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兩國的歷史長河中,有過不少友好仁人志士,鈴木重郎先生便是一個。1924年出生于日本靜岡縣的鈴木重郎先生曾是日本社團中擁有會員數量最多的日本青年團協議會的元老。早在1954年,鈴木就不畏艱辛,克服重重困難,繞道東歐來華從事中日友好事業,成為首批來華的日本友好人士之一。從1956年起,在鈴木先生的直接努力下,促成了中華全國青聯與日本最大青年團體 13本青年團協議會建立起友好關系,由此正式開通了中日兩國青年交流的組織渠道。其后多年,他堅持不懈地多方奔波,獻計獻策,為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做了大量工作。從1954年至今,鈴木先生共訪華136次,由其親率的訪華人數多達5500余人次。
自20世紀90年代起,鈴木先生親自出資、并在日本國內籌資近5000萬日元,先后在中國各地捐建了幾十所“希望小學”。自2001年起,80多歲高齡的鈴木先生又動員日本友好人士上百人次,來中國參加以生態造林為目的的“保護母親河行動——中日青年生態綠化示范林”,并在日本募資4000萬日元,在黃河沿岸地區植樹造林400公頃。
與毛澤東溫暖握手
那是1954年,當時,日本戰后經濟正在重建,外匯管制很嚴格,護照管理也很嚴格,如果外國機構邀請并且承擔相應的費用,才可能得到護照,不相關的人根本不給發護照,護照上還注明“不建交的國家不允許去”。而中日之間基本上處于對立狀態,兩國政府之間沒有交往。
鈴木重郎在回憶這段往事時說:當時,我擔任日本青年協議會事務局長。日青協是全日本當時最大的團體,總人數達到450萬人左右。國際農村青年籌備委員會從維也納給我寄來的邀請信中,有預定的從東京到羅馬的往返機票。實際上,這都是中華全國青年聯臺會在幕后操作,是當時擔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的廖承志先生在具體辦理。他知道我很想跟中國青聯接觸聯系,但日本政府卻不允許直接來北京,只好借去歐洲參加世界民主青年聯盟會議之機,再經蘇聯來北京。
1954年7月10日,鈴術重郎如愿來到北京,成為中華全國青聯接待的第一位日本青年朋友,第一位日青協的負責人。在相互介紹有關青年組織情況后,雙方都表示愿建立友好聯系和合作關系,為今后開展中日兩國青年的友好交往作努力。這一次在中國停留了95天,從此拉開了他從事中日友好事業的序幕。
在華期間,鈴木重郎出席了中國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周年國慶招待會,登上天安門觀禮臺,受到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廖承志、胡耀邦、胡啟立、吳學謙、楊振亞等中國領導人接見。
“毛主席問我的家在哪里?我說在日本福岡縣,就是有富士山、氣候宜人、盛產橘子的地方。毛主席又問我家里是知識分子、工人還是農民出身?我說自己是來自農村的青年。毛主席聽后就說‘農民、農民’,不僅緊緊地握了我的手,還擁抱了我。”
鈴木重郎回到日本后,把來打國訪問交流的有關情況向日青協理事會進行了專題報告,大家都很振奮,說終于能同日本的重要鄰國中國青年組織建立聯系了,一定要珍惜發展這一合作關系。
當筆者問及,“聽說先生因此遭到當時日本政府半年之久的拘禁”時,鈴水先生感慨地說:“那倒沒有什么,遺憾的是,當初策應幫助我來中國的一位化名叫小林誠一的朋友,后來被日本共產黨開除了,多年來一直沒有他的消息!”
