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008年,重慶市累計引進外國專家3.1萬多人次,年均增長18.1%,但引智渠道窄,經濟開放度低等仍是重慶引智面臨的難題。
近年來,重慶市外專局按照“引全球智力,興重慶經濟”的戰略構想和“請進來,走出去”的工作思路,堅持以服務外向型經濟發展為中心,致力于引智渠道的探索創新,致力于外國專家最大限度發揮才能的軟硬件環境建設,來渝工作、交流的外國專家逐年增多,引智工作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效。
2001年—2008年,全市累計引進外國專家3.1萬多人次,年均增長18.1%;2007年,全市共引進外國專家6460人次,位居西部前列。2007年,重慶市外專局被國家外專局評為全國引智工作先進單位,2008年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外專局評為“全國引智系統先進集體”,被國家外專局評為“全國引進國外智力宣傳工作先進單位”。
引智成就
引智推動了重慶支柱產業的快速發展。一是助推了汽摩之都的騰飛。2001年以來,利用國家和市級引智經費共資助汽車、摩托車項目198個,資助經費超過800萬元,引進汽摩專家2600多人次,為重慶市汽車發動機研發、燃氣系統電噴零部件開發、汽車密封條技術研究等項目提供了強大的國外智力支持。二是提高了重點企業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自主創新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重點支持了重慶博賽礦業(集團)、川儀總廠等引進外國專家來渝工作。三是促進了高新產業的蓬勃發展。加大了對軟件開發、信息技術、生物科技等高新產業引智的資助力度,有力地促進了全市IT、生物制藥等高新產業的蓬勃崛起。
重慶市建立了校企聯聘機制。在國家外專局的大力支持和市外專局的積極推動下,實行企業和高校重點專家聯聘制度,將高校的學科建設和企業的研發創新緊密結合,較大地發揮了重點外國專家的作用。目前重慶市“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項目和重慶大學的納米技術國際研發等項目實行了校企聯聘,成效顯著。
重慶市努力提高出國(境)培訓工作質量。市外專局在建立制度規范管理的同時,著力提高出國(境)培訓的針對性,大大提高了培訓工作的效果和質量。重點支持重慶市優秀中青年人才、汽摩產業人才的出國(境)培訓,從2002年起,每年選送10名優秀中青年人才到國外進行為期半年的培訓;組織職業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的負責人、教務長赴美國底特律、澳大利亞布里斯班進行職業教育管理培訓,加強了重慶市專業技術人才素質的提升。
引智部門拓展和延伸了引智渠道。2000年以來,相繼組織市內企事業單位赴美國、英國、意大利、澳大利亞、俄羅斯、香港等1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國際人才招聘,舉辦了近40場人才招聘會,協議引進各類高級人才800余名,大大促進了重慶與世界的交流,提升了重慶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國際形象,加快了重慶向國際化大都市邁進的步伐。
重慶市優化了外國專家工作生活環境。成立了西部首家外國專家俱樂部,開通外籍人士生活服務英文網站,為外國專家工作、生活搭建起了良好的服務交流平臺;主動與外國專家對接,廣泛收集信息,打造外國專家信息溝通服務平臺;充分利用中國政府“友誼獎”、市“三峽友誼獎”及重慶市“榮譽市民”等獎項,培養一批對我友好、貢獻卓越的外國專家典型。
問題與對策
盡管重慶市引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引智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相比,還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是開放度低,引進專家規模偏小。從重慶市外向型經濟發展情況來看,重慶進出口總額是上海的1/38,集裝箱吞吐量為1/50,空港客運人次為1/4,金融交易額不到2%;從近10年利用外資的情況看,重慶為45億美元,而北京、天津、上海則分別達到了356億美元、311億美元、536億美元。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目前重慶市的對外開放度與其他3個直轄市和東部發達省市相比,差距非常大,導致重慶市引進國(境)外專家規模非常小,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明顯不協調。據統計,2007年重慶市聘用境外專家6460名,和2000年相比,雖然增長幅度較大,但僅占全國總量的1.3%,不足北京的1/7、上海的1/10。
二是引進外國專家分布不合理,與重慶市產業發展要求不相適應。2000年以來,全市共引進國(境)外專家3.1萬多人次,其中文教專家占絕大部分,經濟類專家占的比重相對較小。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設西部現代產業高地的目標,重點建設5個千億級、10個百億級重點產業園區,形成汽車摩托車、石油天然氣化工、裝備制造、材料冶金、電子信息、綜合能源、勞動密集型產業等7大產業集群。要實現這個目標,對外國專家的需求量必將激增,而目前引進國(境)外專家主要集中在文教領域,汽摩、信息、能源等7大主導產業發展急需的國(境)外高級經濟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緊缺,這與重慶市重點打造7大產業集群的要求不相適應。
三是引智渠道較窄,國(境)外專家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目前,重慶市引進國外智力方式比較單一,引智渠道仍以官方為主,聯系周期比較長,服務范圍比較窄,不能很好地滿足經濟建設對人才智力的需要。目前重慶市國(境)外專家資源不夠豐富,特別是國際化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經濟建設急需的新材料、生物工程、特色醫藥、天然氣化工、世界經濟與貿易、現代農業等方面的高、精、尖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高技能專家資源更是短缺。由于引智渠道單一,與美、英、法、德、澳、俄、日等發達國家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力度不夠,海外引智基地的布局不夠合理,國外友城關系沒有很好運用,合作力度不夠。
因此,在今后的引進國外智力工作中,要強化引智工作在重慶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使引智工作切實肩負起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國際人才支撐與廣泛的國際智力支持的重要歷史使命。
實施一批重點引智項目,培養一批緊缺人才。重點支持支柱產業、重點企業、重大工程項目引進高層次專家和關鍵技術。
拓展引智渠道,建立引智基地。抓好引智渠道和基地核心服務能力建設,在已有相對成熟引智渠道基礎上,多形式、多舉措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大力拓寬引智新渠道,科學合理布局海外引智基地,建立穩定、可靠和有特色的合作關系,為引智工作提供可靠保證。
提高服務外國專家能力,優化外國專家生活和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