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同志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更加注重發展成果的普惠性”。要實現引智成果共享與普惠,使成果惠及更多地區更多人,關鍵在于示范推廣。為此,國家外國專家局加快實施引智成果示范體系建設,加大力度抓好“三個一批”: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優選一批示范單位;做大做強一批有重大影響的品牌項目;樹立一批有突出貢獻的外國專家典型,通過對外國專家典型事跡的宣傳,進一步發揮榜樣的作用,擴大引智工作影響和引智成果效應。
國家外國專家局配合農業部門,組織實施“一村一品引智項目”,積極開展“一村一品”工作的國內外培訓。同時還提出了“千村引智示范項目”,即在“十一五”期間,在全國1000個左右的行政村,按照“一村一品”的模式,示范推廣應用成熟的農業引智新成果,包括農業新品種、種植養殖新技術、農產品新加工技術等。
截至2008年,經過評審,全國已有94家單位被命名為國家引進國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廣基地,各省、市、自治區也建立起了不少省級引智成果示范推廣基地。一批國外的先進種植養殖技術和農業引智成果得到廣泛應用與推廣;一批新引進的國外農林牧漁業品種陸續落戶全國各地,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一批農業引智成果逐漸形成產業化能力。依托基地,河南的優質超高產小麥育種技術、新疆的膜下滴灌節水技術、黑龍江的高油大豆矮稈密植技術、吉林的加拿大燕麥種植技術、海南的南美白蝦養殖技術等獲得廣泛應用或大面積推廣。
中國農業科學院幾乎與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交流與合作關系。農業引智項目的實施,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農業科研、推廣以及有關企業的合作伙伴關系;在加速引進成功示范推廣項目的同時,也加速了農業科研單位科研成果在地方的推廣與應用,形成了很好的協作網絡;強化了我國農業科研的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培養了我國國際化農業研究隊伍。
國家作物分子設計中心是一個“產、學、研”優勢集成的生物技術創新及產業化基地,該中心選擇現代農業生物技術與傳統作物育種相結合的道路,以最先進的生物學知識和技術解決觀今育種中的實際問題,為農業及農民服務。
江蘇省鎮江市原農科所所長趙亞夫,19次赴日本研修,他不僅帶回了草莓、葡萄、“越光”牌水稻等幾十個品種及栽培技術,還學來了建設現代農業技術的嶄新理論,帶領百萬農民成功探索出了一條發展現代農業的道路。
民以食為天。這個流傳千年的古訓,至今仍然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吃飯是關乎人民的頭等大事。于是,我們請來海外水稻專家、小麥專家、玉米專家、土豆專家、瓜果蔬菜專家、畜牧禽類等專家,幫助我們發展農牧業;借鑒、吸收海外先進技術,自主創新品牌,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在本期報道里展示這些碩果,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