心血凝聚閃光數字
從1954年到2008年這54年中,鈴木重郎先生矢志不移,用半個多世紀的人生,先后往返中國一日本136次,累計多達1200多天,以訪華團長、副團長、事務局長、顧問等身份,先后親自率領了超過5500多人次的日本各界人士,到中國的100多個城市參觀訪問。先后組織率領的訪華團有:日中友好青年勞動者代表團、靜岡縣青年旅館協會友好代表團、靜岡縣青年之翼友好代表團等,帶領大批日本青年人來中國,與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和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青年聯合會進行廣泛的交流。其中,50至100人的團隊有17次,1026人;超過100人以上的團隊12次,3757人次;50人以下的小規模交流則不計其數。
當然,每次組團訪華,都是有積極而明確主題的,比如:1976年率靜岡縣民之翼友好代表團于周總理逝世后的第一個清明節,到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在南京市雨花臺參拜殉難者靈位;在北京飯店召開反霸權問題座談會;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悼念胡耀邦逝世1周年;參加南京城修復合作啟動儀式;與各地群眾一起體驗中國春節聯歡等等,通過組織本人與中國人面對面地相互了解與交流,為中國地方交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令鈴木重郎難以忘懷的,是1984年9月28日至10月3日那次浩浩蕩蕩的日本青年“3000人防華團”。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中南海會見并宴請了該團。當時,鈴木重郎先生也是該團的領導成員之一。時隔幾十年,當年的娃娃團員們,活躍在如今的中日交流舞臺上,他們中有不少人已經成為中日友好的砥柱力量。
促進兩國經貿往來
“貿易先行、以民促官”是新中國成立之初打破外交封鎖的重要思路。為了實行這個策略,促進中日邦交正?;?,鈴木重郎先生成為不可或缺的民間力量。除推動日中兩國政治友好關系外,還積極促進兩國的經貿往來。1957年8月25日至10月9日,鈴術重郎先生首次以團長身份率靜岡縣日中友好茶葉視察團一行10人訪華,開辟了日本同新中國茶業合作的先河。
在中口邦交正常化以后,鈴木重郎先生從1976年10月以團長身份率3人參加廣州交易會12天,購買4000噸中國產鑄件砂開始,他利用自己在企業界的影響力,組織日本的產業界積極開展對華經貿俞作。
四川是中國麝的原產地之一,鈴術重郎首次訪問四川,便向當地養麝研究所捐贈了500萬日元以設立麝香鹿培育基金。打那以后到2002年9月,他先后19次率100多人到四川進行訪問交流,又先后慷慨捐贈科研經費10多次,還捐贈了拖拉機1臺以及很多來自日本研制的相關物品。如今,該研究所已被列為“國家人工養麝種源基地、技術推廣應用基地和麝香生產基地”,“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麝香規范化養殖基地”,“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四川)基地”,“麝規范化養殖科技示范區”。四川養麝研究能將產業做強做大,知情人都知道,有鈴木重郎先生的一份功勞。
育人種樹友好根深
隨著時代的變革與發展,中日交流也呈現出新的態勢和需要。
1989年江澤民主席訪日和1999年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小淵惠三訪華,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面向21世紀的荇干合作成果之一,就是就加強環境保護領域合作達成了共識,并專門設立了中日民間綠化基金(“小淵基金”)。
總規模100億日元(當時約合75億元人民幣)的小淵基金,說到底是中日政府搭臺,讓民間百姓在相互交流方面“唱戲演出”。比如,基金規定:中方“凡可開展對外活動的民間團體或組織,均可以申請基金資助合作項目;申請單位應有相應的日方民間團體或組織作為項目的合作伙伴?!?/p>
