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十大產業振興計劃的出臺,“國進民退”漸趨高潮。
蒙牛在去年的三聚氰胺危機之后,曾經寫信給長江商學院校友會,呼吁長江校友出手相助。本次蒙牛被國字頭的中糧收購,可謂是郎情妾意,兩廂情愿。
而在一些領域,則出現了截然相反的情形,9月初,部分東星航空員工“自愿”召集員工大會,數百名員工打出“我們要工作,我們要重整”、“我們需要東星航空”等紅底白字的標語,對被破產清算頗有異議。
“國進民遇”尚未塵埃落定,是非曲直,自有公論。作為民營企業一方,在泰山壓頂的危急時刻,如何避免被“強娶”,保持獨立之身,則需要智慧。以強制強,合縱連橫
在政治、軍事和外交領域,以強制強,往往成為弱小一方保存自己的常用策略。
今年,朝鮮連續發射了六顆衛星,嚴重挑戰了美國的神經,以實力而言,美國對朝鮮具有絕對優勢,但是,由于中、俄兩大國的存在,使美國投鼠忌器,對其無可奈何,朝鮮就此得以保全。
以強制強的策略,在企業競爭中亦常被借用。
一波三折的東星航空并購案,自年初以來,東星航空幾度在懸崖邊緣,卻幾次絕處逢生,到現在仍然保留希望,東星航空的策略,就是“以強制強”。
航空行業屬于典型的半開放行業,既有國營企業,亦有民營企業。國有企業雖然強大,但是,由于其互不統屬,其實就留下了“各個擊破”的廣闊空間。出現分化的可能。
在中航最開始欲并購東星航空之時,雙方在收購價格上一直無法談攏,直到最后,東星還惹惱了武漢市政府,東星航空一面抵制國航收購,一面積極尋求重量級的投資者,以與國航抗衡。
在武漢市政府申請東星航空破產,并且封閉東星航空航線之后,東星航空大股東中航油即提出申請。對東星航空進行債務重組。中航油與國航級別相當,甚至,中航油還壟斷了航空公司石油供應,國航的飛機,還得用它提供的石油才可以上天。東星在初期搬出中航油,暫時遏止了國航的進一步行動。
而在中航油的重組方案被否決后,東星航空又找到了上海宇界,上海宇界擬先后投資5億元,償還東星航空對外債務,而據傳上海宇界背后,有航空高層乃至地方大員的背景。
幾經折騰之后,東星航空成為一塊硬骨頭,卡在國航的喉嚨中,國航對于收購東星航空耐心盡失,最后以收購國泰航空了事,基本撤出了對東星航空的收購。
而最近,在得到蘭世立好友、信中利董事長汪潮涌支持后,東星航空再度啟動重組,甚至蘭世立表示愿意讓出手中100%的股權,其決絕之心,昭然若揭。
而汪潮涌既身價雄厚,更兼是湖北商會副會長,如此身份,更容易取得武漢市政府方面的信任。東星自救,或可有望。
金蟬脫殼,去肉存骨
金蟬脫殼的策略在戰爭中經常被應用,處于弱勢或者守勢的—方,在危急時刻制造假象,而將主力撤走,以避免核心實力的損害。這是典型的突圍策略。
鋼鐵行業重組啟動后,山鋼集團一直對日照鋼鐵虎視眈眈,9月8目,山鋼正式通并購日鋼,一舉成為中國第二大鋼鐵巨頭。
山鋼并購日鋼以“凈資產”增資的方式完成,獲得新日鋼67%的股權,另外33%的股權由杜雙華及其他原股東擁有。重組后,杜雙華由絕對控股變為一名小股東。且其股份只能用于經營,不能拿走一分錢。
在去年的胡潤百富榜上,杜雙華名列第二位。而日鋼的初步估值,在350億元左右,本次山鋼卻只按其凈資產出資,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爭議。
而在經營業績上,二者更是差別巨大,今年上半年,日鋼盈利18億元,進入全國十大鋼鐵企業之列,而規模為日鋼3倍的山鋼同期虧損13億元。山鋼卻以巨虧的業績,來并購業績優秀的日鋼,外界非議較多。
對于日進斗金的杜雙華來說,出賣企業恐非本意。不過,在這場“強娶”與“逃婚”的博弈中,以圓滑著稱的杜雙華,表面波瀾不驚。早在2008年11月,在山東省政府的授意下,山鋼與日鋼簽訂了重組意向書,當時杜雙華雖神秘失蹤,但是授權集團高管簽約。
而正是在這段時間,行蹤神秘的杜雙華,開始實施其“金蟬脫殼”的策略。
6月初,杜雙華將旗下日照鋼鐵部分資產借殼他自己控制的開源控股(01215 HK)實現香港上市,開源控股52億港元收購了香港譽進發展有限公司,而譽進發展間接擁有日照型鋼30%權益、日照鋼鐵30%權益及日照鋼鐵軋鋼25%權益。而據傳,開源控股還有國家高級領導人的親戚入股,估計山鋼不敢貿然強行并購。這樣。杜雙華通過輾轉騰挪,保存了大約30%的資產。總算留住了一絲血脈。
而在實施“金蟬脫殼”之計的同時,杜雙華加緊擴張日鋼,將其變成難以下咽的硬骨頭。日鋼2008年的產量超過千萬噸,而2009年,日鋼的總產能已達山鋼的大半。
做大日鋼,無疑是杜雙華布局深遠的一步棋,如今,雖然并購已成定局,但是,新日鋼未來估計不得不借重杜雙華,杜也可以避免被徹底踢出局的危險。
蟄伏地下,守時待變
《易經》第一卦辭是“初九,潛龍勿用”,在處于弱勢的時候蟄伏,既可保存實力,亦可守時待變。
本次的“國進民退”浪潮,到底是未來的一種趨勢,還是暫時的權宜之策,還未有定論。無論是在決策層還是民間,對于本次“國進民退”,都持有一定的保留,這就為未來的政策及產業環境的變化,留下了空間。
識時務者為俊杰,不僅指順應當下時勢,作出適當妥協以立命,亦包含洞察未來,堅持到柳暗花明的含義。
其實,在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并購雙方比拼的不僅是實力和背景,亦有時世。比如在山鋼并購日鋼的過程中,若在別的領域,“國進民退”造成的效率低下過于明顯,有可能政策會被中斷,這在政策多變的中國,并不鮮見。山鋼急迫并購日鋼,也是怕夜長夢多,所以來了個“先上車后補票”,乘時勢之便造成既定事宴。
本次山鋼還沒有把杜雙華獨立上市的部分收歸囊中,山鋼期待“杜總自己解決”,而杜雙華的策略就是‘拖’字訣,動用一切手段,能拖多久就多久,千方百計堅持下來,等待時勢變化。發改委最近提交國務院的“鼓勵民營企業20條”即將出臺,或可為民營企業的生存帶來轉機。待“國進民退”退潮,杜雙華尚可用其保留的三分之一血脈,重啟競爭。
而東星航空幾經折騰,拖到汪潮涌出手相救,最近,湖北省高院駁回武漢市中院破產清理的提案,初步同意東星提出的重整方案,東星航空重現一線生機。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守時待變”策略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