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的轉折期如何理財,讓投資者費盡了腦筋。股市一路沖高,投資者擔心已經觸頂要回落;房價上升,不動產投資小心翼翼。
隨著金融市場的顯著回暖,廣大投資者的熱情被重新調動起來。但對于具體的理財策略,可能還會感覺有些迷茫。其實只要順應市場,遵循正確的原則,采取適合自己的策略,完全可以輕輕松松地理財。
市場情緒指明理財方向
“行情在悲觀中產生,在猶豫中前行,在一片樂觀中悄然結束”。這句經典股語的前兩句已經精確地詮釋了上半年的行情。
年初,金融海嘯余波未消,投資者對市場和經濟前景普遍較為悲觀。殊不知,當市場被悲觀情緒籠罩之時,投資價值往往被低估,而在各國大量發(fā)行貨幣、采取大規(guī)模經濟刺激政策的推動下,市場吹響了啟航的汽笛。
新興市場在一季度開始率先反彈,二季度以后歐美股市、商品價格、高息貨幣接力前行,不同資產類別開始強勁的回升走勢。這期間市場的心理也是猶豫的,投資者一方面還未擺脫過往熊市的陰影,同時又對市場的回暖逐漸怦然心動,金融市場在猶豫中不斷刷新反彈高點,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重新殺回市場,為行情的上漲提供了新的彈藥。
至于市場情緒的第三階段,即“行情在一片樂觀中結束”,目前還沒有看到。但我們切不可好了傷疤忘了痛,以防“行情結束時”被打個措手不及。經典的案例要屬2007年第三季度牛市見頂階段,當時市場充斥狂熱樂觀氣氛,“萬點論”、“黃金十年論”喧囂一時,但誰曾想到接下來的熊跡彌漫。
比照以上三種典型的市場情緒,東亞銀行(中國)副行長林志民對《小康#8226;財智》記者說:“當前的全球市場情緒還處于比較理性的局面,即處在‘猶豫中前行’這個階段。經濟學家對經濟前景的預期沒有出現‘一邊倒’看好;政府層面,歐美國家不想取消刺激性的經濟政策,中國更表態(tài)堅持財政和貨幣雙寬松政策。”
在明確市場情緒后,對于投資標的和投資策略的選擇將是取勝的關鍵。我們在上半年注重發(fā)掘市場的“危”中之機,對于下半年的走勢,則認為強者恒強,前期表現不錯的市場,如A股、H股、黃金、高息貨幣等,經過充分整理之后有望產生新的投資機會。而為了應對市場波動可能加大的潛在風險,投資者宜采取穩(wěn)健策略。
若繼續(xù)看好中國市場的,可以透過掛鉤A股或H股的保本類型的銀行理財產品把握相應的投資機會;如果您的風險和收益偏好都較高,可以購買部分保本的銀行理財產品,在保證大部分本金的情況下,提高潛在的收益空間。另外,IPO重啟之后,打新產品有望重出江湖,在預期收益有所降低的情況下,可以投資一些新股新債相結合的理財產品。
聰明投資不必“望洋興嘆”
歐美股市自6月末以來充分調整,近期在經濟數據回暖、財報盈利刺激下重展升勢,道指兵臨9000關口城下,納斯達克指數年初以來漲幅更是超過20%,而一路高歌猛進的A股和港股更是強者恒強,屢創(chuàng)新高。
市場對中國經濟“保八”信心十足,美國經濟也有望在年底或明年初恢復正增長,國內外經濟基本面好轉確定性正在上升。目前股市的估值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市場還有更多向上拓展的空間。
同時,經濟學家亦普遍預測歐美經濟有望在下半年企穩(wěn),明年恢復增長,有利于外貿出口復蘇,相關的港口行業(yè)也將會從中受益;此外,整合高科技產業(yè)與傳統(tǒng)旅行業(yè)的新興服務業(yè)公司亦將受惠;城市化是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長期增長動力;網絡游戲業(yè)增長強勁。經濟基本面轉暖有助其收入增長。
上述相關行業(yè)企業(yè)的股票在國內板塊輪動的調整中價格上漲已比較充分。從穩(wěn)健投資的角度而言,投資者若繼續(xù)看好股市、卻又不愿承擔“逢高追漲”而可能帶來的風險,或可透過其他相關市場來把握該類高增長、高盈利企業(yè)所帶來的投資收益。例如,香港的H股價格比A股平均便宜一半,而且還有一些H股在A股市場買不到。此外,美國市場上也有不少性價比較高的優(yōu)質中國概念股,該類股票主要以存托憑證(ADR)的方式發(fā)行。ADR代表可在美國交易外國公司股票的所有權,提供美國投資者購買外國上市公司股票的渠道,ADR以美元計價并支付股息。但是在美國以ADR方式發(fā)行的許多優(yōu)質中國股,如“中國的GOOGLE”等并未有在中國本土發(fā)行,難道眾多的國內投資者對其只能是“望洋興嘆”?
林志民認為,對于放眼全球、資金雄厚的投資者,去海外買股票是一種比較直接的投資方式。此外,還有一種更便捷的方法可以幫助到普通投資者。聰明投資者可以透過配置掛鉤海外上市中國概念資產的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以分享海外上市優(yōu)質中國企業(yè)收益的投資目的。此外,這種間接投資的方式還能省去繁瑣的手續(xù)、昂貴的交易成本,可謂一舉多得。
趨勢是你最好的朋友
華爾街有句名言:趨勢是你最好的朋友。有關的例證很多。稍遠一點的,如2006-2007兩年的大牛市,初期買入之后一直持有,兩年之后可以輕松實現一倍以上的收益。再說近點的,從去年底買入并持有至今,實現60%-70%的收益并非難事。由此可見,認準并順應趨勢,確實可以實現輕松理財的效果。
趨勢是市場在一段時間內持續(xù)運行的方向,在價格走勢圖中表現為向上、水平、或向下的連線。理財主要把握市場上漲的趨勢。時間上以中長期為主,即半年到一年以上的趨勢。
我們可以從經濟增長和市場流動性判斷趨勢。年初以來中國經濟復蘇跡象逐步加強,市場預計中國經濟下半年增長速度將進一步加快;歐美經濟也有望逐步企穩(wěn),這意味著外部經濟環(huán)境有望逐步改善。流動性方面,上半年新增貸款超過7萬億元人民幣,甚至超過以往全年的最高水平,資金面異常充裕。這些因素均有助中國金融市場在上行趨勢中發(fā)展。
趨勢還有期自我強化機制。比如,當市場持經過一段時間連續(xù)上升之后,財富效應會導致投資者的入市意愿明顯上升,新基金也大量發(fā)行并建倉,這將會進一步推高價格,并繼續(xù)強化市場的牛市氣氛,直到這些推動因素的效應被完全發(fā)揮出來。
根據以上介紹,相信投資者不難判斷出中國金融市場目前仍處于一個上行的趨勢。而國內不同市場則是各具優(yōu)勢。若想兼顧不同市場的優(yōu)勢,可以把A股、港股、H股的指數基金組成一個籃子,取其平均表現,如此一來,還能起到分散風險,降低波動性的作用。
在風險控制方面,如果你的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可以購買完全保本類型的產品;如果你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并希望獲得更高的潛在收益機會,則可以購買部分保本的理財產品,這樣一來,當市場上漲的時候,你就有可能實現更大的收益空間,即使市場出現大幅的下跌,最多損失本金的一小部分。相比之下,直接去投資股票,若市場震蕩,損失的程度就難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