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完全改變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軌跡,那群拯救了世界的盟國領袖們,在二戰中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傳奇,讓我們萬分敬仰。也許你還想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這些大腕們在做什么?
羅斯福:能干的小秘書
今天的國際政治格局,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美國總統羅斯福的設計。一戰期間,羅斯福還只是海軍部里的一名小秘書。羅斯福是天生的“好戰分子”,當他發現美國在大戰爆發后依然風平浪靜,便到處煽風點火,慫恿美國盡早介入開打。羅斯福呼吁建設“強大而有作戰能力的海軍”,并面見總統,聲稱:“我們已經到了戰爭的邊緣;海軍將不能再等!”
威爾遜總統回答:“瘋狂的沖動請放在白雪皚皚的季節反省,親愛的秘書先生!”
終于盼到了1917年4月,美國正式參戰,羅斯福不愿意當個小文官每天打雜,他一心想獲得的是軍事榮譽。而這個愿望始終沒法實現,因為領導實在離不開這位能干的秘書。
無奈,羅斯福只好退而求其次:就算不能親自領兵打仗,看看熱鬧也好啊。于是他來到歐洲戰場,并設法鉆到法國前線,聽了幾聲炮響,看了看尸橫遍野的戰場,最后帶了幾百萬個戰場中的流行病菌回去了。當他病好以后,戰爭已經結束。
丘吉爾:上升中的政治新星
丘吉爾的資格確實老,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已經混得不錯了——官拜海軍大臣。他用火一樣的熱情為皇家海軍做熱身運動,使其能夠適應對德戰爭。功夫不負有心人,戰爭爆發后,英國海軍以壓倒性的優勢,將德國海軍死死地悶在港內。但是在對土耳其的達達尼爾之戰中,由于海陸軍配合失誤,英軍受挫,戰爭陷入了僵局,丘吉爾受到了巨大的輿論壓力,連海軍部二把手也公開拆他的臺,最后丘吉爾只好被迫下崗。
下崗后,丘吉爾很快就實現了再就業,他來到了當年初進軍界時當過營長的那個營。然而禍不單行,丘吉爾很快又一次遭遇失業,這次是因為他的營被別的營兼并了。
這次失業后,丘吉爾只能再回到政治圈內重操老本行。由于他在下議院的出色表現,引起了首相的關注,在首相的提攜下,丘吉爾做起了軍需部長。當然了,丘吉爾是一個在任何崗位都會勤奮工作的好同志。
戴高樂:在戰俘營里進步的上尉
法國總統戴高樂當年還是一名盼望在戰爭中大顯身手的上尉,不過還沒等他立下什么大功。就被一顆炮彈炸得半死。由于活不見人,死不見尸,人們認為戴高樂已經為國捐軀,他的上司貝當為此還發布了一篇極為煽情的悼詞。
實際上,戴高樂已經被德軍俘虜,德國人正按有關戰俘待遇的國際公約招待著他呢。盡管戰俘營中的條件并沒有比度假村差多少,但戴高樂心思還是離不開打仗之類的事情,于是他三番五次地試圖上演法國版的“越獄”。
德國人的嚴謹作風顯然不是吹出來的,他的每次越獄都以失敗告終。兩年后戰爭結束,被釋放出來的,已經是一個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都具有遠見卓識的戴高樂了。
蒙哥馬利:赤膊上陣的軍官
一戰時期的蒙哥馬利是英軍的一名基層軍官。在一次沖鋒號吹響后,立功心切的蒙哥馬利拔刀便向前沖去,然而由于過于激動,蒙哥馬利還沒有跑出10米就被刀鞘絆倒。等再爬起來的時候,許多戰友已被敵軍撂倒,蒙哥馬利意外地撿回一條命。
另一次戰斗中,蒙哥馬利不但沒有被刀鞘絆倒,而且還沖到了德軍戰壕里,卻猛然發現一名德軍正舉槍向他瞄準,情急之下,蒙哥馬利一個猛子朝德國兵撲去,然后一頓暴打,就這樣,蒙哥馬利抓獲了有生以來的第一個俘虜。
艾森豪威爾:失意的足球新星
在二戰時期官運亨通的艾森豪威爾,一戰的時候還僅僅是個西點軍校的學生,四年里,他的興趣基本都放在了足球上。二年級時,未來的上將擔任校隊中衛,成績斐然,被當時的娛記炒得滾燙。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在一次賽事中,艾森豪威爾與大球星杰姆·索普對陣,被對手撞倒并造成腿部嚴重骨折。畢業后的艾森豪威爾被分配到圣安東尼奧步兵團任二等陸尉,并在那里培養起他的足球新FANS。
1917年,美國加入一戰,剛剛提拔為上尉的艾森豪威爾躍躍欲試,滿腔熱忱地申請奔赴法國戰場。盡管他的渴求幾近狂熱,但領導們還是把他留在了美國,理由很簡單:他是個一流的教官,一流的教官就必須留下來調教更多一流的士兵。1918年,一戰就要結束了,艾森豪威爾調往設在蓋茨堡的坦克訓練中心,再次與那個魂牽夢縈的硝煙殺場擦肩而過。
斯大林:流放的革命者
二戰的盟國領袖中,還有一位我們其實更熟悉:蘇聯的斯大林。他當時在鬧革命,沒有參與到這場戰爭中。
那段時間里,斯大林開始被流放到俄羅斯的老少邊窮地區,并奇怪為什么“沙俄同自己掘墓人的戰斗會變得如此軟弱無力”——流放犯們想看書就看書,想不干活就不干活,想逃跑就逃跑。
他深刻意識到:“堅強的政權必須有強大的懲罰機關,監獄制度要制訂得讓蘇維埃政權的敵人忍受不了?!苯酉聛?,斯大林腳踏實地,快速進步,從《真理報》的編輯迅速成了列寧的親密戰友和好學生。
選自《文苑》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