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有志”青年之間,流傳著一句理想口號,“幫比爾·蓋茨管錢,娶巴菲特的孫女”。所有人都覺得巴菲特的孫女一定是名媛中的名媛,美劇《緋聞女孩》里面,未成年的富家子女都能渾身披掛著Chanel去上課,巴菲特的孫女應該連書包都是LV吧?
然而,妮可·巴菲特這個有著巴菲特姓氏的女孩,堂堂股神巴菲特的孫女兒,卻過著有線電視費和醫療保險都付不起的生活。因為巴菲特拒絕承認她是家族一員,而她,則在電視采訪上報料巴菲特家族的生活。
一場關于姓氏歸屬的戰爭打了幾年,親情、名分和背后的數億美元的歸屬,戲怎樣收場?許多人都在偷看。
豪門一入甜似海——妮可的巴菲特家族生活
那些商界精英,每年為了和巴菲特共進一頓晚餐,要花費數十萬美元才能得到機會。而她從四歲開始,每年都與祖父巴菲特見面。巴菲特還親自帶她到一家糖果工廠參觀,當然,這也是巴菲特的產業。5歲的圣誕節,巴菲特從錢包里抽出一張嶄新的100元美金給她做禮物。這件事情,她印象一定很深刻,那恐怕是巴菲特給出過的最高金額現金。
當時年紀幼小,妮可對巴菲特的財富毫無知覺,對于小孩子來說,生活在一個豪華的大房子里面,已經是非常美好。
巴菲特家族沒有家族產業繼承的壓力,所有人都有權利去做自己喜歡的職業。所以,這個家族里面,一半是謹慎的金融家,一半是浪漫的藝術家。老巴菲特的妻子、妮可的祖母蘇珊·巴菲特是狂熱的音樂愛好者,父親彼得·巴菲特則是廣告和電影音樂制作人,妮可的媽媽瑪麗是個才華橫溢的歌手兼作詞人,祖母蘇珊更是對這個愛畫畫的孫女非常寵愛,還是妮可早期最主要的作品收藏人之一。
妮可還記得,有一次巴菲特正在書房里閱讀《華爾街日報》,她踮起腳尖,悄悄在書架上取一本書。正當她想溜出去的時候,巴菲特從報紙里抬起頭來,清了清嗓子,說:“妮可,我只想告訴你,我和你祖母都為你取得的藝術成就而驕傲。”當時的妮可非常驚奇和感動,因為祖父很少會用充滿感情的語氣說話。
那時候,每隔一年,彼得·巴菲特都會帶領全家去老巴菲特在拉古娜海灘的別墅里度假,這是整個巴菲特家族的重要聚會。
直到17歲的時候,妮可看到祖父登上了《福布斯》的封面,成為美國年度富豪之一,才知道這個嚴肅的老人原來是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班里的同學拿著雜志紛紛向她打聽消息。“我給爸爸打了電話,他說,對,以后還會有更多媒體采訪爺爺,我們得習慣。不過這不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影響。”妮可還記得當時父親的口氣,然而,巴菲特這個姓氏怎么可能對她的生活沒有影響?
“每當我做自我介紹的時候,人們通常只會聯想到金錢。”她淺淺一笑,此時此刻這樣說的她,有點像自嘲。因為,老巴菲特除了給她這個形式,并沒有給她更多的豪門待遇,甚至,還奪走了一些她本該得到的東西。
從此妮可是故人——老巴菲特驅逐妮可
妮可的祖父沃倫·巴菲特是華爾街傳奇性的投資家,2008年,以580億的巨額財富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男人。在去年9月那場震驚全球的金融風暴,讓美國五大投行垮掉了三家,僅剩下高盛集團和摩根斯坦利公司。老巴菲特以一人之力,斥資50億美元,拯救了處在危機之中的高盛銀行,以至于著名的財經媒體隔日的大頭條標題是“巴菲特華爾街封圣”。
然而,巴菲特在另一方面則是以勤儉出名的,從來不花費巨額學費送子女去上私立學校,因為公立學校的設施已經夠好了;孩子到了駕駛年齡,就和全家共用一輛車。老巴菲特對兒孫從不溺愛,承諾只會負擔他們所有的教育費用,再貴也沒關系,妮可上藝術學校的費用高達10萬美金,老巴菲特也付了。但是學費之外的花費,就免談。
有一次妮可搬出大學宿舍后,打電話到老巴菲特的辦公室,想請他資助買一個客廳的墊子,巴菲特通過秘書答復她:“我只負擔你的學費。”
妮可這樣總結她在巴菲特家族的生活:“小時候學校外出露營,我向他拿點錢出去花,他都不給。不過我很幸運了,家里給我最好的教育機會,我接受教育的錢家里都出,隨便我讀多長時間,不用背上學生貸款。”
只不過,妮可似乎搞錯了說這話的場合,這些話,如果私下講講也就罷了,而她是在2006年做客紀錄片節目《The One Percent》的時候,在電視里面,提到了她在巴菲特家族里的成長經歷。
她在接受脫口秀節目《Oprah》采訪的時候還說:“如果我有一大筆錢去搞創作,一定能做出更好的作品。但是我現在覺得我完全夠不著。”
這種自以為是的態度顯然激怒了老巴菲特。他很快就寫了封信給妮可:“人們更看重的是事實,而不會看你是什么樣的人,也不會看你做過什么。我從來沒有在情感上、法律上接受過你是我的孫女。其他家族成員也不曾把你當做是侄女或是姐姐。”這封信徹底震驚了妮可:“他落款簽名是‘沃倫’,一年前他給我寄的賀卡上落款的還是‘爺爺’。”
有人說,這是一向視媒體如蛇蝎的巴菲特的王者之怒 永遠只能在報紙或電視的金融板塊上看到巴菲特的身影。妮可竟然敢第一個站出來向媒體透露巴菲特家族的私生活。或許正是這個原因,讓巴菲特決心將她逐出家門?