從2000年10月開始啟動實施的“小淵基金”,經歷了8個春秋冬夏的時間檢驗,到2008年完成春季植樹造林活動為止,中日“小淵基金”合作項目共獲得撥付援助總額33.7億日元,共實施項目115個,項目總造林3.05萬公頃,項目涉及中國27個省區。合作領域包括水土保持、水源涵養、沙漠化防治、海防林建設、青少年教育、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等方面,參與其中的中日兩國民眾數以幾十萬計。
通過項目合作,不僅有效改善了中國長江、黃河流域、沙漠化地區、石漠化地區生態環境,更為值得稱道的是,100多個項目實施過程中,上百家來自日本的民間團體代表,在每年的植樹季節前來中國各地,直接參與項目實施。
以農民出身引以為豪的鈴木重郎先生似乎對種樹情有獨鐘。
2000年10月,鈴木重郎以總團長身份率日中友好協會成立50周年紀念代表團一行113人訪華6天,在居庸關長城舉行紀念植樹活動,受到國家主席江澤民的接見。在紀念日中友協成立50周年和中日邦交正?;?0周年的時候,鈴木重郎與來自日本各地日中友好協會的代表2000人云集長城腳下,與中國各地對外友好協會組織的負責人一起,在延慶縣八達嶺種下了一株株象征著中日友誼萬古長青的松樹。
2002年4月,鈴木重郎先生率領日本代表30人在北京參加日中青年環保綠化研討會。2003年4月,已經80高齡的鈴木重郎先生兩次親率靜岡縣日中友好協會綠化特別委員會代表團,同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代表以及河南省進行實地調查和商談植樹事宜。同年底,鈴木重郎以團長身份率浙江省紹興市植樹活動代表團一行50人訪華4天,為紀念靜岡縣與浙江省締結友好城市20周年,贈送了2000株櫻花的苗木,并親手參與植櫻于會稽山景區的宛委山。
2004年5月29日,鈴術重郎以團長身份率103人訪華5天,出席河南鄭州市滎陽高村鄉綠化事業第一次啟動儀式。
在隨后至2008年春天的4年間,鈴木重郎先后率200多人次,到鄭州的滎陽、惠濟、洛陽等地植樹造林。
尤其是1982年浙江省和靜岡縣正式結交為友好省縣關系,所以,作為靜岡縣日中友好協會會長的鈴術重郎,更是多次組織靜岡縣民來浙江訪問,僅2002年9月的一次,他就率靜岡縣一行800^包機至杭州。
無論是杭州還是浙江省的其他地市,多年來都給頻頻光顧的鈴木重郎留下了許多值得懷念的溫馨記憶。2004年12月22日,在杭州訪問的吃飯席間,工作人員突然捧出事先準備好的生日蛋糕,熱情祝賀他生日快樂,驚喜之中的鈴木重郎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也難隆,吳越的山水,讓鈴木重郎夢牽魂繞……
2009年3月21日,紹興市宛委山腳下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是以鈴木重郎的妹妹和妹夫為代表來自日本靜岡縣的朋友,他們來到鈴木重郎生前曾多次帶團、親自種植的中日友好櫻花林中,根據鈴術重郎先生生前的遺愿,家人將他的骨灰埋葬在這片櫻花林中……
其時,天空飄著瀝瀝細雨,絡繹不絕到櫻花林的市民無意遇上這令人傷感的一幕,都沉默了。因為他們知道,從青年時代就致力中日友好事業的鈴木重郎先生于2008年9月初因病辭世,享年84歲。本來,國家外國專家局要代表中國政府在同月底為他頒發最高級別榮譽的“友誼獎”,但鈴木重郎先生卻先前去世。這份飽含深隋榮譽的獎項只好由他的女兒代領。
櫻花潔白的花瓣在細雨中輕舞飄落著,鈴木重郎先生的妹妹鈴木節子向自發前來吊唁的紹興人介紹說:“哥哥是紹興人的老朋友,他喜歡中國,喜歡浙江,更喜歡紹興?!卑凑杖毡镜牧曀?,現在這個時節是春分,相當于中國的清明時節,這回專門組織這個團隊,就是來尋找鈴木重郎的遺跡,把他的骨灰帶到中國來,安葬在這里,讓他長眠在美麗的紹興,永遠跟這些櫻花為伴!
櫻花,被日本人尊為國花。在日本人心里,認為櫻花是神的化身。櫻花樹根植于中國的土地上,也預示著中日友好世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