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組慢性精神衰退性疾病。該病往往令患者家屬聞之色變。最令他們苦不堪言的,并不是對患病老人日常瑣碎而不可松懈的起居照料等問題,而是老人在發病時出現的一系列行為異常的癥狀。據調查資料顯示,七成以上的老年癡呆患者在發病的某個階段,都會或多或少地表現出自言自語、喋喋不休、行為紊亂、作息顛倒、無端猜忌、任性沖動、情緒波動大等各種精神異常的行為。嚴重時還會傷人毀物,甚至消極輕生,往往攪鬧得全家人終日不得安寧。
就當今的醫療水平而言,治療老年癡呆還沒有特效的療法。臨床上普遍把多奈哌齊、雷司替明等可改善患者認知功能的藥物作為主要治療藥物,同時把抗精神病藥物、鎮靜類藥物、抗抑郁藥物或抗焦慮藥物作為輔助治療藥物。此類輔助治療藥物可緩解或消除老年癡呆患者在發病期間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異常癥狀。而醫生之所以把抗精神病藥物作為治療老年期癡呆的輔助藥物,其目的在于一方面這類藥物可與主要治療藥物協同發揮作用,加強綜合療效;另一方面這類藥物既可以與鎮靜類藥物、抗抑郁藥物或抗焦慮藥物合用,以穩定患者的情緒,從而減輕家屬的護理負擔,也可以避免老人在發病時出現各種過激的行為,并對他人和自身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數抗精神病藥物都會或多或少地引起用藥者肌肉的緊張度增強、舌頭活動度降低、言語不清,反應嚴重者還會出現角弓反張、動眼危象等錐體外系反應,長期使用該類藥物更會惡化原有的癡呆癥狀。因此,臨床上選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老年癡呆時應采取科學和謹慎的態度。有鑒于此,我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總結出老年癡呆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藥物的6條建議,供參考:
1.所選擇的藥物服用要方便。老年人的吞咽功能相對較弱,而抗精神病藥物都或多或少地對吞咽功能有影響,因此在選擇抗精神病藥物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例如新型的抗精神病藥物——利培酮口服液服用起來就非常方便。該藥為無色無味的液體,不但可與食品、飲料混合在一起服用,而且便于增減劑量。
2.所選擇藥物的副作用要輕。老年癡呆患者大多數存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腎臟功能不全的問題。因此在選擇藥物時,必須予以充分的注意。臨床實踐證明,與傳統的抗精神病藥物相比,奎硫平、利培酮、齊拉西酮、奧氮平等新型的抗精神病藥物不但療效確切,而且安全性、患者的接受性、使用的方便性都較好。此外,很多老年人在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同時,常常由于身患多種疾病,同時還要服用其他藥物。而多種藥物的疊加,更容易加重藥物的毒副作用。因此老年癡呆患者一定要選擇副作用輕的藥物。另外,原則上還應避免合并使用抗精神病藥物。
3.要嚴控藥物的劑量。一般情況下,老年癡呆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日總劑量是青壯年患者規定量的1/4~1/3左右。如果老年該病患者的體質狀況不理想,所服用的劑量還要更少一些。具體來說,起始劑量要遠遠少于青壯年的規定量,而后可根據病情的需要,再緩慢增加藥物的劑量。臨床研究發現,老年癡呆患者如能緩慢遞增服藥的劑量,把遞增服藥的時間延長一倍左右,那么,該類藥物的副作用會大大降低。這樣一來,盡管此類患者癥狀改善的時間有所延長,但由于副作用減少、安全性大增,可明顯增強患者對藥物的依從性。
4.用藥治療的目標要適宜。對老年癡呆患者進行抗精神癥狀治療的目標一定不要定得過高。比如對此類患者較為多見的幻聽、興奮和躁動等癥狀,在臨床上如果一定要使其完全消失,就很可能因為用藥的劑量超出了患者的耐受力,而引發新的不良反應,給患者、家屬和醫生都帶來新的麻煩。
5.要適時停藥。由于老年癡呆患者的精神癥狀是在該病的特定階段出現的,而且患者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還會加重癡呆的癥狀,所以目前臨床醫生的普遍看法是:老年癡呆患者的精神癥狀一旦有所緩解,在繼續治療一段時間后,就應該適時停藥。
6.充分及時地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為了獲得最理想的治療效果,醫生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與配合非常重要。因此,醫生在為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將診斷的結果、治療目標、預后、注意事項以及可能產生的其他相關問題在第一時間內充分地告知患者家屬,以免產生不必要的醫患矛盾和影響對患者的治療。
綜上所述,在使用抗精神病藥物輔助治療老年癡呆時,應按照上述要求謹慎、科學地進行用藥,以便更好地發揮抗精神病藥物的作用,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該類藥物的毒副作用,從而消除不必要的治療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