其實,那只不過是個導火索而已,要知道,妮可上這個節目,事先曾得到父親的允許,事后卻沒能得到老巴菲特的原諒。
對于老巴菲特來說,最終的理由依然是血統,此時,巴菲特最愛的妻子蘇珊已經去世兩年了,老祖母的最后一點保佑已經到了極限。
以巴菲特之名——血液與時間的戰爭
雖然妮可不斷強調自己是巴菲特家族的一員,“他想單方面否認我們直接沒有親情,這太荒謬了,我的童年都是在他奧馬哈的房子里度過的。我得說我很受傷。”妮可經常這樣說。
其實,老巴菲特的選擇不難理解,因為,妮可身上沒有巴菲特家族的一滴血,進入巴菲特家族,只不過是她原本生活的一個急轉彎。
妮可是瑪麗前一次婚姻的結晶,妮可四歲時,瑪麗嫁給了老巴菲特的小兒子彼得·巴菲特,一起來的還有妮可的孿生妹妹埃麗卡。后來彼得和瑪麗又離了婚,但是彼得在妮可18歲時又領養了她……然后,彼得3年后又和另一個女人結了婚。
兒子的婚姻制造了這本糊涂賬,可老巴菲特不糊涂。要是妮可被家族接納,這個身上沒有巴菲特一滴血液的女孩將會繼承他的大筆遺產!
然而,這種血統論,并不被巴菲特家族中的藝術系人士在乎,蘇珊和彼得就完全把妮可看做巴菲特家族的人。
然而,2004年,最寵愛妮可的蘇珊去世了,雖然,她在遺囑里稱妮可為“我心愛的孫女兒”,留給妮可和埃麗卡10萬美元,表示“關愛”。可惜,妮可更需要她的存在,對老巴菲特施加接受她的影響力。
最終,就在蘇珊的葬禮結束10天之后,老巴菲特就對彼得說:“我要說,我認為這兩個女孩不是我的孫女。我并不希望她們在我死后得到什么。”
自從他們鬧翻以后,老巴菲特依然堅持每個孫子都得自力更生的原則,不過改變也在悄悄發生,例如每年圣誕他開始給孩子們寄一張數目可觀的支票。
“我想他大概是想變得更有人情味點兒。也可能是給乖乖牌兒們的一點補償。”妮可關于“乖乖牌兒”的稱呼,說出了她的不滿,巴菲特的圣誕禮物支票,并沒有送給妮可·巴菲特和埃麗卡·巴菲特,更不要說在信托基金受益人名單上,寫上她們的名字了,那是許多富翁照顧后輩的常用辦法。顯然,老巴菲特已經完全驅逐了這對姐妹。
妮可現在只是柏克萊一個小小的抽象畫家,在藝術家扎堆的加州,沒有機遇的眷顧,再高的天分也不會變成可口的面包。32歲的妮可,只能靠著一年40000美金的收入勉強度日。盡管可能性很小,但是妮可還是想和老巴菲特和好。“我永遠是巴菲特的一員,我一直都很自信。”
幸好,巴菲特的姓氏還是很有噱頭的,現在妮可靠創作抽象油畫生活,有時,因為她的姓氏,一幅作品能賣出8000美金的好價錢。
也許,大家只是在打一個賭,這場祖孫之戰,最后還是在拼彼此的壽命。老巴菲特終究已經75歲了,即使老巴菲特不承認妮可,但是妮可和她的養父彼得還是有繼承關系的,妮可屬于巴菲特家族的事實是沒法改變的。巴菲特這個形式,就是妮可的水晶鞋,當老巴菲特倒下之時,就是灰姑娘重新變身公主之日。
而如果沒有了老巴菲特,誰還會在乎巴菲特家族?
選自《Malie Cl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