下復蘇,因此它只是反彈,經濟還很不穩定,未來怎么樣就要看宏觀經濟政策這根捧如何接到企業手里,企業這根棒如何交到消費者手里,現在完全靠政府行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1.6%,是哪來的?全是中國貢獻的,沒有中國的1.6%,世界是零增長。
這次危機是是融引起的,金融如果企穩,世界就有希望。世界經濟是一次大地震,“震源”在哪里?在美國,美國解決工世界都解決了。現在經濟在企穩,美國在向好,世界很有可能出現一個拐點,就是第三季度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關鍵。
現在面臨世界有一個問題,我們感覺到金融市場在企穩,但是根本問題沒有解決,美國這次金融危機和次貸危機,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大家知道美國債務有多少嗎?美國所有債務加起來有50萬億,50萬億這么一個債務,現在已經下降到14.4萬億,這兩個季度當中經濟下降2700億,這么一個經濟體怎么支撐50萬億,美國是完全被泡沫歡大的,大氣球下的經濟體,這個債務是完全不可以持續的,這樣一個經濟體如何持續它的發展是一個很大問題。
在2008年,我們跟日本經濟已經很近了,我們增長9%,日本當年經濟是下降0.7%,今年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我國增長7.5%,美國、日本、德國全是負增長,因此中國今年可能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不是說中國這么強大,但是的確貢獻很大。
到2020年中國經濟基本轉型完畢,服務業、制造業將同樣重要,出口和國內將同樣重要,有報告稱2020年中國消費規模可能要超過美國。企業在經營當中一定要注意向內部轉型的問題。我主張企業從自身產品找市場。此外,哥本哈根協議肯定要簽訂,氣候變化將需要我們承擔責任,政策要求我
陸德:警惕經濟二次觸底
關于中國這次經濟發展預測,國內有“U”型、“V”型的看法,我在中央黨校講課中提出,我們國家如果最終消費拉不起來,這次經濟復蘇軌跡是“W”型,兩次衰退。
今年以來這條曲線的說法先后被德意志銀行、社科院有關專家,以及厲以寧先生以及亞洲銀行林毅夫先生認可。他們也提出要二次觸底的問題,我們不希望二次觸底,但是我們必須從經濟研究角度提出這個危險性,要警示為什么?
現在需求拉動不起來,我給大家說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今年我們要“保八”,外貿保不了,下降22%,需要靠另外“兩匹馬”在拉。首先國內市場要消化掉外貿衰減下來的22%的商品,這一口還不行,再加8個百分點也要吃掉,要吃兩口才能保證今年消費,能夠在“保八”的路上“頂八”。同時我們產能又過剩了,吃這兩口還不行,還得吃第三口,幾萬個億下去了,如果吃不掉,純反彈上來以后沒有支撐,經濟還要掉下去,關鍵看我們拉動消費有多大力量。如果消費拉不起來,我們產能過剩又銷不到國外,我們“三匹馬剩下一匹馬”,經濟肯定二次觸底。
如果說上半年政策和投資主要是為了防止經濟繼續下滑,花了大力氣的話,那我們下半年方式上要轉向民生和消費這兩條路,來大力促進它。
“V”型好不好?“V”型在我的研究中也并不好,“V”型光單純強調了GDP快點上去,中國經濟由于地域差距很大,有“瀑布效應”,只要給錢就上去,但是上去后不均衡性更加厲害,這么上去以后還要下來。我建議中國經濟應該走“u”字型,中間多給一些改革和調整的時間和空間,讓它扎扎宴宴反彈,這樣我們付出的成本和代價將是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