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
更多時候被稱為“偏振光”,這個概念跟光子振動的方向有關。光是一種電磁波,它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稱為橫波。橫波的特性是,在與傳播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它可以向任一方向振動。一般的自然光在各個方向振動是均勻分布的,但如果一束光線全都只在同一方向上振動,就被稱為偏振光。大自然中不少光線都是偏振光,例如玻璃表面、花草、水汽的反射等等。偏振光會產生特別的視覺效果。
P80《非3D不電影》
瘦素
是一種由脂肪組織分泌的肽類激素,1994年由美國學者首先從小鼠身上分離出來,主要功能是對能量平衡及體重進行調節。目前已知的與人體肥胖有關的激素只有瘦素和胰島素。
P108《洋快餐綁架大腦》
DRM
即內容數字版權加密保護技術。DRM的主要功能是通過技術手段來保護文檔、電影、音樂不被盜版。這項技術通過對數字內容進行加密和附加使用規則對數字內容進行保護。DRM本是為了保護知識產權而設置的技術,不過近年來由于兼容性差、繁瑣、起不到杜絕盜版的作用,不斷受到來自用戶的反對聲音,蘋果和四大唱片公司都已宣布在新的產品中取消這一技術保護。
P98《書被“云”吃了》
三體
是天體力學中的一種基本力學模型,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有三個相互作用的天體,在太空中可以將它們看作只有質量,不占空間的質點,它們在相互之間的萬有引力作用下將如何運動?比如說太陽、地球和月球的相互運動就構成了一個最簡單的三體系統。有意思的是,三體問題最初吸引的是數學家而不是天體物理學家,它實際上是一個更復雜的數學物理模型“N體問題”的特例。大數學家希爾伯特在1900年講解他著名的“23個數學難題”時就提到過“費馬大定理”和“三體問題”是“完美的數學問題”。現在一般認為,普通的三體問題無法求得解析解。關于三體問題的浪漫說法不少,科幻小說家劉慈欣就借此概念寫成了《三體》一書。
P82《星際漂流指南》
混沌理論
是用來解釋某個確定性系統中出現的“隨機過程”的形成途徑、機制的理論。這個理論的建立應當歸功于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8226;洛倫茲,他對大氣流動的空氣動力學機制很感興趣,在2O世紀6O年代致力于研究天氣預報。他發現許多貌似隨機的雜亂現象存在某種條理性。在天氣系統中,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系統的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他將這種現象命名為“混沌”,并首先使用了“蝴蝶效應”這個比喻來形容這一現象。混沌理論的最大好處,是能用簡單的模型獲得明確的非周期結果。因此它被廣泛應用在空氣動力學、控制論等領域,甚至有越來越多的人試圖將這一理論帶入歷史科學和哲學領域。順帶一提,混沌理論的基本思路,在研究三體問題的時候就已經被數學家龐加萊發現了。
P84《星際漂流指南》
拉格朗日點
指受兩大物體引力作用下,能使小物體穩定的點,于1772年由法國數學家拉格朗日推算得出,又名“天平點”。說起拉格朗日點又得回到三體問題。由于三體問題太過復雜,無法求出精確解。為了把難題簡化,先設定其中一個天體質點的質量非常小,它對其它兩個質點的萬有引力可以忽略,再假定它們在同一平面上,其中兩個大質點在作圓周運動,這樣就能得出三體問題的一個特例“平面圓型限制性三體問題”。拉格朗日在這種限制條件下找到了5個特解,這就是拉格朗日點。不過神奇的是,盡管拉格朗日點多少有點數學游戲的意味,但它在太陽系里確實存在實例。在太陽-木星-衛星系統里,其中兩個拉格朗日點上各有一群小行星,分別被命名為特洛伊群和希臘群。
P82《星際漂流指南》
彈弓效應
空間探測器從行星旁繞過,利用行星的引力作用,可以使探測器的運動速率增大,這種現象被稱為“彈弓效應”,也有人稱之為“行星借力”。在空間技術中,這是用來增大人造小天體運動速度的一種有效方法。1989年發射的木星探測器伽利略就多次利用了這個效應,先后借助金星、地球和木星衛星的引力,將自己“彈”到木星的軌道上。旅行者2號也利用過土星引力加速。
P84《星際漂流指南》
傳感器
一般來說,人的耳朵、鼻子和舌頭都算是傳感器的一種,它被定義為一種物理裝置或生物器官,能夠探測、感受外界的信號、物理條件(如光、熱、濕度)或化學組成(如煙霧),并將探知的信息傳遞給其他裝置或器官。不過,在中國,傳感器有嚴格的定義,國家標準GB7665-87規定:“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并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成可用信號的器件或裝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轉換元件組成”。其實,所謂的傳感器就是人類五官的延長,又號稱“電五官”。
P26《網絡新大陸的浮現》
單極電機
當圓柱形永磁體繞對稱軸旋轉時,用導線的一端接觸磁極一端,另一端與磁體赤道表面接觸,這時導線中會有電流通過。由于與導線接觸的只有磁鐵的一個極,所以被稱為單極感應。利用單極感應,可以造出發電機,也可以造出電動機,本期實驗中即是改造過的單極感應電動機,簡稱單極電機。單極感應是一個經典的電磁學問題,對這個現象法拉第和韋伯兩大巨頭有截然不同的解釋,不過,直到現在,形成單極感應的真正機制仍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P90《世上最簡單的電動機》
逆轉錄病毒
是病毒的一種,它們的遺傳信息不存在DNA上,而是存錄在RNA上。這類病毒多具有逆轉錄聚合酶。病毒利用這種酶將RNA轉變為DNA,再在DNA復制、轉錄、翻譯等蛋白酶作用下擴增,這一過程與一般病毒轉錄方向相反,所以被稱為逆轉錄。在這一過程中,病毒基因組不會發生重排,所攜帶的外源基因也不會改變,因此通常被認為是基因轉移的最佳載體,在基因治療和轉基因技術中應用廣泛。
P17《慢性疲勞也許是傳染病》
永磁材料
它又稱“ 硬磁材料”,一經磁化即能保持恒定磁性的材料,在工業和軍事上有很大用途。在19世紀末開始使用碳鋼來做永磁材料,20世紀初已經能使用鎢鋼、鉻鋼和鈷鋼。20世紀30年代,鋁鎳鈷永磁材料開發成功,使永磁材料的大規模應用成為可能。現在多數的永磁材料都來自稀土,1967年美國戴頓大學的斯垂涅特等人用粉末粘結法成功地制成釤鈷永磁體,這一發明標志著稀土永磁時代的到來。
P44《土以稀為貴》