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今年59歲,患甲亢已經3個月了。在此期間,我一直服用甲巰咪唑進行治療。目前,我怕熱、乏力、多食、易激動等癥狀均已得到改善,血液中三碘甲狀腺原氨酸、四碘甲狀腺原氨酸的水平也已恢復正常。由于擔心長期服用甲巰咪唑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我準備在近期減少該藥的用量或停服該藥。請問,我怎樣減藥或停藥更安全?
浙江 楊玉承
楊玉承讀者:
不少甲亢(即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在用藥治療的過程中,只要病情稍有好轉就擅自減少藥量或停藥。這種做法會對患者的病情產生不利的影響,甚至會使其陷入“治療-復發-再治療”的惡性循環之中。
臨床實踐證實,輕、中度的甲亢患者在進行大于1年半的長程藥物治療后,治愈率可達到60%,若進行小于6個月的短程藥物治療,治愈率僅為40%。因此,甲亢患者應長期服用丙硫氧嘧啶、甲巰咪唑等抗甲狀腺藥,服藥時間一般應為1.5~2年,根據具體病情的不同也可將用藥時間延長至2年以上。該病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后,若臨床癥狀得到了緩解或血中的甲狀腺激素水平已恢復正常,可每隔2~4周減少1次用藥量。該病患者的甲狀腺腫大、突眼等癥狀若完全消失,還可將用藥量減至最小的維持量。如有必要,還可將維持量再減半。但是,甲亢患者在減藥前應先去醫院進行復查,并在醫師的指導下慎重地進行減藥。
甲亢患者如果想停藥,必須滿足以下的條件:①腫大的甲狀腺明顯縮小,血管雜音消失,突眼癥得到改善,多食、多汗、消瘦、畏熱、心悸、易激動等癥狀完全緩解。②甲狀腺的功能恢復正常,甲狀腺刺激抗體已轉為陰性。③患者已經進行了較長時間(1.5~2年)的藥物治療,維持用藥劑量很小。該病患者若符合上述條件,可在醫師的指導下停藥。如果達不到上述條件,則應適當延長服用抗甲狀腺藥的時間。
此外,甲亢患者在服藥期間必須定期去醫院進行復查,特別是在用藥治療的早期需進行多次的復查,以便及時調整用藥的劑量。
◆四川 副主任醫師 范鴻
本欄目編輯/竇大維 梁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