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玻利維亞的安第斯山上,有一個名叫梅爾卡隆的小村寨,“守株待兔近百年,拾得野兔數十萬”的故事就發生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
1871年,梅爾卡隆還是個僅有7戶人家的小村寨,人們靠種植果木和采摘野果為生。離村寨約80公里的地方有一個自發的民間集市,每月趕集兩次,非常熱鬧。村民們一直遵守著祖輩傳下的村規:天黑后,不可擅入村寨后的密林,否則會遭到山妖的詛咒而家破人亡。但這條村規在1871年,被一個叫貝因沙的單身漢打破了。
這天日落后,貝因沙躺在破床上尋思:村民們天黑后不敢擅入密林,是怕家破人亡;我是個貧窮的單身漢,怕什么家破人亡?干脆今晚就去密林里走一遭,看山妖能拿我怎么著!
深夜的密林并不寂靜,夜間外出覓食的小動物冷不丁從貝因沙腳下躥出,鳥兒也不時發出陣陣怪鳴。貝因沙在密林中轉悠了兩個多小時,走到了一棵參天古樹下。這棵樹約有20多米高,至少6個成年人才能將樹合抱。
突然,貝因沙驚奇地發現在大樹前正躺著7只野兔子。他開心極了,便折斷藤條拴住野兔,趁夜色趕緊溜回了家,到家后才發現這7只野兔并不是死兔,只是暫時昏迷。一周后,貝因沙決定再去碰碰運氣,而這一次他帶回了15只“昏睡”的野兔。
從此,貝因沙幾乎每天都去拾野兔,再將野兔圈養起來,待到趕集時出售。“無本生意”使貝因沙很快就富裕起來,并娶妻生子。村民們見貝因沙從不外出打獵卻每逢集市都有成批活兔可賣,均感到奇怪。貝因沙忽悠村民們說,他得到山神的庇佑并被山神教會說“兔語”,所以他每晚都去密林里“哄”一批野兔回家。
村民們并不相信,于是推舉了三個壯男悄悄地尾隨貝因沙夜入密林。不料,三人硬著頭皮進入密林后,竟有兩人被毒蜘蛛咬傷,另一人則被從頭頂掠過的大鳥的翅膀“拍”了下頭,當場嚇死。而貝因沙仍一如往常拾回一批野兔,于是村民們相信了貝因沙的“鬼話”。
貝因沙死后,他兒子繼續拾兔,兒子死后,孫子也承襲了從貝因沙傳下的守株待兔“專利”。據不完全統計,從1871年至1969年止,貝因沙和其兒孫共“守株拾兔”約30萬只左右。
貝因沙的致富經歷被越來越多的媒體報道,更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關注。經過歷時一年半的調研,他們終于揭開了野兔“昏睡”的秘密。
原來,在這棵參天古樹旁長著許多被當地土著稱為“酒菇”的山蘑菇,這種山蘑菇在月光作用下會產生酒精類物質,而這種美味的山蘑菇是野兔的最愛,野兔食用了能麻醉神經的山蘑菇后往往“昏”不擇路,一不小心就撞上了那棵大樹……
選自《科學與文化》200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